学帮网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夏之雨(3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4/26 12:39:36 字数作文
夏之雨(300字)作文字数作文

精选作文:夏之雨(300字)作文

 天阴了。 
 风越刮越猛把路旁的大树刮得摇摇晃晃,树上的枝叶沙沙作响有的已被打落在地上。 
 天边的乌云从死面八方围拢过来,越积越厚。 
 突然,一道耀眼的亮光从乌云中射出来,刺破了黑暗的天空。紧接着,一声“轰隆”巨响,豆大的雨点迫不及待的从天上跳下来。起初,风大雨稀,雨夹在风中,但雨点像豆子一般大,不一会儿,雨密集起来,像箭一样从天上齐射下来,一滴雨落在地上,“啪”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小水花,千千万万的雨滴落在地上,到处弥漫着雨雾,像是走在天上似的。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雷声,雨一阵阵的越下越大,天地间想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雨落在屋顶的瓦片上,溅起的水花像一层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一条线,地上的水越来越多,汇合成一条小溪。 
 天地间形成了一张严密的雨网。 
 渐渐地,天晴了,天边挂着一道美丽的彩虹,哦,雨停了,雨——停了……

篇一:陌上情·夏之雨

陌上情·夏之雨

青春匆匆,苦年华,转瞬即逝,矗立尽头,奢求山花烂漫,渴望人生完美。

人生路,笑意满天飘,轩辕路,寥寥数几,掘心绪,独默情感,远上天涯,近隔末梢,寻三年,痛三年,寻寻觅觅又三年,纠结一番,追求一段,落寞一季,痴恋一生,漫漫情缘,磅礴凄厉,楚楚话思量。

萧萧寄语,怎能给予一身沉重,缘起,心花怒放,迷醉情,分外妖娆,缘灭,纠结牵挂,苦得一生终老。

情归陌路,雨水化作相思泪,寄欲幽深而不得,怎赖何那一指炎凉,泣语成阵,只得悠然归隐殇情,陌紫淡然。

头顶皓月光,脚踏阡陌路,怀揣记忆,奔欢笑前行,妙美既得华章。微微一笑,前路茫茫,一生璀璨追求,不与争锋却也平凡。

风雨同归,停停走走任逍遥,花攒锦簇炫绕了你的脸庞,滑过微笑的一瞬间,你收到浓意的祝福。

许是一生的美丽,牵绊萦绕,收获爱与温存。

灿灿春光,顺应着人生,理解了美,寄予着爱,蓦然欢笑。

夏,浓烈着情,漠然了美。

雨,带着期盼,许你一生甜蜜。

铺头中心小学六年级:星雨2010

篇二:半命题作文“夏天的_____”导写

半命题作文“夏天的_____”导写

[文题展示]

夏天是一个特别的季节,在这充满生命力与激情的火红夏季,我们一定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景色,这些景色触动了我们的情思,引起了我们的联想与想象。请以“夏天的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所以在构思本文时,应先考虑把题目补充完整,所填的内容应能在夏日里称得上最美的,因为所填的词语就是“题眼”,它决定了文章写作的范围和重心,可填一些表明地点的词语:“荷塘”、“小河”等,也可填一些值得描写的植物名称:“树林”、“百合花”等。

文章选材的范围是广泛的,在描写中要求能抓住所写对象在“夏日”的特定环境里“充满诗意”的特点,多层面多角度地进行生动具体,绘声绘色的描绘。在描写时可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如写“晴日”的、“雨后”的、“夏夜”的景色等不同层面,又从一些静物及蜻蜓、青蛙、荧火虫等富有夏季特色的动物的多种角度进行立体交叉式的描绘,这样会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愉悦。

此类文章还可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即从写实景中写虚(即由景发感、触景生

情),更能给人美好的感受。总之,只要你善于开启智慧的大脑,妙用你优美的文笔,就一定能写出成功的文章来。

[名家范例]

夏之雨

蒸沤的热浪,堆叠着、郁积着。潺潺的汗珠涌动着、翻滚着。黏答答的肌肤挣不脱薄衫的依附,雨,成了人间的渴盼与最爱。

乍然的雷闪里,雨,如根根银箭,带着雪亮的簇矢,疾射而下,狂暴猛戾地射向每一个角落。似乎,要把上苍的怒意倾泻净尽,似乎,要将人间的仇懑恣肆填平。于是,奔腾在柏油路面上,驰聘在朵朵伞花上。激迸的弦箭,弹射在一洼洼的水痕里,带着一朵朵半圆的气泡,奔向滔滔的街头。

荷,擎着碧翠伞盖,迎一场雨的婚礼。蛙,在荷畔鼓掌欢呼,仿佛催唤着易害羞的荷,快快在短促的夏雨中,展露生命精华。

雨停歇,荷香幽远,浸浸漫漫笼罩着一方水塘。盛妆的荷犹缀着浑圆的雨珠。天边的虹折射在雨珠上。幻化出不可思议的宁谧、沁凉!

似乎,尘世里,唯有荷在的地方,才有清凉!

仿佛,夏之雨,只为迎娶荷而倾落!

雨骤然落,乍然歇。如梦般,掀起人的希望。却又在乍然休止后,重新点燃夏的火炬。于是,希望、失望,兴奋、咒诅交替里,雨来了又去,人,在雨的戏弄中,无奈地苍老、消沉

枝折花倾窗破瓦掀。上苍以它的威猛、酷戾回报众生的贪得无厌。上苍以它的冷峻、残荷晓谕世人,四时有定,强求不得。

风,只在心静、身静时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风,只在无所欲,无所求时,才弥漫周身!浮泛的人生,遍布的枷锁,妄求夏之风,如何可得?

夏,热热烈烈地来,却也在西风的吹拂下,凄凄凉凉地去,留下的是孤寂的心,萧索的情,以及一声声无可奈何的叹惋。

叹惋人世仓促无常,叹惋红颜成白发!

不曾去思索,不曾去回顾,只沉湎在浪涌处、只浮泛在浪花里,一年年,红的是凤凰花,白的是少年头!

夏,年年来,年年去,而红尘依旧,炎凉依旧,而这人生,却再也不能重新走过!

[赏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题目是“夏之雨”,作者在文章的开头,以炎热的夏季来引出人们对“夏雨”的期盼与喜爱,紧接着用工笔来细描夏雨的状况,如“乍然的雷闪里,雨,如根根银箭,带着雪亮的簇矢,疾射而下,狂暴猛戾地射向每一个角落”,“荷,擎着碧翠伞盖,迎一场雨的婚礼。蛙,在荷畔鼓掌欢呼,仿佛催唤着易害羞的荷,快快在短促的夏雨中,展露生命精华”。作者观察之细、描写之逼真,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而描写夏雨并不是作者的最终目的,他是借夏雨的来去匆匆来表现易老的人生,读来实在令人叹惋,又令人感到声声雨声催人老的无奈,它暗示

我们要珍惜每一寸的光阴,心里要少装一些物欲的要求,这样才能享受诗意的人生。作者的这种借物抒情的写法既巧妙地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怀,又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新颖之感。

篇三:高考作文复习资料---2{待续}

“生活中的一朵浪花”病文诊断及升格作文

【文题展示】

人生的航程会激起朵朵“浪花”,这朵“浪花”可以是一件感人至深的往事,也可以是一件发人深省的小事,可以是一个勇于向命运挑战的强者,也可以是?? 请以“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漂亮的小米班上转来一名新同学,是个阳光男孩。他与小米成了同桌。

“嗨,你好,以后多多关照。”男孩很阳光地向小米打招呼,还在埋头补觉的小米闻声抬头,又慵懒地低下了头,只留给男孩一个“嗯”。

男孩对漂亮的小米很热心。他上课很认真地做笔记,下课后就主动塞给小米,因为他知道小米上课不是跟周公约会就是灵魂出窍找仙人打牌去了。晚自修时见小米对着如芝麻般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头昏脑胀时,男孩总会很耐心地教她发音给她讲解。小米课上被老师提而问呆若木鸡时,男孩也会在一旁细声提醒她??一个月下来,小米对这位同桌的好感颇增。他们形影不离,小米甚至对男孩多了一丝特别的情愫。

终于一天,小米怀揣着一份期待,问男孩:“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呢?”男孩先是楞了一下,然后扬起嘴角说:“因为我来这个班不久,想快点融入你们,所以我就要对别人好,这样大家才会更快的接受我,你是我同桌,我当然会对你更好了。”

小米听完失望的“哦”了一声,面向窗外,正自嘲着自己的自作多情时,男孩一如既往的好听的声音又一次响起:“其实你不笨,只是没掌握学习方法,你这么漂亮,人缘那么好,如果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问题,大家一定会努力帮你的。以后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来找我,我一定尽我所能帮助你。”小米回头,男孩的一张阳光灿烂的笑脸让小米感到无比温馨,她也回以一个纯纯的笑。

小米明白:我哪里比别人笨呢,一个月来在男孩的帮助下我已不再害怕背冗长的文言文,不再躲避数学枯燥的几何函数,不再对着一堆字母组成的单词发愁,别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

一晃眼,几年过去了,男孩在南方上学,小米则被北方一所高校录取,他们离得很远,可他们中学时结下的友谊犹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依然洁白闪耀。

【病文诊断】

本文记叙了男孩帮助小米进步并结下诚挚友情的故事。叙事条理清晰,内容比较完整,但给人的感觉不够厚重。一言以蔽之,就是人物的形象单薄了些。

主要原因:一是叙事代替描写,流于空泛、抽象,人物只留下一个影子,不能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二是虽然抓住了人物的某一个特点,但没能抓住主要特征,个性单一、平板,不能表现所写对象的变化性和复杂性,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感受。

【升格思路】

将“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演绎成一个故事并串连几个细节。作文有故事情节,有精彩细节,人物才能活起来,形象才有丰富感。

【升格作文】

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毕 赢

漂亮的小米班上转来一名新同学,是个阳光男孩。他与小米成了同桌。

“嗨,你好,希望以后多多关照。”男孩很阳光地向小米打招呼。本来还在埋头补觉的小米闻声抬头,一张帅气的脸映入眼帘——深邃却清澈的眼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嘴角扬起的弧度牵动着两边的酒窝有一股迷人的魅力,整个人看上去有一种阳光气质。尤其是那一对酒窝,看得小米有些失神,赶忙低下头,只留给男孩一个“嗯”。(本段肖像描写虽只寥寥数语却将男孩帅气聪明的个性特征惟妙惟肖的刻画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男孩对同桌小米很热心。

他上课很认真地做笔记,下课后就主动塞给小米,因为他知道小米上课不是跟周公约会就是灵魂出窍找仙人打牌去了。晚自修时见小米对着如芝麻般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头昏脑胀时,男孩总会很耐心地教她发音给她讲解。小米课上被老师提问呆若木鸡时,男孩也会在一旁细声提醒她??一个月下来,他俩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同学戏称他俩是“郎才女貌”,小米不由地对这位男孩多了一份特别的情愫。

终于一天,小米怀揣着一份期待,问男孩:“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呢?”男孩微笑了一下,扬起嘴角说:“谁叫我们是同学呢?同学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啊!何况你还是我同桌。”小米听完“哦”了一声,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为男孩的同学之情感动不已。

男孩好听的声音又一次响起:“其实你并不笨,只是没投入多少时间,没掌握好学习方法,你这么漂亮,人缘又那么好,如果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问题,一定会很快进步的。小米,咱们一同努力好吗?”小米望着一脸阳光灿烂的男孩,报以一个纯纯的微笑。(本段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使人物的精神境界靓丽了起来)

男孩的话,犹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让小米心潮起伏。对,人生不能没有追求,我不能辜负男孩这可贵的同学之情,别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做到!小米在心里下了决心。(对小米的心理描写,进一步衬托出男孩的精神境界,更鲜明地彰显了全文的主旨)

一晃眼,几年过去了,男孩在南方上学,小米则被北方一所高校录取,他们离得很远,可他们的友谊却跨经万里依然长久不断。

谁的青春不曾颓废过?爱过?崛起过?小米与男孩的同学之情,似生活中的一朵浪花,虽然不起眼,但浪花跃起的瞬间闪出的惊艳,却让人过目不忘,因为这朵“浪花”掀开了他们青春岁月中最美好的篇章。(结尾点题再次升华全文的主旨——“因为这朵‘浪花’掀开了他们青春岁月中最美好的篇章”,揭示了这朵“浪花”的意义,给人启迪,让人振奋)

半命题作文“夏天的_____”导写

[文题展示]

夏天是一个特别的季节,在这充满生命力与激情的火红夏季,我们一定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景色,这些景色触动了我们的情思,引起了我们的联想与想象。请以“夏天的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所以在构思本文时,应先考虑把题目补充完整,所填的内容应能在夏日里称得上最美的,因为所填的词语就是“题眼”,它决定了文章写作的范围和重心,可填一些表明地点的词语:“荷塘”、“小河”等,也可填一些值得描写的植物名称:“树林”、“百合花”等。

文章选材的范围是广泛的,在描写中要求能抓住所写对象在“夏日”的特定环境里“充满诗意”的特点,多层面多角度地进行生动具体,绘声绘色的描绘。在描写时可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如写“晴日”的、“雨后”的、“夏夜”的景色等不同层面,又从一些静物及蜻蜓、青蛙、荧火虫等富有夏季特色的动物的多种角度进行立体交叉式的描绘,这样会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愉悦。

此类文章还可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即从写实景中写虚(即由景发感、触景生情),更能给人美好的感受。总之,只要你善于开启智慧的大脑,妙用你优美的文笔,就一定能写出成功的文章来。

[名家范例]

夏之雨

[台湾]风信子

蒸沤的热浪,堆叠着、郁积着。潺潺的汗珠涌动着、翻滚着。黏答答的肌肤挣不脱薄衫的依附,雨,成了人间的渴盼与最爱。

乍然的雷闪里,雨,如根根银箭,带着雪亮的簇矢,疾射而下,狂暴猛戾地射向每一个角落。似乎,要把上苍的怒意倾泻净尽,似乎,要将人间的仇懑恣肆填平。于是,奔腾在柏油路面上,驰聘在朵朵伞花上。激迸的弦箭,弹射在一洼洼的水痕里,带着一朵朵半圆的气泡,奔向滔滔的街头。

荷,擎着碧翠伞盖,迎一场雨的婚礼。蛙,在荷畔鼓掌欢呼,仿佛催唤着易害羞的荷,快快在短促的夏雨中,展露生命精华。

雨停歇,荷香幽远,浸浸漫漫笼罩着一方水塘。盛妆的荷犹缀着浑圆的雨珠。天边的虹折射在雨珠上。幻化出不可思议的宁谧、沁凉!

似乎,尘世里,唯有荷在的地方,才有清凉!

仿佛,夏之雨,只为迎娶荷而倾落!

雨骤然落,乍然歇。如梦般,掀起人的希望。却又在乍然休止后,重新点燃夏的火炬。于是,希望、失望,兴奋、咒诅交替里,雨来了又去,人,在雨的戏弄中,无奈地苍老、消沉!

枝折花倾窗破瓦掀。上苍以它的威猛、酷戾回报众生的贪得无厌。上苍以它的冷峻、残荷晓谕世人,四时有定,强求不得。

风,只在心静、身静时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风,只在无所欲,无所求时,才弥漫周身!浮泛的人生,遍布的枷锁,妄求夏之风,如何可得?

夏,热热烈烈地来,却也在西风的吹拂下,凄凄凉凉地去,留下的是孤寂的心,萧索的情,以及一声声无可奈何的叹惋。

叹惋人世仓促无常,叹惋红颜成白发!

不曾去思索,不曾去回顾,只沉湎在浪涌处、只浮泛在浪花里,一年年,红的是凤凰花,白的是少年头!

夏,年年来,年年去,而红尘依旧,炎凉依旧,而这人生,却再也不能重新走过!

[赏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题目是“夏之雨”,作者在文章的开头,以炎热的夏季来引出人们对“夏雨”的期盼与喜爱,紧接着用工笔来细描夏雨的状况,如“乍然的雷闪里,雨,如根根银箭,带着雪亮的簇矢,疾射而下,狂暴猛戾地射向每一个角落”,“荷,擎着碧翠伞盖,迎一场雨的婚礼。蛙,在荷畔鼓掌欢呼,仿佛催唤着易害羞的荷,快快在短促的夏雨中,展露生命精华”。作者观察之细、描写之逼真,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而描写夏雨并不是作者的最终目的,他是借夏雨的来去匆匆来表现易老的人生,读来实在令人叹惋,又令人感到声声雨声催人老的无奈,它暗示我们要珍惜每一寸的光阴,心里要少装一些物欲的要求,这样才能享受诗意的人生。作者的这种借物抒情的写法既巧妙地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怀,又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新颖之感。

篇四:独词式作文审题立意指引(语文))

独词式作文审题立意指引

这里的“独词”限定的是单个词,不是短语,更不是句子。独词式作文题主要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这些独词构成。从构成来看,分如下四类:

名词作文题,如2011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旧书”,2010年重庆卷高考作文题“难题”;

动词作文题,如2007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传递”,2011年德阳一诊作文题“跋涉”;

形容词作文题,如2010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题“早”。

还有由代词构成的代词作文题,如2008年上海作文题“他们”。

独词式作文的优点是所受限制少,写作范围宽广,弱点是内涵与切入点不易把握。

不同的独词式作文题,审题立意有所不同,下面例说如下:

一、名词性作文题的审题立意

名词作文题指向事物,所要注意的是名词作文题往往具有多重意义,如前面所例的“旧书”,可以是与“新”相对的书,也可以是与“今”相对的古代文化。“难题”,可以是不容易解答的题目,也可以是难以解决的问题,难以处理的事情。名词性性作文题往往是有开放,同时也有限制,如“旧”书的“旧”,“难题”中的“难”。审题时,前者需加载与“旧”相关的内容,如时代背景、书后故事、情感态度等,后者需加载与“难”相关的内容,如知识与经验不足而难,方法与能力不足而难,问题、事情严重而难等。

名词作文的立意,要先想宽,再作选择,最后想透。所谓“想宽”就是根据对名词性作文题意义的基本把握,采用以下方法,把立意空间打开。

一是完型法。所谓完型,就是用添加法,使得题目内容变得丰富。

如“旧书”,可作如下添加:

1、××阶段的旧书(加载时代与生活内容)

2、××(人)的旧书(加载人的故事或书的历史)

3、××(地点)的旧书(加载空间元素及内容)

4、××的旧书(态度、倾向)(加载人的主观情感)

5、旧书(的传承)

6、旧书(的创新)

7、旧书的(的扬弃)等

如“难题”,可作如下添加:

1、知识难题

2、生活难题

3、心灵难题

4、精神难题等,这是一种添加。

1、个人生活难题

2、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难题等,这又是一种添加。

二是缩小法。所谓缩小法,就是将题目变大为小,变虚为实,变抽象与具体。

如上面所谈的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难题,可以具体化为:

1、房价难题

2、就业难题

3、“空巢”难题

4、校车安全难题

5、食品安全难题

6、排污难题

7、反腐难题等

立意空间打开了以后,就要进行选择。选择的标准是

1、尽量从比喻义与象征义上立意。

2、尽量选取自己能把握的立意。这里的“能把握”,指的是材料拥有、思考程度、善写文体等方面。

最后是想透。这就是要围绕着自己所确立的那个立意,尽量地思考,全面些,深入些。最好拟个题纲或画个简易的思维导图。

如“空巢”难题,可作如下思考:

1、“空巢”表现

2、“空巢”难题难在哪

3、国家与政府作了哪些努力

4、有无更多更好的解决办法

5、难题的解决过程,表明了什么(如表现国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解决问题的决心,一个社会所体现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等)。

二、动词、形容词、代词作文题的审题立意

动词性、形容词、代词作文题与名词作文题的审题立意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这里不再赘述。这里主要谈谈审题立意中与名词作文略有不同的思维速射方向。

动词作文题思考的重心在于动词,思维速射主要是围绕动词展开。如“传递”主要思考如下问题:

1、传递什么

2、为什么要传递

3、什么人传递

同样 “跋涉”,也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1、什么样的“跋涉”(如知识长途中的跋涉、人生的跋涉、心灵的跋涉、精神的跋涉等)

2、什么人在“跋涉”(可以是单个人,可以是群体,还可以是民族、国家)

2、“跋涉”的收获与感悟

形容词作文题思考的重心在于形容词,思维速射主要是围绕形容词展开。

如“早”,需要回答:

1、什么样的“早”

2、“早”的表现

3、“早”的意义、作用或危害等

代词作文题思考的重心在代词,思维速射主要是围绕代词展开。

如“他们”,需要回答:

1、他们的身份、职业是什么

2、他们拥有怎样的优长与不足

3、他们具有怎样的精神与品质

4、他们与“我”或“我们”有着怎样的关联等

总之,独词式作文的审题立意,总的来说,就是围绕着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深挖细掘,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具体方法有老师所归结的“吃透内涵”“划清外延”“推断背面”“化为形象”“作出推断”等,需要我们在作文实践中去细细把握与体会。

附:独词型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技巧例谈(源于互联网)

在历经了话题作文一窝蜂、材料作文重出江湖的风潮之后。无论中考还是高考,命题作文这种最原始最古朴的作文方式于近几年又卷土重来,且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其中独词型命题更是成了绚烂芬芳的一枝。格外受命题者青睐。例如2006年辽宁题《肩膀》,天津题《愿景》,2007年福建题《季节》,2008年上海题《他们》,2009年四川题《熟悉》,山东题《见证》,湖北题《源泉》,2010年湖南题“早”等。它们词性不拘一格,意义或虚或实,限制成分全元,写作范围极宽。较诸其他命题形式有很强的开放性。唯其如此,使得不少考生面对题目,如堕五里烟云,不知切入点何在,以至于措手不及而望题兴叹。怎样突破这一审题障碍呢?笔者认为除了遵循“化大为小”、“虚实转换”的原则之外,还须从如下几种途径着手。

一、吃透内涵

从逻辑角度看,一个独词(实词)往往就是一个概念。明察它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即内涵),可谓审题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此招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倒如“愿景”,其内涵既不同于“愿望”。也有别于“前景”,而应该是两词意义的叠加,即“所向往的前景”。可是有些考生却把它们混为一谈,以致离题千里。

吃透独词的内涵,不仅要防止错解,还须避免狭解。有些独词本意、引申意和比喻意三意俱全,如果仅仅囿于某一方面的表层理解,就会导致文章立意肤浅,内容单薄,毫无创意而索然寡味。许多考生都能对独词的内涵准确把握,深刻理解,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的文章熠熠生辉。下面请看2007年福建题《季节》,某考生是如何充分发掘其内涵的。

季节

福建一考生

人类历史的童年,是萧索的冬天。在茹毛饮血的蛮荒年代,笼罩大地的永远是那未知的黑暗和寒冷。但,在某一幸运的时刻,人类发现了火种,耀眼的火光照亮苍茫大地,穿越沉沉暗夜。希望点燃,从此远方不远??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人类睁开混沌的双眼,万物复苏。春一一来了。金字塔的尖顶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灵光。万里长城的雄伟将一个民族的坚韧与伟力镌刻于曲折的春水中,春水向前,但那石,那碑刻,将永远伫立一旁。

春到夏的转变总是那样的突兀。一阵急雨,满树的葱茏就映满了眼帘,一朵乌云飘过,山花就烂漫了整个山野。从文艺复兴开始的资本主义萌芽,到。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人类社会来不及收拾好伤春的感喟,便倏尔由春转到夏了。夏是烂漫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用油彩扫驱中世纪的黑暗,描绘人类光明的未来;夏是热烈的,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动力的发现,将人类社会推入高速发展的轨道,无数的文明、无尽的创造纷至沓来。上世纪初在欧洲召开“炫奇会”即万国博览会上,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连连赞美:“荣光!荣光!无上的荣光!”

夏的热烈,伴随着不约而至的急雨。繁华盛景之后,阴霾的天空在不知不觉中笼罩人类。两次世界大战,将被进步和快乐冲失了理性的人类推向绝望的深渊。大地依然灼热,山花依旧烂漫,但人类已被欲望吞噬,于是雨点打褪了落红,阴郁遮断了晴空,不安、混乱又在人类心中蛰伏。好在夏之雨本就短暂,一惊一乍中,人类社会步入秋天??

秋,是收获的季节,秋,是成熟的季节:秋,是“落叶归根”的淡定:秋,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然。千言万语,言不尽秋之美,秋之韵。人类社会步入秋天,从此,人们心中有了理智与情感的平衡,有了人权的呼唤,有了正义的回归,理性统一了人类。“和平与发展”为人类所达成的共识,人类社会逐渐趋

于成熟。纵然还有些令人不安的因素困扰,人类已有自信,用理性、用博爱、用温暖处理一切。相信,人类社会的桃花源已经不远。

季节变幻,犹如人类社会的演替,悠悠千年,人类拾足向前,采撷冬之希望,春之温暖,夏之灿烂,秋之丰满。

季节轮回,但人类社会没有轮回。每个季节过后,留下的是永恒的收获和遗憾。一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金黄的秋季做一片无悔的叶子,纵使到了最后的时刻,也不忘为大地注入活力,注入希望??

二、划清外延

如果说独词型命题的内涵是指它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话,那么其外延就是指具有它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有些独词型命题的难点并非仅仅限于刘’它的内涵的深刻理解,还在于对它的外延的明确划分,侧重于要求考生写出它的某一类对象的生活境况或本质特征来。例如2008年上海高考以《他们》为题的作文中出现的“他们”应是一个与“我们”或“你们”都密切相关的生活圈体。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中,“他们”与“我们”或“你们”构成了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这些内涵都很容易理解。但“他们”是谁?就务必把这一类人划归清楚。这类人或者具有某种共同遭遇,或者具有某种共同特征;他们可以是古人,也可以是今人:可以是工人农民,也可以是学生、知识份子:可以是具体的某种人的刻画,也可以是鲁迅式的“杂取种种人”等。反映“他们”的酸甜苦辣,表现“他们”的生存方式。讴歌“他们”的崇高精神,批判“他们”的卑劣人性,文章的写作空间都必须圈定在“他们”的生活范围内,才切合题意。请看下面的一篇《他们》描写了怎样的一个群体。

他们

上海一考生

他们——是我们生活的大多数,平凡而低微,但正是他们。点缀出世界最美丽的风景。

——题记

又一个双休日,在书本上神游了许久,累了。站起来,伸伸懒腰,放松一下眼球。我无意间朝街上望去。街道上,一个蹬着车的莱贩,栽着妻和孩子,车上还有一些没有卖完的剩菜——这一家显然是刚从早市的菜市场回来的。

孩子三四岁的模样,妻子坐在车上逗着孩子,不知是什么笑话,把孩子逗得哈哈大笑,孩子恣肆而天真的清脆笑声,惹得熙来攘往的行人纷纷注目。母亲一脸的灿烂,满眼的陶醉,母子都很开心。丈夫只是埋头蹬车,不时朝车后望望。偶尔摇响一串车铃声,与孩子的笑声交织成欢快的晨曲,十分悦耳。行至一段上坡路。妻子并没有下车,更没有帮他推车,依然是开心地逗着孩子,一路指点着让孩子观看。

下页 余下全文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