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帮网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初三作文讲评策略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5/29 05:59:58 初中作文
初三作文讲评策略作文初中作文

精选作文:初三作文讲评策略作文

以存在典型问题文本为例,从中心、结构和语言切入

——初三复习阶段作文讲评策略例谈

华新中学  陆佳

【案例背景】

我校2014界学生升入初三后,重新进行了分班,我接手了一个语文成绩堪忧的班级。分析了九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分数之后,我决定把写作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突破口,尽力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帮助每位学生作文分数提高5分左右。我制订了一个详实的训练计划,尤其注重动笔前的写作指导。然而大半个学期过去了,尽管学生写了好多篇作文,考试时的作文分数并没有什么起色。我意识到是作文的讲评环节出了问题。学生写好一篇作文后,到底要怎样讲评才能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呢?

一、无所作为,便无收获

【片段一】

师:……这次考试的阅读部分就讲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认真订正。作文我们下回再讲。(这次考试的作文就不了了之,之后从未讲评。)

【反思】

学生在考场上认真写的一篇文章,能够很真实地反应他们的现场写作水平。但由于教师的不作为,学生丧失了一次赏析、学习好作文的优点,认识到自己文章毛病的机会,实在令人遗憾。

二、他山之石,难以攻玉

【片段二】

师:这次考试的作文《缺失的一角》我们班都写得不好,我们欣赏一下2班侯同学的文章。希望大家学习她文章中好的方面。(师投影该生作文,指定学生分段朗读。)

师: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或者说哪些方面她写得比较好?

生1:她用烤红薯的香味作为线索来贯穿全文,这点很好。

生2:文章结尾用了个省略号,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生3:第4段的人物描写十分具体生动

师:说得很好,大家一起把这段话朗读一遍,预备——起

……

师:这篇文章我们就赏析到这里,希望大家学习侯同学的优点,让自己的文章也能变得出色。

【反思】

教师意识到了学生写过的作文不能不闻不问、弃之不谈,需要有讲评才会有所进步。赏析一篇公认的佳作,有助于然学生意识到《缺失的一角》这个题目怎样写算是好文章,也能让学生取他人之长,化为已用。然而,这篇文章是初三最优秀的一个班中最优秀的一位同学所写,她的水平和我们班的同学差距很大,要想达到这样的水平一年的时间是不够的。况且,我们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还是没有呈现出来,意识不到自身的毛病,就很难有提高。整节课的内容呈现的是学生找优点,老师表示赞同的单一活动,即使学生知道了怎么样写是好的,但因为没有及时训练,这节课结束之后,随着记忆的淡化,也就没有什么收获。总而言之,这节课没有切合学情来设计,老师教得多,学生学得少,缺乏实践活动。

三、零敲碎打,不成气候

学生用一节课时间认真写了一篇“社会见闻”类题材的作文,题目是自拟的。我给每个人打了个分数,并简单点评了几句。意识到要挖掘自己班内的学生写作中的长处,并发现学生文章中的毛病,我反复阅读,精选典型片段,并做了整理和归纳。准备用一节课时间讲评这次写作的情况。

第一个环节,我在屏幕呈现了下面这张表格,罗列了此次作文学生12种不同的选材和立意,并分别做了评价。随后询问学生最想了解哪三个材料,请三位作者把事情稍加讲述。

选材

立意

1.插队

遵守纪律,礼让

2.为利益污染河道,破坏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生存

3.公交车让座

关心别人

4.大人抢小孩气球

文明礼让,不要自私

5.外国人学会乱穿马路,乱扔垃圾

人会受别人影响

6.看到一对兄弟感情好,想起姐姐对自己的爱

姐妹情深

7.看到公园里人们乱扔垃圾到河里

渴望人心温暖

8.图书馆大声喧哗

考虑他人感受,做社会文明人

9.无理取闹的女青年要扫地阿婆赔她的早饭

人要大度

10.未给聋哑少女钱后悔万分

人要富有同情心

11.去基隆旅游,发现此地人们文明,环境好

社会风气会改变人

12.路人给乞丐钱

社会上好人多

第二个环节,我在屏幕上呈现了几位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1)优秀的开头

地铁进站了,我看着座位上的年轻人,又透过那车窗玻璃,老夫妇手挽着手的背影让我内心不由得震撼了一下。                            ——王同学《热心的年轻人》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窗口的细缝里照射进来,我醒了过来。不禁赞叹到:“啊,又是美好的一天!”                                            ——甘同学《老伴》

我要求全班学生齐读了三位学生的开头,随后指出了三篇文章开头的妙处。

(2)  优秀的描写

买好单终于安定下来,我正准备大吃一顿时,坐在对面的人突然一脸惊悚地望着我,把握吓了一跳。回头一看,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年男子对着她直冲了过来,男子身上散发着浓烈的臭味让我有些作呕。他那如枯树般蜡黄的手中拿着一只缺了口的破碗,不停地摇晃着,干巴巴的嘴唇一闭一合地絮叨着:“给我一块吧,给我一块吧。”  ——赵同学《我的背后》

【片段二】

生:齐读材料。

师:大家看赵同学对这个男子手和碗的描述,她用了“如枯树般蜡黄”和“缺了口”、“破”来修饰,多么生动形象啊!这是一段相当精彩的人物细节描写。

生:望着屏幕,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点头称是。

(3)  优秀的结尾

这种行为,看似是大人们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却不知道这行为与我们平日里所宣扬的“孔融让梨”和文明礼貌是矛盾的。大人的行为只会让孩子更自私而已。这不值得那些大人们去深思吗?                                ——蔡同学《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

师:(先朗读材料)。蔡同学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简练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最后用反问的句式引发人的思考。这种结尾方式简单明了,余味悠长,值得借鉴。希望同学们在笔记本上作为一种结尾方式的范例记下来。(学生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个片段。)

第三个环节,我在PPT上列出了此次作文出现的典型问题,简单阐述了一下。




第四个环节,我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但由于我批改得不够细致,并没有指出每位学生的具体修改点在哪里,而课堂上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也无法有效指导学生修改,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该怎么修改。铃声一响,我就宣布下课,对学生的修改,也没有提出什么要求,就不了了之了。毕竟初三任务繁重,无法兼顾太多。

【反思】

这节讲评课,应当说较之以往有了显著的改进。教学开始有针对性,所选用的材料都是自己班级学生的。既赏析了学生们的闪光点,起到了鼓舞、示范的作用,也找出了普遍存在问题,指明了改进的方向。并且是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来确定教学内容。此外,环节比较流畅,思路清晰,教学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程序性。但这节课不足之处也颇多。最显著的问题是点评没有一个重点,零敲碎打,想要面面俱到,却都只是浮光掠影,没有深入。另一个问题是对于学生存在问题,没有用具体例子来详细展开,更缺少对典型毛病的修改,学生只是知道这样写不好,却不知道怎么把“不好”改“好”。第三个问题是老师教得太多,学生主动学得很少。因为缺乏课堂活动,整节课学生就是听和读,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几乎没有,大家都不用动脑筋,更别说激发潜能了。

四、精准切入,扎实评改

最近的二模考试,语文作文题目是《春天在哪里》,在阅读了学生的文章之后,我决定依据中考评分指标,从“中心与材料”、“思路和结构”、“语言”三个角度来讲评。与其每篇文章蜻蜓点水地评改,不如选准一位,围绕这三个角度深入剖析,扎实地修改。所谓选准一位,就是要选择一位进步空间比较大的学生,而且他的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典型性。我选择了分数为43分的李同学的文章作为着力评改的对象。在上课之前,我会表示,之所以选这篇文章,是因为他存在的问题比较典型,不是因为写得差,切不可讥笑,很多人都有这些问题。而且被我选中的同学那是有很大潜力的,修改好了对自己也是个进步,希望能有一个好的心态。

课上,我先出示了中考作文的评分指标,然后下发李同学文章的打印稿,要求学生阅读后思考,从这几个角度怎样评判这篇文章?由于是第一次这样上课,我还是带着学生来点评。

第一步,我呈现了3个问题:(1)材料是否符合题意?(2)中心是否明确?(3)材料是否能支撑中心?

【片段四】

师:请一位同学概括这篇文章的材料。

生1:我回到老家发现这里变得发达了,但环境变差了,记忆中家乡的优美景色再也找不回来了。

师:相当准确、简练。大家看题目,《春天在哪里》。这个材料是否符合题意?

生2:不符合。(大家不置可否,一位女生边摇头边轻声说道)

师:说说理由。

生2:这篇文章就开头和结尾2段写到了“春天”,中间的事情没有谈到。感觉材料和题目没有联系起来。

师:就像我们之前说过的,这样的结尾是为了点题而点题,脱离了材料,就是为了提醒阅卷老师,你看呀,我可点明题目啦,不能算我偏题。(生笑)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请本文的作者来反驳这个观点。

生3(作者):春天给人的感觉是很美的,景色也是很好的,老家以前也是很美的。


师:这不,一下子就联系起来了嘛!这是象征手法,而且你写老家的景色和自己的活动,就写发生在春天里,这就一语双关了。所以从本质上讲,材料是符合题意的(呈现右图示意图并加阐述)。只是作者没有用一句话把春天和家乡风景之间的联系用语言直接表明。写事情的时候也没有谈到,我们只要在开头加1句话就能弥补这个缺陷了。“而我记忆中也有一个春天,那便是家乡宜人的景色。”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纷纷点头,李同学记下该句。)

……

师: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材料是否能支撑中心。(一位男生大声说不能)小尤你来说说不能的原因。

生4(小尤):我觉得他要表达读对记忆中的美好的家乡景色的怀念,但都没有写家乡是怎样美的,这个要详细写,和现在形成对比,才能突出中心。

师:真是好眼光,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此文对老家以前的景色就提到了一句:“想起当年最后一次见到老家的风景的样子,那可真是漂亮,绿水黄土和青山。”怎么漂亮呢,没有交代,请大家帮助李同学,用环境描写具体描绘家乡宜人的景色。(屏幕上呈现5幅乡村旖旎景色的图片)。可以参考图片上的内容来写。(学生动笔写作,4分钟后开始交流。)

生5:记忆中一头大黑牛缓慢地在绿色的田野中行走,向着前方的那片小树林走去。还有一些被散养的鸡在林中嬉戏。

生6:三月莺飞草长,柳絮飞扬,白云绿野,远山如画。

生7:清澈的湖水潺潺地流着,灌溉着旁边的花儿、草儿。湖上时而游过一群鸭子。阳光透过树叶照射到地面,树影婆娑。

第4段:想想和原来的天空比较

师:啊呀,写得太好了。要是当时他用你们这几句,准能提高2-3分。李同学,你把这几句好好写下来啊,回家好好修改。

……

随后我和学生一起从“思路和结构”、“语言“两个方面点评了这篇文章,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此加以修改。主要通过下面几个问题来推进:材料之间、段落之间、句子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有无错别字?词语搭配是否合理?语句是否通顺?




结构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时间上不断地在过去和现在时间摇摆。(见左图)。语言上问题最多。病句多、多别字多,学生们像啄木鸟一样,眼光锐利,但也很热情地帮助修改。课后我对李同学说,今天语文回家作业你就一个,把这篇文章好好修改,重新写一遍就好了。第二天,他将重新写过的文章交给了我,阅读之后,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尽管还有不足之处,但课上提出的显著问题,都有了改善。

 

【案例分析】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要向现代转型,建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以复习应考为主要任务的初三阶段,尽管新的知识已经不多,但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参差不齐,更需要教师以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为了他们学得更好用心钻研,这些教学才有实效。作为对学生前期写作的反馈——作文讲评课教学的出发点,一定是本班学生在此次作文中表现出的学习基础和此时的学习能力,而课堂的终点应该是经过教师的点拨和班级同学一起商讨、协作之后能够达到的高度。此外,要选择恰当的点评角度,并依此逐渐深入到文章的深处。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毫无条理可言。本案例中呈现的前三次实践,就是没有做到这几点,教学效果明显较差。第四次实践,出于在短期内提高学生作文分数的目标,我依据了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来切入。并准确选取了一位有较大提升空间、文章问题较典型的同学,集中精力改好这一篇。在具体设计教学时,学生充分地参与活动是重要的原则。无论是学生发现作文的存在的问题,还是具体如何修改,都体现出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给了学生这样一个分析文章的框架,经过多次训练后,他们便能够自己来评点。学生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合作、互助的学习共同体。而这样的课堂,便践行了我们所追求的“为学而教,少教多学,鼓励挑战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附录】              

春天在哪里(原文)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还记得这首儿歌,唱出了春天是多么的美好。

好久没回老家了,不知道现在老家如何,想起当年最后一次见到老家的风景的样子,那可真是漂亮,绿水黄土和青山。我和我的表哥做着火车,缓缓地往老家驶去。

心情是那么好,阳光是那么明媚。火车还有一天就要到站了,又想起了记忆中的家乡。火车开着开着,坐在窗边的我发现窗外铁路旁怎么都是垃圾,矿泉水瓶,吃过的泡面桶,两旁全是垃圾,那远边的绿色到垃圾旁就不再绿了而是变成了枯黄,这枯黄一路往前沿伸,像一条黄蛇在草中游动,一直游向了老家的方向,心中不由地紧张起来,曾经地那个老家会变成什么样子了,还会那么美么。

接下来的时间,我一直盯着窗外看,希望这黄色的蛇能够停下来。可是直到火车到站,他也沿能停下来。

它似乎一直在跟着我们一般,来到了我的老家。老家这里比以前发达多了,人也多了,一出火车站就能看见一拥而上的小贩。火车站外也造起了高楼,马路上也车流不息,没有一点远本的记忆,以为自己还是在上海,根本没离开过。

往家中赶去,路上一直盯着天空看,想想原来的天空比较,好像现在的天空颜色被那条黄蛇污染过了,没有了蓝天白云。

啊,春天,你去哪里了。

春天在哪里(修改后)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还记得这首儿歌,唱出了春天是多么美好。而我记忆里也有春天,那便是我家乡宜人的景色。

好久没有回老家了,不知道现在老家如何。想起当年最后一次见到老家的风景的样子,那可真是漂亮,绿水黄土和青山。那时,我和村上的小伙伴时不时地去午后那座山上去玩,爬上爬累,便躺在山顶的草坪上看着那一望无际的天空,数着白云。三月莺飞草长,柳絮飞扬,白云绿野,远山如画。我和我的表哥坐着火车,缓缓地往老家驶去。

心情是那么好,阳光是那么明媚。火车还有一天就要到了,又想起了记忆中的家乡,那时从老家出来的路上,路边的田野里都是一片一片的草地,几头散养的牛吃着草。火车开着开着坐在窗边的我发现铁路上旁怎么那么多垃圾,矿泉水瓶、吃过的泡面桶,那远处的美景到了垃圾旁便不见了,而是变成了枯黄,这枯黄一路延伸,伸向老家的方向。心中不由地紧张起来,曾经那个老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还会那么美么?

坐在车上,希望这枯黄能快停下来,可是它一直跟随我们,来到了我的老家。老家比以前发达多了,人也多了,一出火车站就能看见一拥而上的小贩。火车站外也造起了高楼,马路上也车流不息,没有一点从前的模样。

来到那村前,想要去寻找以前的踪迹,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了,原本那草地,已盖起了楼房。原来的小伙伴,也早已变得陌生。只有那天空中的白云依旧在天空中飘着。

啊,春天,我记忆中的故乡,你去哪里了?

 

篇一:指导作文升格的策略分析回春

指导学生作文升格的策略分析

人所共知,作文的指导、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决定写作水平高低的因素很多,如:小学的语言表达基础、写作的兴趣等,进入初中后,起始年级的有规划循序训练完成的情况以及学生个体的阅读积累等,这些因素都与学生写作现状密切相关。提及的这诸多因素,从九年级语文教师的角度看可控力是有限的,加之教学时间紧、任务重造成毕业班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那就是谁都不甘心放弃作文举足轻重的50分成绩,但又极容易陷入无可奈何、少有建树的苦恼中。

有人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个现象的特点就是少、费、慢、差。何谓少、费、慢、差?“少”就是经过初中三年作文指导及训练,学生写出的优秀作文很少;“费”是指有些教师大量运用课内外时间对学生加以专题性的指导与训练,进行细致的、耗时甚多的、以期获中考高分的突击性训练,然而其结果大多收效甚微,造成了师生共同的时间精力上的浪费;“慢”是指按一般的作文训练常规,初中三年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写作能力进步较为缓慢;“差”是指学生经过这一年的作文训练,中考作文少有提高,成绩依旧。

为了转变作文教学中这种少、费、慢、差的现象,全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以为在作文教学中试行作文升格指导试验是可行的。

作文升格的含义:

“作文升格”,顾名思义就是在学生原有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如作文专题讲评,升格点拨,旧文重写等方式,全面激发学生写作文的热情,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习作和考场作文中出现的最多的不是一、四、五类作文而是二、三类作文,一定时间内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相对稳定的,作文需要老师去教的,正是那写二、三类作文的绝大多数。这一类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会看一点书,知道并能学习或借鉴一些作文的形式和套路,但往往缺乏些文采,缺乏些变通,缺乏些自我真情的抒写表达,往往更注重形式,而缺乏些内涵。提升这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最有可为、最容易见到成效的,也最容易让学生对教师的指导产生受益感并获得写作的乐趣。

(一)从中考得失看作文升格指导的四个方面

一、强化审题意识,激活多角度立意

评判作文的

机器的轰鸣,商场的喧嚣……让我们尽情地倾听吧!倾听让我们感动,倾听使我们充实,我们在倾听下成

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题目分析]

首先要明确概念内涵。“倾听”是“集中精力,细心地听取”之意,强调的是听取的过程以及听到某

种“声音”后的心理感受。因此,写作时一定要重过程、重细节、重感受。

其次要挖掘隐含关系。“倾听”是动词,就关涉到施动者和受动者的问题。就“倾听”这个话题而言,应是“我”听别人“说”。

再次,要找准表达重心。“倾听”是一个行为过程,那么,该展示这个过程的什么,如何展示,就是

“重心”之所在。实际上,“听”到的东西只是一个影子,“听”了之后所引起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最

关键的东西。

[例题展示2]

漫漫人生路,常有些“小门”横亘在前方,需要我们弯腰侧身才能通过。比如,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恶

言挑衅,选择了“引车避匿”;勾践面对覆国被俘的耻辱,选择了屈服求和、卧薪尝胆;韩信面对市井无

赖的嘲笑欺侮,选择了蒙受“胯下之辱”……

“读史使人明智”,历代名人对待“小门”的态度给我们有益的启迪。请以“人生路上的小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但不要写成诗歌。

[题目分析]

“人生路上的小门”这道题内涵丰富,启发性强,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绝大部分考生

能准确理解“小门”的含义(所谓“小门”,指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限制、束缚、屈辱、困难、坎坷、挫

折等),广泛联系生活,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指出面临“小门”时应学会“侧身弯腰”——也就

是要讲策略、学会变通、学会适应、忍一时之屈等。

但也有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偏狭、肤浅,有的以门写“门”,没有化实为虚;有的仅仅强调“要有推开

门的勇气”,没有写怎样正视、走过“小门”;还有的把“小门”理解为走向成功的终南捷径,大谈特谈

“后门”走不得;也有人片面地认为我们应昂首挺胸地走“小门”,哪怕被撞得头破血流??总之,部分

作文内容上与命题若即若离,甚至完全偏题。

2、关注命题中的限定性、修饰性成分

理解了命题中核心词语的内涵,并不代表万事俱备,还要看清题目中的限定性、修饰性词语,命题的

趋势愈是遏制宿构,限定及修饰性词语愈有可能出现,愈重要。如题目中的副词,定语或状语等成分,如

“完美的答案”“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有时,我也想”。很多学生作文的不足就在于他.......

有没有恰当而充分地在作文中把握好、展现好这类词语,升格修改中可以从强化修饰限定性词语的表现力

下手帮助其提升。

[例题展示1]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其实,幸福原来就是父母给你的一杯清茶,老师给你赞许的目光;幸福原

来就是你给别人的一声喝彩,你对别人的一次宽容……请以“幸福原来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分析]

审题上分两步进行,一是对原题中词汇的理解,一是结合所填词对完整题目的理解。“幸福原来”,

理解的关键词其实不在“幸福”上,而在对“原来”的理解。何为“原来”?《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

为:“表示发现真实情况。”幸福原本存在,而现在你对幸福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发现。所以学生填“幸福

原来如此简单”“幸福原来就存在着”“幸福原来如何简单”“幸福原来就是??”“幸福原来如此安

静”“幸福原来就是这样”等都是恰当的;而没能理解“原来”一词所填出的,如有填“幸福原来是快

乐”这类的题目错在悖离了“恍然大悟”的思辨性,快乐享受是“幸福”并不需要这样的忽有所悟;“幸

福原来精彩”等是不符语法规范的病句;再有填“幸福原来的样子”虽然通顺,然而也不符合出题意旨。

类似的题目还有“,也是一种幸福”要注意“也”字,这说明所填内容应该是人们普遍认

为与幸福没有必然联系的词语,如:苦难、给予、失去等,写作中要注意交待出这个词语与幸福之间联系

的合理性,获得共同认可。

[例题展示2]

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

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

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

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你以“十六岁,我多了一分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②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5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题目分析]

这是一个成长类作文题目,审题障碍并不大,绝大多数学生能根据提示语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代表成

长的名词,如:坚强、成熟、自信、思索、责任、深沉、宽容、执着、理解等,需要关注的是原题中的“多”字,这表明作文着力表现的应是一种变化的过程,展现出获得这种良好品质的经历,忽略了这点就有可能

孤立的呈现结果,既表现不出成长中的蜕变,也难以令读者信服、认可。

3、品读提示语,激活多角度立意

小中见大大题小作选准切入角度

[例题展示1]2007年——《心中的彩虹》

[题目分析]

采用命题+提示语+要求的形式,“彩虹”是中心语,“心中”是定语,起到限定的作用,要求学生写精

神境界中的彩虹,因此文题中的彩虹应是具有比喻意的。

虽是命题作文,但两段提示语起到了明确写作范围、揭示内涵、开拓思路的作用。

[例题展示3]2006年——“生日”

[题目分析]

带有话题性质的命题作文。提到生日,我们会想到具体的某人的生日,也可能是与生日有关印象深刻

的人和事,抽象的还有某个组织或事物的生日,还有一种意义上的生日则是灵魂得到升华的重生之日。将

题目进行多角度的延伸可以表现父母爱、师生情、同学谊、爱国志等多方面的主题。古往今来不断演变的

生日习俗表达着不变的祝福,形成了独有的文化;亲朋好友的庆贺中我们能体会到长辈的希冀、子女的感

恩;当然我们也会对诸如攀比、借生日之机敛财等不良现象侧目而视;穷人的生日也许有着如《麦琪的礼

物》般的不幸与幸福;孩子的

要在选材、围绕立意中心上多下功夫,有机结合。

升格的方法在于动笔之前要有构架图:如何让叙事一线贯之,如何让散文各部分整齐,如何安排议论

文的叙议结合,这些都要有基本的设想。

[原文展示]

点亮心灵的灯

四十一中九年十一班王屹峰42分

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有多少人在人生的路上走过,又有多少人在他身上留下脚印。还有一些人,化

作两旁的路灯,照亮了后人前进的道路。

唐朝的路灯——李白

曾经有多少吟咏他的诗句,曾经有多少人也想在月下与他共饮,可他却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在那个纸醉金迷的时代,人人媚上欺下的时代,他一人独自走出泥潭,世人皆醉我独醒,是的,他也曾叹

过“行路难,行路难”可是在大彻大悟之后,他的洒脱豪爽支撑了半个盛唐,持金樽,饮青酒,邀明月,

大笔一挥,一条盛唐大道就此浮现,独立高楼,持剑而舞,照亮盛唐的不是帝王,而是诗仙李白!

宋朝的路灯——岳飞

人烟稀少的沙场上,他一个人独自奔马疾驰,布满血腥的栈道上,他一个人孤身走过。面对金人,他

丝毫不惧,哪怕只有一个人也会擂鼓冲锋。但,在那个昏庸腐败的年代,人人贪生怕死的年代,他似乎太

亮了些,照得那些阴影就要消失了。于是,十二道金牌,将那盏最亮的灯打碎,使段道路又充满了黑暗。

一曲《满江红》道出了他的辛酸,他的不甘,世人不会忘记他那曾经的光亮“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

铸佞臣”在天上看那黑暗跪在你面前,你笑了,笑得是那么的灿烂。于是,在宋朝的道路上,一盏光耀四

方的灯出现了,他照遍了四方。

心中的路灯——我们

在今天这个时代,照亮我们心中的灯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只有自己有一颗明亮的新,才会看清

前人的路。那些黑暗才会不敢靠近,不使我们走上歪路。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明灯而奋斗吧,去点亮那些执着的后人们心中的明灯吧!

[升格点拨]

原始文章有可取之处,李白的奇才与洒脱、岳飞的忠诚两位古人高尚的情操就如同那灯火点亮了自己

心中的明灯,小作者熟悉人物生平、作品,能较好的把握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的精髓,语言风格也与选

材相得益彰,可以评分可在二类上。不足之处是结构上小作者向采取三板块平行铺开的模式,

下页

篇二:突破作文定势思维界限——中考作文创新策略指导闫枵宇

突破作文定势思维界限——中考作文创新策略指导

广东省中山市沙溪初级中学闫枵宇

教学背景:

中考作文要想获得高分,在几乎无错别字、文通字顺、详略得当和中心突出的基础上,必须还要有所创新,因为有创新的考场作文才能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使之瞬间感动从而判其高分。

教材分析:如何使中考作文创新?语文课本没有此项具体的作文专项训练部分,因此要让学生写出构思新颖的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这的确不是易事。不过仔细想想,创新的方法和技巧虽很多,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两个类别:一是从立意上去创新,二是从形式上去创新。《突破作文定势思维界限——中考作文创新策略指导》分两个课时,分别从立意和形式上指导学生去创新,目的是让学生中考作文时要具有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技巧,同时也培养学生敏捷的构思能力。

教学目标:

总目标:

1、培养同学们中考作文创新意识。

2、让同学们掌握作文创新技巧。

3、训练同学们敏捷的构思能力。

下页

篇三:初中生作文消极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作文消极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天津市

作的畏惧感,在初中生中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尤其在作文功底差的学生身上表现地更为突出。畏惧心理导致学生对作文没有信心,一到作文课就唉声叹气,从心理上走进情绪的负面,写作课成了学生“春风”不度的“玉门关”。

2.草草了事的应付心理

应付心理是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写作的一种消极心理。调查数据显示,有58.6%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写作,有27%的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写作。这一数据表明,大多数初中生的写作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老师布置的任务。应付心理容易引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被动心理,写作过程中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面对作文,无言以对、束手无策,但因畏惧老师的批评,又不得不写作文,于是就表现出一种敷衍塞责、随便应付的心理;或是不管是否文不对题,写完即可;或是东拼西凑,草率了事。写作成为“凑数字工程”,“按谱填词工程”,失去了写作的美感。

3.不愿动脑的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是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对老师的辅导和对范文的较强依赖和期待的消极心理。调查数据显示,73.4%的学生希望在写作过程中老师能够帮助审题,34.5%的学生存在背作文的现象,尤其初一年级的学生比较突出。这一数据表明,多数学生希望在困惑时能够得到老师的指导,或是等待老师给他们现成的范文以备背诵或模仿。依赖心理容易引起学生在写作过程

中自主意识不够强,不自行审题、构思作文,过分的依赖老师或作文选,把希望寄托在它们身上,导致写作水平的下降。

4.厌倦写作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由于教师对作文的过分强调而产生的抵触情绪。调查数据显示,57.6%的学生认为老师在作文课堂上不停地强调作文的重要,或作文讲评时草草了事,导致学生心理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强烈,尤其初二年级比较突出。初中生正值青春期,逆反心理尤为明显,加上老师在写作课上以中考为目标,把学生当成考试机器,不厌其烦地强调作文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厌倦写作,甚至有些学生干脆不写或拒绝完成。

5.压制创新的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是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长期强调写作知识、构思技巧,灌输写作的固定模式、套路,造成学生模式化的心理。调查数据显示,86.7%的学生认为老师在写作课上过多的给学生灌输各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构思诀窍,挖空心思地寻找高分的“捷径”,尤其初三年级较为突出。定势心理使学生形成较固定的思维模式,压制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内容、情节、表现手法雷同,毫无新意。结构上形成五段式作文,三个片段;选材上,学生宁可写别人写过的事,也不愿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凡而闪光的人和事,表现助人为乐,必写给老人让座;表现老师敬业,必写老师带病坚持工作或批改作业到深夜;表现母爱,必写母亲冒雨送书,带“我”去看病等,形成了作文的

“新八股”。

6.成绩低下的失落心理

失落心理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一遇到挫折与失败,就产生悲观失望情绪,丧失写作文的信心的心理。调查数据显示,60.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达到优秀,33.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只达到合格。而查阅被试的作文成绩这一数据刚好相反。这一现象表明,学生自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很高,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失落心理容易使学生丧失写作兴趣,认为作文得高分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因此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只求在考试中既不得过低的分,也不可能得极高的分数,于是把阅读和写作的时间转移到容易得分的“数理化”,长期的忽视导致写作水平自然弱化,兴趣减退,作文分数就可想而知了。

三、作文消极心理的原因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的“效果律”中这样说过,要既重视成功的强化作用,也重视失败的强化作用。因为尝试了成功的学生,会以更高的热情去追求成功;品味了失败的学生,一般很难再保持原有的热情。如果学生连续失败,他们的学习热情可能会丧失殆尽。而纵观目前的中学作文教学中,有些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作文成绩不理想的次数高于得高分的次数,甚至有些学生的作文经常得到不理想的成绩,于是就对写作产生恐惧、厌恶心理。在这样的写作心理下学生逐渐降低写作兴趣,更难提高写作能力。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写不好作文就怕写作文,作文

就肯定失败,失败多了就没兴趣写作文,作文就自然写不好了。

1.缺乏成就感,畏惧写作。

缺少体验作文的成功感,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更得不到充分地肯定。调查数据显示,60.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达到优秀,33.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只达到合格。而查阅被试的作文成绩这一数据刚好相反。这一现象表明,学生自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很高,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较低的作文成绩导致学生失去对写作的兴趣,久而久之产生畏惧心理。这些因素加剧了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甚至有些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可能还会招致老师、家长的批评,致使这一部分学生原有的“畏惧心理”演化为“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不行,从而不想写作,害怕写作。

2.同学的嘲笑,不敢写真情实感。

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老师在讲评作文时将一些好的、差的作文在班上读出来,然后让大家一起修改。这样学生害怕别人的嘲笑,写作时不敢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只能编造理想化的素材。与学生进行访谈时,有一位学生在《-------------------的爸爸妈妈》一文中想写父母的经常打闹成为他的烦恼,可是为了不让同学嘲笑,只好编一个父母恩恩爱爱的和谐家庭,但由于缺少生活体验,效果可想而知了。

四、对策研究及采取措施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

下页

篇四:中考记叙文写作的指导策略

中考记叙文写作的指导策略

作者:贾为峥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6年

最深处……?随着歌声响起,我们的主题班会?心灵的交流?拉开了序幕。?今天召开这个主题班会的目的,就是让大家表达自己的心声,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班长的话音刚落,施红就走上了讲台……。”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侧重于叙事,通过具体生动而又有时代特色的典型事件的记叙来反映时代和人物的精神风貌。《2000年回母校》一文中这样写道:“?21世纪,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了。在新世纪的

六、用心审题。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此话对作文同样适用。有的同学一看到文题即奋笔疾书,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谬之千里。因此,每当作文时,在审题上大约要花5-6分钟的工夫,审清题后再行文。如《难忘那目光》要求写生活中给予自己帮助、鼓励、爱护的目光,使自己积极向上,不再徘徊,可竟然有些学生写成了自己宠物的“目光”,令人哭笑不得。再如《尝试》这个文题,其基本意义是一个人或一些人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从而获得某种感受或启迪。这里的“主动”、“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