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社区文化建设的校本课程设计?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4/29 22:35:00

谁有社区文化建设的校本课程设计?

一、我校社区服务课程提出的背景
1.国家教育政策
1.1对国家教育政策的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高中生要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还指出“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1.2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体现 :
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规定:每个普通高中学生在三年中都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个学分才可以毕业.
2.当前我国人才素质现状
新华网关于《我国人才素质面临三大挑战》的评论中提到:我国人才素质所面临的三大挑战是:“诚信度、创新力和实践力”.
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几年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参加论坛的48个国家中,中国“人员素质”排行第40位.由此可见,中国也许可以出现全世界顶尖的人才,但其人才金字塔的基座却难以令人放心.
武汉大学曾进行过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人才”课题研究,研究表明:近七成的用人单位认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才能力中最为重要的,其次是“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可见,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实干”.但是“实践力”的缺失确实是我国人才素质面临的重要问题.比如:相当规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而不得不成为“啃老族”, 究其原因,金融危机以来全国以至全球范围的企业效益下滑,从而紧缩规模或者干脆倒闭,使就业岗位减少是一个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学生在学校所学专业知识,大多数停留在书面,动手能力却被忽视,使得学生即使掌握了相当丰富的专业知识,说起来一套一套,在实际的操作技能上却缩手缩脚,不能独当一面.所以只给知识,不给机会的教育让我国的在人才培养中出现高分低能的普遍现象.而以“个人意识膨胀,社会责任感缺乏”为表现的“诚信度”和“创新力”的不足同样是制约我国人才与国际人才市场接轨的重要因素.
3.对于国际社区服务发展趋势和我校社区服务课程开设理论基础的几点思考
3.1国际社区教育发展的趋势
美国有关部门规定,中学生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社区志愿服务,否则不能毕业.宾夕法尼亚州就有两位中学生,因无法证明自己曾在社区志愿服务60小时以上而不能参加中学毕业典礼.马里兰州教育厅则规定,全州所有中学生都要志愿服务于社区或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25小时以上.达不到这一标准,任何学生不论任何理由均不能毕业.而要想进入斯坦福、柏克莱加州大学、西点军校这样的名牌大学,必须在申请就读时提供为他人服务或为社区服务的证据,如果证据有力,入读这些名校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传统的社区服务开始走向服务学习,服务学习不同于社区服务,其特点在于重视学习因素的服务,它把社区服务和课程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有计划的社区服务活动与结构化设计的反思过程,在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的同时,并促进服务者知识、技能的获得即能力的提高,使其在关注社会和关心他人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并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人.在服务学习中,社区服务和知识的学习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所以服务学习与社区服务或志愿活动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服务学习是学校课程和教学的一部分,学生在服务学习中要进行有计划的对服务体验的思考,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是一种融服务与学习为一体的经验教育方式.而根据服务学习所立足的理论基础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模式,其中作为主导的模式为:慈善模式、公民参与模式和社群模式.
3.2我校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的理论基础
根据我国的国情特点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特点,我校将社区服务课程方案的理论模式立足于社群模式的服务学习.
社群模式是以社群为思想基础,其核心是反对新自由主义把自我和个人当做是理解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变量,而是主张个人及其自我最终是他或所在的社群决定的.社群主义认为:理解人类行为的唯一正确的方式是把个人放到其社会的、文化的和历史的背景中去考察,社群本是政治分析的基本变量,个人及其自我最终由他或他所在的社群决定.社群既是一种善,也是一种必需.用公益政治学代替权利政治学是社群主义的根本主张.
社群模式服务学习以追求社群(社区)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统一为目的,旨在教育学生认识到个人是社群(社会)的组成部分.以及个人利益能够通过追求集体利益而实现,进而引导学生帮助社区解决公共问题,从而推动社区的发展,同时强化学生的社群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
社群模式服务学习项目的发起和组织工作主要由学校和社区合作完成.社群模式以追求各个利益,实现共同受益为目的.并且在开展过程中以“自愿”形式为主,既有课程化项目,又有非课程化项目.
学生与社区及其工作人员是一种建立在培养学生责任感和发展社区基础上的“互动互惠”平等关系,学生通过自身知识能力或是与社区的合作完成公益项目,最终实现多方受益,从结果上看,项目的完成意味着创造了社区公共利益,学生们通过项目发挥了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优势,做到学以致用,丰富了社区服务经验,并且再为公共谋利的同时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也创造了自己的公共生活利益.社区则通过项目使公共问题得到解决,有利于整个社区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此类服务学习项目的评价,一般既关注学生参与产生的服务效果,也关注学生与社区共同的互动反思,只有实现了多方受益才能够成为高质量的项目.
社群模式的服务学习其优点在于:有助于学生形成社群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参加服务学习的学生认为他们对社会做出了贡献,点燃了他们日后参与到社区发展和建设中的热情.
基于以上的几点思考,结合我校这些年来在社区服务活动实开展所总结的经验的基础上,我校社区服务课程方案如下:
二、我校社区服务课程总目标:
1、社区服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2、社区服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够关心社区建设,主动参与社区公益活动,
培养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3、通过社区服务课程学生能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本领,提高沟通能力,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4、通过社区服务课程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能力.
5、通过社区服务课程学生能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意识增强,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社会的积极情感
三、我校社区服务课程内容及实施步骤:
1.校内可开发课程资源:
基于社区服务课程的要求,三年需要10个工作日,我校按每个工作日5小时的服务时间计算,高中三年需要完成5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课程.
同时我校作为一所寄宿制的学校,所以具有学生在校时间较长的特点,充分的开发校内资源,将校内资源设置为给学生提供社区服务课程的项目就是一个非常现实可行的方法.它能更好的满足课程资源开发要求:相对的稳定性,要具备较高的可预期性,满足课程常态化实施的需要等的基本原则.所以校内社区服务的课程设置如下:
(一)社区服务课程表
学 校

姓 名

班 级
(照片)

社区服务课程地点
社区服务课程项目
社区服务课程时间
表 现(简单评述)
部门签字
(盖章)
学生工作处
回访情况

优秀
良好
合格


1、图
书馆
图书上架






借换书服务员






分 书








植物养护






植物浇水







2、实验室
清洗实验用品






担任实验用品的准备工作






3、邮政
代办所
派送报纸







4、心理咨询室

接待员






5、青春期健康教育中心

讲解员







6、团委
学业指导






技能指导






培训指导






7、网管
中心
网络维护






电脑维护







8、校办
校史馆的讲解员






9、其它








(二)校园内社区服务课程设置的实施设想:
1、高一年级:
(1)课程内容:高一年级时建议学生参与《社区服务课程表》当中1~5项社区服务课程项目的社区服务学习.通过在各个部门提供的不同的社区服务的岗位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同时,达到教学目标.
(2)课程目标:
①通过在校园各个部门的社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学校的校园资源,能够更好地做到对学校资源的充分利用.
②通过在校园各个部门的社区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校园文化,培养学校归属感和校园主人公的意识.
③通过在校园各个部门的社区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认识和体验.
(3)课程实施步骤:
①高一年级开学初始,每位新生领到《社区服务课程表》(1张×10份).
②课前准备:学校在新生参与社区服务课程之前,会对新生进行课程表使用的培训,以及会安排各部门负责人员为同学们进行课前培训.
③为了给每个班级,每个同学提供参加社区服务课程学习的机会,操作步骤如下:
以班级为单位:学校每学期每周(周一~周五)安排一个班级在提供社区服务的部门参与社区服务课程的学习,内容可以自选.
以小组和个人为单位:节假日的时间学生可以自己联系各需要提供服务的部门进行社区服务课程的学习.
2、高二、高三年级:
(1)课程内容:
《社区服务课程表》6~8项的课程内容提供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在这个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和高二、高三的同学
(2)课程目标:
①在这个阶段社区课程的参与中,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知识技能的运用,例如:高二(高三)学生通过对高一新生提供社区课程实施的课前培训,提升高二、高三同学校园责任感,培养学生作为校园管理者的管理意识.进而提高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②在这个阶段社区课程的参与中,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知识技能的运用,例如:给低年级的同学提供电脑技能等的技能指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③在这个阶段社区课程的参与中,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知识技能的运用,例如:给新生进行校史讲解.让学生体验到他们对学校作出了贡献,点燃他们日后参与到校园发展和建设中的热情.
④在这个阶段社区课程的参与中,学生通过运用自己已有知识技能为他们人提供服务,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同时,提升社会资本的存量.
(3)、课程实施:
经过高一一学年的社区服务课程的学习,在进入高二以后,为了给每个班级,每个同学提供参加社区服务课程学习的机会,操作步骤如下:
以班级为单位:学校每学期每周安排一个班级在提供社区服务的部门参与社区服务课程的学习,时间可以安排在班会课时间.(例如:高二(1)班为高一年级新生提供图书馆社区服务课程课前培训,那么主持这周高一每个班的班会课的人就是高二(1)班的同学,以此类推).
以小组和个人为单位:节假日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自己联系各需要提供服务的部门和低年级以及需要帮助同学提供社区服务,进而达到社区服务学习课程的目标.
2.校外可开发课程资源
对于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基于社区服务课程开发的原则:立足社区,立足周边的原则,建立“学校是社区中的学校”的意识.
同时立足于我校社区服务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社群模式的服务学习.而服务学习是服务与学习融合的实践型教学模式,要基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透过计划性的社区服务活动与结构化的反思过程,在服务中学习,不同程度上谋求促进学生伦理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态度上的某种改变,使服务者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我校的校外社区服务课程设置如下:
课程标题:“温暖您、成长我, 走进颐养院”
课程内容:高一年级学生走进无锡市惠山区颐养院开展社区服务课程的学习,在这个服务学习的环节,以陪老人们聊天为主要形式,重在对老人精神关心、关注.
课程目标:
1、通过走进颐养院社区服务课程的学习,达成我校的德育母题之一的——善的教育的意图.
2、通过走进颐养院社区服务课程学生能够学会与老年人交往的实践能力,提高与老人沟通的能力,
3、在与老人聊天为主要形式的服务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团体活动形式中培养团队合作的品质.
4、通过走进颐养院社区服务课程学生能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体验奉献社会的积极情感.
课程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工作:走进颐养院的社区服务课程主要的形式是想让学生通过聊天的形式对老人的精神生活给予关心和关注.那么正确的谈话技巧,和对聊天对象——老人们情况的调查了解是课程实施之前的重要的准备工作.
(1)材料准备:
Ø 专职心理教师准备《与颐养院老人有效沟通的知识资料》
Ø 颐养院老人情况资料收集
(2)、学生的动员准备:各个班级在走进颐养院之前的班会动员
(3)、学生能够与老人聊天的技能准备:
Ø 专制心理教师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谈话技巧的指导
Ø 学生在班会课上分组进行情境模拟
Ø 班主任(专制心理教师)现场答疑
2、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流程:
(1)选课人员:全体高一年级学生社区服务课程的必修课程
(2)时间管理:
Ø 利用节假日时间,以学生自愿留校参加社区服务课程的形式开展
Ø 基于我校高一年级班级数一般为18~20个班级不等,所以原则上每2周组织1~2各班级的同学分批次到颐养院参加社区服务课程的学习.
Ø 时间长度:2~3小时
Ø 教师安排:
固定带队教师:
学工处主任:负责和颐养院的院长协调和统一的组织管理工作
专制心理教师、团委负责老师:负责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安全和管理工作
新绿电视台的负责摄像老师:负责做好学生课程开展视频资料的摄像工作
流动带队教师:
各班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安全和管理工作,以及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目前为止,经过社区服务课程开设之前充分的准备,以及社区服务课程方案的严密规划和社区服务课程过程中规范的操作,“温暖您、成长我, 走进颐养院”的社区服务课程成为了我校学生实施服务学习课程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