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故事,300字左右,而且是一定要是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5/07 22:41:42

丝绸之路的故事,300字左右,而且是一定要是故事!

(一)在丝绸之路上,最动人的莫过於和亲公主的送迎队伍.中国历代王朝,为了与其他国家或民族维持良好关系,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册封首领,授予中国的官职,表达与中国的密切关系,称为「册封体制」.二是和亲,中国公主嫁给当地首领为妻,两国用这种婚姻关系达成联盟.
当然,只有那些特别重要的国家,中国才会向其施行和亲政策.西汉时,中国与乌孙和亲(公元前110年),因为乌孙是当时西域最强大的国家.龟兹王绛宾也想与汉朝和亲,但自知没有资格,所以就在乌孙王翁归靡与西汉公主解忧所生的女儿第史从长安返回乌孙经过龟兹的时候扣留了她,希望娶第史为妻.绛宾向乌孙和汉朝派出使团进行游说,最后乌孙王和解忧同意了这门婚事,西汉皇帝还特意封了第史为公主.
及后吐蕃王朝兴起,适逢唐朝与北方的突厥以及吐谷浑(青海的少数民族)和亲.吐蕃首领松赞干布认为自己的地位和实力比吐谷浑更强大,於是派使要求唐朝和亲.公元640年唐太宗派出文成公主,实行了和亲政策.
(二) 商人是丝绸之路上的活跃群体,是丝绸之路交通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沟通东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长途贩运是古代商人获得利润的重要方法,商业利益驱动他们冒险远行,他们在进行贸易的同时,亦为东西方传递了不同的观念、文化和物产.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记载中,中亚地区的民族都是经商的行家,甚至在北方的游牧民族背后,往往有中亚的商人集团在活动.汉唐时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10世纪初),著名的中亚商人是粟特人,他们组成商队往返中国与中亚地区,他们信仰祆教,祆教领袖同时就是商队的首脑.他们不仅为中国和西方提供了新鲜的货物,也给中西方带来了特殊的文化.远方国度的使者,有时就是由商人担任的,在给中国皇帝进贡的同时,实际上也从事贸易活动.著名的使者马可孛罗(Marco Polo)就是商人家族出身.
(三) 在丝绸之路上,不为利益只为福音和真理,而且不畏艰险往来各地的是宗教僧侣.他们之中,以佛教僧侣最多,既有来自西域向中国传播佛教的高僧如鸠摩罗什,也有中国高僧如法显、玄奘前往印度学习佛教教义和经籍的.此外,东来的还有摩尼教僧侣、景教僧人.粟特人的商队首领往往就是祆教领袖,在历史文献的记载中称他们为「萨宝」.西行的也有道教僧侣,如长春真人丘处机.利益通常是人生的驱动力,但这些僧侣所求的只是心中的真理,日夜所思是如何帮助世人摆脱苦海.结果,由於他们的努力,丝路上的不同宗教文化得以交流,各地文化亦因外来的刺激而有所变化和发展.比如,没有佛教的传入中国,中国的道教就很难产生,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思想也想必另有一番面貌了.
(四)法显: 东晋时著名的僧人.公元399年,他为了弥补中国佛教经典中戒律部分的缺失,决定前往印度求取戒律经典.他与几位同道一起,从长安出发,经河西敦煌,度沙漠,越葱岭,历尽千辛万苦,有的旅伴甚至在途中死亡,最后终於到达印度.但即使在印度也不是到处都有他要寻求的戒律,於是辗转流徙印度各地,凡遇到所求佛经,就进行抄写.后来於412年从海路返回中国.法显前往印度取经时已年届六十.回国以后,把所得佛经进行翻译,共译得6部63卷.他还把自己的取经历程记录下来,这就是《佛国记》,又名《法显传》或《历游天竺国记传》.这是一部记录丝绸之路和中印之间关系的重要著作.
(五) 玄奘(600-664年),唐朝著名佛教僧人.俗姓陈,名禕.13岁出家,玄奘是他的法名.他为了追求佛教学问,遍访名师,到处游历,对当时中国佛学各个门派的理论都曾接触和理解.但他心中仍有许多疑问,於是决定到印度求访佛经,参验真理.
唐贞观元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经兰州,到凉州(今武威)及敦煌,独自一人冒险度过大戈壁,历尽艰险终到达伊吾(今新疆哈密).在高昌王麴文泰的资助下,他通过丝绸之路的传统北道行进,终於到达印度,访问了慕名已久、当时最大规模的佛教寺院那烂陀寺.他在印度停留多年,足迹遍及整个印度国境,佛教学问更是无人能及;他精通佛学全部经典,即经、律、论三种经藏,获得了「三藏法师」的称号,这是佛教的最高荣誉.最后,玄奘在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返回长安,唐太宗命令宰相率领朝臣出迎,长安更是万人空巷.归国以后,玄奘专心翻译带回的佛经,前后共译出75部,1,335卷.他创立了法相宗佛教学派,培养了一批著名弟子.
玄奘应唐太宗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游历,写下了《大唐西域记》,是记录当时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珍贵典籍.他的平生事迹,则记录在他弟子慧立、彦悰所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取经历尽艰险,他的毅力和精神深深感动著后人,特别是根据他取经的故事写成的《西游记》更令他成为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
(六) 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著名佛教学者.他的名字又被翻译成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简称罗什.他的父亲是龟兹国的天竺(今印度)国师(受国王尊奉的最高佛学水准的代表),母亲是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王的妹妹.受母亲的影响,他七岁出家修练佛学.天资聪慧,悟性高妙,精通多种语言,广学佛教的大乘和小乘,特别精通大乘学说.在西域各国传教,声誉极高.公元382年,前秦名将吕光西征,迎罗什来中国,先在凉州(今武威),后到长安(今西安).公元401年,后秦姚兴更尊罗什为国师.他在长安主持佛经翻译,先后翻译佛典35部共294卷.他的工作,改变了以往中国佛经只有零星翻译的历史,使得大乘经典都有中译本,而且一改以往佛经翻译的朴拙风气,使中文佛经达到了意义通达的水准.他还培养了一批极有建树的佛教学家,历史记载,他的门徒有三千,其中著名的有僧肇、道生、道融、慧观等.鸠摩罗什把中国的佛教历史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丝绸之路”上的故事
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数百年战乱频仍,民族关系与社会关系格局错综变换,对中西交通有一定影响.不过,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并没有中断.
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在这一动荡时期发展为三条.南道仍称南通,与两汉时期比较,路线没有什么变更.原来的北道,此时改称中道.这两条道路和旧时一样,越过帕米尔高原以后,向西可远至波斯湾,同南可抵达印度洋.新增的北道,是从玉门关西北绕过白龙堆沙漠,经过高昌,到达龟兹,再经过疏勒、大宛,抵达波斯、拂菻国(即东罗马帝国),最后到达西海(今地中海).这条新线路的开辟,显然与东罗马帝国有关.原来,在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将拜占庭(今伊斯坦堡)扩建为帝国新都,并以皇帝的名字命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东罗马帝国领有从巴尔干半岛、直到两河流域与埃及的广大疆土,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成为中西交通与交流的主角.东罗马帝国一直重视与中国的丝绸贸易.为了打破波斯中介贸易的垄断,它甚至两次派遣使节前往当时地跨红海两岸的强国阿克苏姆,企图联合阿克苏姆,对波斯展开一场抢购中国丝货的贸易战.
在我国史书上,东罗马帝国被称为拂菻.我国北朝的前凉、南方的东晋都同它有着交往.此外,由于佛教在华的迅速传播,丝绸古道南通印度的支线,以及南海、印度洋的海道交通均明显兴盛繁荣起来.如东晋时我国的法显自陆路前往印度求经,由海路回还,使人们从比例中看到当时中西交通与交流的发展程度.
唐代的陆上丝绸之路最称繁荣.据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785-805年)宰相贾耽的考证,在汉代以来的南、北、中三道以外,又开辟了两条新的路线.一路由龟兹经姑墨、温宿、勃达岭唐宋时期中西文化的交融(今别迭里山口)、热海(今伊塞克湖)南岸,到碎叶(前苏联吉尔吉斯北部托亚马克附近)和怛逻斯(前苏联哈萨克东南部江布尔).另一路出庭外(今吉木萨尔北),经青海军(今沙湾束)、黑水守捉(今乌苏)、弓月城(今霍城),到碎叶和怛逻斯.两路汇聚怛逻斯以后,再向西行,可达西海;向南则经过石国(前苏联塔什干)、康国(前苏联撤马尔罕),可到波斯和大食(阿拉伯)等地区.庭外是当时天山北麓的交通枢纽.它东邻伊州(治今哈密)、南接西州(治高昌,在今吐鲁番东南),西与碎叶相通.唐王朝在公元702年于该地设置了北庭大都护府,成为北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龟兹则是天山南路的交通锁钥.公元659年以后,唐朝安西大都护府就设置在此地.是南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唐帝国出于对外政治威望与经济交流的考虑,十分重规陆路丝道的经营.当时,北方草原上游牧民族突厥建立的汗国已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联合拜占庭攻袭波斯,国势也因此大振.唐太宗初年,府军击败了连年侵扰的东突厥.然而,活跃在阿尔泰山以西的西突厥仍很强大.他们截断丝绸之路,并支持高昌劫掠来徒商旅和使者.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决心收复西域,出兵高昌.次年在该地设都护府,后又迁至龟兹,统领龟兹、碎叶、于阗、疏勒四镇,史称「安西四镇」,保证了丝绸之路的安全舆繁荣. 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和西方各国的商旅、使团络绎不绝.
在这条丝路上出土的丝织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中国风格,而是常常采用中亚、西亚流行的花纹,如联珠对鸭、对狮「同」字纹锦,是波斯萨珊王朝的图案.新疆吐鲁番附近古高昌城、木头沟、伯子伯里克等地发现的西域壁画,反映出罗马画风的影响,其中还有穿著希腊式衣服的妇女形象.从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犍陀罗式、唐式、罗马式画风的互相渗透. 敦煌艺术宝窟中的壁画展现给我们的正是多种文化因素结合的杰作.在新疆出上的货币巾,不仅有萨珊波斯的银币,也有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的金币,所有这些,都表明这条丝路当年是多么的繁忙,通过这条丝路中西文化之间的撞击、融汇的力量是多么的强烈.
在唐代,中西交通还出现了一条新的信道中印藏道.这是由长安经青海入吐蕃、泥婆罗(今尼泊尔)到印度的一条新开辟的中印交通快捷方式.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在青藏高原士过着农耕和游牧的生活.七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做了赞普,统一了青康藏高原上的许多部落,定都逻些(今拉萨).639年,泥婆罗赤贞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641年唐朝和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从此,中印双这成为中印双方使节往还的主要途径.著名的唐朝使臣王玄策三次出使中印度,正是走的这条道路.643年王玄策与李仪表第一次使印时曾沿着赤贞公主进藏的道路,访问了加德满都,在印度王舍城东北灵鹫山凿石为铭,又在摩珂菩提寺立碑为记.公元647年第二次出使,正遇到中天竺成日王死,国中大乱,王玄策机智逃脱,借得吐蕃精锐及泥婆罗骑兵、平息了战乱((旧唐书)卷198(天竺传)). 第三次出使是在公元657年,是奉命去印送佛袈装.他的三次出使对沟通中印藏道交通、中国与南亚各国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当阿拉伯人势力迅猛崛起、四处扩张的时候,西方的萨珊波斯和东罗马帝国深感威胁,故而竭力通好大唐帝国,企图引为对抗阿拉伯人的奥援.公元643午,拂菻(即拜占庭帝国)王波多力派遣使臣到长安谒见唐太宗,献上赤玻璃等礼物.唐太宗曾回书问候,并回赠丝织品.
其实,见于我国史书上的这次拂菻使节来华,并不是以拜占庭皇帝的名义派来的.所谓拂菻王波多力,是当时教皇狄奥多罗斯.这是因为拜占庭的国势已在阿拉伯人的压迫下日渐衰弱,故而想用罗马教皇的名义来中国通好,以求得中国皇帝的支持. 此后,拜占庭出于同样目的多次遣使访华.唐朝始终待之以橙,却未曾答应予以援助.拜占庭终于向阿拉伯人乞和,偏安一隅,苟延下去

铁木尔帝国与丝绸之路: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尔汗就是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之地。但是,铁木尔帝国在远征中国途中,随着铁木尔君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丝路上的...

全部展开

铁木尔帝国与丝绸之路: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着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带,中亚一带则被控制在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铁木尔帝国手中,铁木尔一生征战,建立了一个东起中国北部边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国家,北至俄国南部的大帝国。铁木尔王朝热心于建设华丽的建筑,表现了对学识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马尔汗就是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之地。但是,铁木尔帝国在远征中国途中,随着铁木尔君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丝路上的游牧民族也由盛至衰,丝路贸易也趋于败落。蒙古帝国与丝绸之路:在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征服北亚之后的13世纪,丝绸之路才再度得以畅通,在蒙古铁骑势如破竹的进攻下,这次西征到达德国和波兰,从而形成了包括中国西域、伊朗、俄罗斯在内的空前的大帝国。成吉思汗的子孙忽必烈在中国建立元朝,任用波斯人和维吾尔人作官,此时威尼斯商人马克?波罗绮西域南道到达元朝都城—大都,他回国后写下了著名的《东方见闻录》,其中也介绍了“黄金之岛”日本。 在马克?波罗的书中记录有“牌子”一词,这是元朝皇帝颁发的一种通行证,它可以在蒙古帝国领域内自由旅行。因为蒙古势力抵达西亚,所以在中国与欧洲之间,持有这种牌子的商人可以直接来往进行贸易活动。 此时天主教也传播而来,据说当时作为罗马教皇委派的使者也访问了大都,一百多人还接受了洗礼。但是,蒙古的西征也带来了破坏性的一面,压榨中亚城邦国家,从而导致城市荒废。

收起

不知道啊 我怎么知道 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