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怎么样?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5/13 02:24:54

汉武帝怎么样?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治理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治理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102]
《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后来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敢于罪己,置自
...

全部展开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治理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102]
《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后来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敢于罪己,置自
汉武帝。
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至此,后代皇帝犯了大错,也会下“罪己诏”,公开认错,展示明君姿态。[104-105]
封建专制体制下,人才使用有两大陋习:一是任人唯亲,只用自己熟悉亲信的人;二是论资排辈,必须按“三十九级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了规矩。而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主父偃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家奴出身,汉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摈弃正统,容纳异类,慧眼发现东方朔,将庄严的朝堂变成一个充满温情和快乐的休息室,君臣之间宛如玩伴;同时,他不以狎亵而丧失原则,对东方朔的诤言击节赞叹,言听计从
他初读《子虚赋》,即大为倾慕;得见作者司马相如,如获至宝,让他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写作待遇。能识人、能容人、能用人。
信息来源于权威的百度百科,望您采纳,谢谢!

收起

目录
当代史学家翦伯赞先生也有两句非常有名评价,他说汉武帝“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所以汉武帝这一生走完以后,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成为一个争议最大的皇帝之一。
当我们今天用文治武功去衡量汉武帝时,首先在武功方面,王立群先生认为汉武帝武功方面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汉武帝作为一代君主,他有干大事的魄力。一个帝王,每一代帝王上台以后,都有一些要做的事情,作为汉武帝来说,他所做的一...

全部展开

目录
当代史学家翦伯赞先生也有两句非常有名评价,他说汉武帝“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所以汉武帝这一生走完以后,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成为一个争议最大的皇帝之一。
当我们今天用文治武功去衡量汉武帝时,首先在武功方面,王立群先生认为汉武帝武功方面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汉武帝作为一代君主,他有干大事的魄力。一个帝王,每一代帝王上台以后,都有一些要做的事情,作为汉武帝来说,他所做的一个最大的事情就是他拓展中国的版图。
第二件事,汉武帝在继位第八年,就正式拉开了对匈奴作战的序幕,他抛弃了从高祖开始,行了将近七十多年的和亲政策,启用了新的政策,这也是一代帝王具有极大魄力的表现,没有魄力的人,是不敢变祖宗之法的。宠信江充 武帝一朝人才辈出,但是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能善始善终者屈指可数,这说明汉武帝是个生性多疑的皇帝,但是在汉武帝的晚年,却有一个人得到了武帝极大的信任,他的出现彻底改写了武帝朝的后期历史。这个人就是江充。他出身市井,一度还是被通缉的罪犯,却在穷途末路之时,一夜发迹,成为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那么江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他又是如何赢得汉武帝极大的宠信的呢?
西汉时期的赵国是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封国,而赵王刘彭祖更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哥哥。江充一介平民,竟然敢状告赵国太子刘丹,他和赵国太子到底有着什么深仇大恨呢?
状告皇亲国戚,是要冒很大的风险,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江充仅仅凭着一纸御状就扳倒了赵国太子。江充的成功,要是因为汉武帝本来就想找机会遏制打击飞扬跋扈的诸侯王。所以其实在汉武帝的眼中,江充不过是一个打击赵王的借口而已。然而根据《史记》记载,江充在事后,竟然引起了汉武帝的高度关注,并且在一夜之间摇身一变成为当朝宠臣。
江充一上任就大举打击那些贵戚重臣,甚至连长公主和太子都敢收拾,这使得他不惧权贵的名声一下子威震全京城,此时的江充登上了一生中权力的顶峰。而汉武帝更是在朝堂上对江充大嘉赞赏,夸奖江充是个尽职尽责的好臣子。临终托孤 汉武帝晚年,因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逼自杀,一场血腥的宫廷斗争终于以太子之死收场了。事后仗义执言的壶关三老冒死上书,为太子喊冤,失去判断的汉武帝此时慢慢开始归于平静,意识到太子之死是个冤案。错杀爱子,这可能是汉武帝晚年最痛苦的事情。如何还太子一个清白,一言九鼎的汉武帝会低头认错吗?他将如何为太子善后呢?
看到壶关三老的上疏,汉武帝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但是那个时候的汉武帝一是缺乏勇气,二他是转不过来弯子,六十多岁的一个老皇帝,你要叫他认错,总得给他搬个梯子叫他下台阶,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田千秋的人,给了汉武帝一个很好的梯子,他给汉武帝写了一道关键性的奏章,让汉武帝大喜过望。于是汉武帝把当年帮他杀太子的人全都杀掉,并让江充全家灭族。
事后,汉武帝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做错了,什么原因导致我冤杀了太子,他由对这个问题的反思,联想到几十年来实行的政策有没有失误?汉武帝由此开始做了一系列内部的调整。并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
唯我独尊的汉武帝,公开地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的过失,这是当皇帝的很难做到的。可以说此时的汉武帝平静了许多,也冷静了许多。但是太子已死,晚年的他还不得不面临一个立谁为太子的问题,那么在汉武帝的儿子中,他将会选择谁来当太子呢?这会不会又是一场新的宫闱之争呢?
在汉武帝的几个儿子中,幼子刘弗陵深得汉武帝的喜欢,可以说立他为太子没有任何悬念,但是一个柔弱的肩膀怎能堪负国家的重任,历史上不乏有少主执政,大权旁落的例子。而汉武帝已经一天天接近生命的终点,容他思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赵钩弋死后第二年,汉武帝正式册立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册立太子的第二天,汉武帝驾崩,刘弗陵继承皇位,追封老娘赵钩弋为皇太后,追尊外祖赵父为顺成侯,发兵二万人扩建老娘的坟墓“云陵”。万石之家 丞相的职位在秦汉时期是很高的,很多人一生做官最高目的就是想当个丞相,当然汉武帝时期这个丞相的职位不太好做,有许多丞相在武帝朝中间被杀,或者被逼自杀。我们曾经讲过,有一个人做丞相,是八十岁死在丞相之位上的,他是公孙弘,除了公孙弘以外,还有一个丞相,这个人叫石庆,他做丞相做了九年,最后也是老死在丞相之位上的,这也是个奇迹。那么石庆这个人,他是怎么样当上丞相的?他做了丞相以后他又做了哪些事情?我们这一集要介绍的就是这个万石之家的石庆。
石庆是一个没有什么能力的人,为官非常小心翼翼,汉武帝为什么要用这么一个小心谨慎又没有才华的石庆做丞相呢?这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汉武帝这个时候,对丞相已经看得很轻了,在他身边已经聚集了一批人,形成了一个内朝,所以汉武帝就对外朝的丞相看得很轻了,这时候他不需要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你给我当个聋子耳朵,当个摆设就可以。
所以石庆做这九年丞相,总的来说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没有做什么事情,这个人当丞相惟一想办的两件事,又都没有办成,就是这么一个人。但是这一个人由于汉武帝信任他,由于他那个显赫的家族背景,他竟然稳稳当当在丞相的位子上坐了九年的光景。
一直到太初二年,石庆最后是病死在丞相的位置上的,这倒使我们想起来了,我在汉武帝系列中间一共讲了三个丞相,窦婴,公孙弘,石庆,这几个人大家可以比较一下,窦婴这个人有德有才,被杀,最后是被杀了;公孙弘这个人是有一定的才能,但是这个人品质很不好,他竟然最后很火了一把;石庆这个人,毫无任何才能,德也谈不上,就是他有一个好的家族背景,就这他做了九年丞相。所以武帝一朝的丞相,处的时期不同,需要的人选不同,命运也各不相同。太子失宠 公元前128年,皇太子刘据出世。汉武帝刘彻,16岁登基,13年等待,终于盼来了自己的儿子,这也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当我们穿越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位个性张扬的皇帝表达爱子方式的切切深情。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在刘据出生后,他就大祭诸神还愿,大赦天下祈福。然而作为天之骄子的刘据后来却背上了谋反的罪名,屈死在父亲的严威之下。
刘据从小可以说生活在蜜罐中,享受了父亲汉武帝的万般宠爱,没成想等到太子刘据长大以后,汉武帝的这颗慈父之心却慢慢发生了变化了。据《史记》记载,刘据是一个仁义的太子,也是很得人心的,那么在这逐渐疏远的父子关系之下,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吗?难道只是刘据不像汉武帝那么简单吗? 皇后卫子夫由于年长色衰,爱屋及乌的汉武帝也就慢慢,不喜欢卫子夫的儿子刘据了,但是据《史记》记载,汉武帝还是很信任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的,每次外出,他都把朝中之事托付给太子处理,宫中之事都托付给皇后处理,那么太子刘据失宠的背后究竟有什么隐秘呢?
太子刘据刚出生的时候,头上充满了光环,但是在他母亲卫子夫和舅舅卫青失宠后,他这个太子的位置也受到了威胁,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对匈奴用兵的问题上,父子之间产生了重大分歧,进而在朝廷上也出现了支持太子的一派,这是大权独揽的汉武帝最不愿意看到的,恰恰在在太子倒霉的这个时候,又有人给太子刘据打起了小报告,那么汉武帝会不会趁机向太子发难呢?汉武帝此时对太子刘据已经产生了不信任,再加上父子二人没有机会很好地沟通,于是父子二人的关系也是越行越远。
公元前94年,钩弋夫人怀孕十四个月为汉武帝生下了一个皇子,老年得子的汉武帝很兴奋,并把钩弋夫人生子的地方命名为尧母门,等于说把钩弋的儿子比作尧了,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尧是古代的圣人,这是不是暗示汉武帝此刻要废掉太子刘据呢?刘据的太子之位会不会因此而失去呢?
在赵钩弋死后第二年,汉武帝正式册立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册立太子的第二天,汉武帝驾崩,刘弗陵继承皇位,追封老娘赵钩弋为皇太后,追尊外祖赵父为顺成侯,发兵二万人扩建老娘的坟墓“云陵”。千古文治回目录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中国思想文化的皇帝。司马迁一统江山容易,聚拢人心困难。秦皇汉武深解其中三昧。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则“独尊儒术”。窦太后去世前,汉武帝就暗度陈仓,设立五经博士,为尊儒打基础。即位之初,汉武帝迫不及待,举国推选贤良方正直言敢谏。一位寂寞书生董仲舒,凭《天人三策》 ,石破天惊,脱颖而出。从此,本为民间一家的儒学被指定为官方思想,与政治、皇权紧密相连。 据此,汉武帝创建太学、乡学,设立举贤制度,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官制度。秦代至汉初,选拔人才用的是军功爵制;到了汉武帝时代,逐渐转变为察举征辟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大汉人才匮乏的局面。文景崇黄老,宽厚无为,垂拱而治;汉武帝则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而其中尊儒兴教,首立太学,尤予后世以至深影响。倘非此举,儒家学说何以成“教”?倘非此举,华夏文明何以存续?倘非此举,学而优则仕何以体现?然而,后世不乏对《天人三策》,对“独尊儒术”深恶痛绝者,他们的批评并非毫无道理。儒家对中国政治:“独尊儒术”将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迷信道德至上、教化万能,力图建设一种道德自律型的政治。这种重自律轻他律的思路,必然导致强权至上,个人专制。曾经的天朝上国,就这样一次次与民主政治失之交臂。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始终无法走出“人治”的泥潭,摆脱因人兴废的历史惯性。儒家对民众心理:且不论到了宋明理学,儒家学说走向极端。单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中国人就不得不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扮演好自己的道德角色。如此,权力崇拜、君尊民卑、官贵民贱、奴性心理年深日久,“救世主”和“清官”情结愈加浓厚,甚至反过来成为昏君和贪官孽生的土壤。儒家对人才素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把“道德”作为衡量人才和录用官员的决定性条件,将“从政”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然而,能有幸为官的是极少数,得明君而施展抱负者,更是十无一二。绝大多数士人郁郁终生。名为知人善用,多少人为之贻误终身。汉武帝时代,对应内在的儒家统治思想,就是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首创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是,秦朝短命,未能设计一整套执政方针。西汉王朝,到了汉武帝,彻底肃清了诸侯王分裂势力,巩固了中央政权。
对此,司马迁击节称道!《淮南衡山列传》中,太史公曰:淮南衡山,亲为骨肉,疆土千里,列为诸侯。不务遵蕃臣职以承辅天子,而专挟邪僻之计谋为畔逆,仍父子再亡国,各不终其身,为天下笑。元鼎五年(前112),汉武帝又以诸侯酎(zhòu,咒)金(祭祀太庙时诸侯助祭的献金)成色不足为由,一次削去106名诸侯的爵位,至此,高祖刘邦所封诸侯王,削捋殆尽。秦行郡县,不王不藩,是真正社会政治学意义上的封建体制。刘邦建汉,首封异姓诸王,后封同姓诸王。从政治体制的发展着眼,无疑是一种社会的倒退。继而,吕后大封诸吕,终酿祸乱。因此,直到景帝朝,乃有吴楚七国之乱。而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令诸王推恩以封子弟,大力削藩,平淮南、衡山二王之反,夺列侯一百零六人之爵。汉武帝上接秦始皇,行郡县以推行国家政令,此后两汉四百年,虽有外戚、党锢之祸,但无藩镇之患。之后,晋又封藩,乃有八王之乱。唐初鉴于前辙,王而不藩,安史之乱后,肃宗又大事封藩,终以藩镇割据,断送唐朝。宋仿唐初,王而不藩,故两宋无藩镇之祸。明太祖立国,复大封诸王领藩地,终有燕王朱棣靖康之役,赣王朱辰濠之叛乱。明世宗以藩王入承大统,追赠生父,闹成著名的大议礼,随之明亡。清朝力惩前失,王而不藩,定制亲王不出国门,故有清一代未有藩祸。由此可见,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四人而已。不仅如此,汉武帝在强化中央集权上多方探索,利用酷吏打击权贵即其大手笔之一。打击不法豪强与贪官污吏,势在必行。但是,酷吏政治走到极端,难免会带来各种后遗症。酷吏王温舒,嗜血成性,杀人为乐。汉代处决犯人,以十二月为限。春天到来,不能再杀人了,王温舒迎风感慨:如果让冬天再处长一个月,我的事(处决犯人)就办完了。(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司马迁对此直言不讳: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汉武帝称赞这样的杀人魔王,提拔他担任中尉,赐予更多的生杀大权。惨遭宫刑、深受酷吏之苦的司马迁,能不有非议吗?大司农颜异与张汤意见不合,张汤竟然以“腹诽”罪名杀了颜异。什么叫“腹诽”?就是肚子里有意见。这较之一千年多年以后,秦桧构陷岳飞的“莫须有”之罪,一样的荒诞,一样的恐怖!告异以它议事,下张汤治异。异与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异不应微反唇。汤奏异:当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以此,而公卿大夫多诌谀取容矣。毁誉参半回目录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征和四年(前89),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 。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敢于罪己,置自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至此,后代皇帝犯了大错,也会下“罪己诏”,公开认错,展示明君姿态。卫青当然,封建执政者的“罪己”往往有收买人心之嫌,但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汉武帝首开“罪己”先河,错而能改、爱憎分明。从中,我们似乎可以一窥这位大汉霸主复杂的内心世界。直言敢谏的汲黯曾批评汉武帝:皇上杀人太多,即使平日信任的人,也不予宽恕,这样搞下去,天下人才早晚都会被杀光。汉武帝不为所动,漠然一笑:何世无才,只是人主没有识得人才的慧眼,如果能够辨明人才,何必担心天下无才?(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严峻,群臣虽素所爱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按诛之,无所宽假。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谕之曰: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就是这样一位视人才如草芥的汉武帝,一方面又极端地爱才、惜才。 封建专制体制下,人才使用有两大陋习:一是任人唯亲,只用自己熟悉亲信的人;二是论资排辈,必须按“三十九级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了规矩。而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主父偃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家奴出身,汉武帝竟然破格提拔。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摈弃正统,容纳异类,慧眼发现东方朔,将庄严的朝堂变成一个充满温情和快乐的休息室,君臣之间宛如玩伴;同时,他不以狎亵而丧失原则,对东方朔的诤言击节赞叹,言听计从。他初读《子虚赋》,即大为倾慕;得见作者司马相如,如获至宝,让他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写作待遇。能识人、能容人、能用人,汉武帝千古无二。秦始皇、汉高祖视文人为腐儒,唐太宗、清高宗或能知人,终究雅量阙如。而他生平中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阉割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家——司马迁。汉武帝因此备受误解和争议。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褒有贬,班固的《汉书·武帝纪》对他的文治大加赞扬:班固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班固绝口不提汉武帝的武功,表明对汉武帝的武功是有保留的。到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也是批评、表扬兼而有之: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为什么人们对汉武帝的评价分歧如此之大呢?单一的标准评价任何人。人性本就复杂,更何况封建帝王!他的好发自本心,可能是笼络人心的手段;他的坏是皇权使然,不得已而为之,也可能是天性如此,薄情寡恩。因此,既然我们无法剥离他身上的帝王枷锁,我们的评价,就只能在他的帝王与凡人两种身份之间游移。当年天真无邪的“彘儿”,如何蜕变成一个既可爱又可怕的皇帝?怎么可能一言蔽之、一书尽之?影视文学作品回目录 电视剧《汉武帝》 电视剧《汉武帝》 导演:陈家林
编剧:孙卓、盛和煜
主演:汉武帝----周里京
   卫 青----师晓红
   王太后----李建群
   卫子夫----于小慧 评价:
  汉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一个非凡的高峰,所以我们才至今将自己称之为汉族人。而汉朝的高峰无疑是汉武帝在位的时期,他开拓疆土,交通西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倡导教育,创设乐府;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他在位的五十五年间,不但将汉经营成了一个强大的封建大一统帝国,而且也犯下了数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