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帮网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2015新作文素材:学校把诺奖得主当女婿只会适得其反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4/28 16:54:37 作文素材
2015新作文素材:学校把诺奖得主当女婿只会适得其反作文作文素材

精选作文:2015新作文素材:学校把诺奖得主当女婿只会适得其反作文

2015新作文素材

学校把诺奖得主当女婿只会适得其反



     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是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之一,其妻吉娜中学时就读于安徽蚌埠一中。于是,蚌埠一中近日打出电子屏告示,内容为:热烈祝贺我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范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10月15日人民网)

      死乞白赖地拉名人来给自己长脸的事,其实还真不少。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飞上太空的飞行员后,其女儿的幼儿园居然在学校里拉出了这样的横幅:祝贺我校的学生家长杨利伟同志成为中国首位成功飞向太空的宇航员。可谓让人大跌眼镜。

      而旅游景区在争着跪舔名人时,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加大胆无节操了——人物形象为“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的西门庆,到了现在,居然也会被山东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黄山市争着抢,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而不论是争诺奖得主,还是争杨利伟,亦或是争西门庆,所透露出的,无非是骨子里那一股坐等靠的懒惰思想和爱慕虚荣,总以为只要千方百计地与名人沾点亲带点故,就可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从而引得“好汉”来投。

      蚌埠一中将诺奖得主视为自己的女婿,无疑也遵循了这样的惯有思维。只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时间空间条件发生变异后,借名人长脸就有可能适得其反了。

      一方想让另一方相信自己所说,要么说的是真的,要么听者无法求证(信息匮乏),要么听者毫无辨别能力。虽说埃里克•白兹格的老婆的确毕业于蚌埠一中,但女婿的说法完全是牵强附会;而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即便是小学生也会上网,也会求证。并且,堂堂中学生,自然有辨别能力。

      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事没出倒好,一出就会引起副作用。从现在的舆论来看,舆论完全将此事进当成了笑话、掉节操之事来看待,不仅没起到学校想要的正面宣传,反倒偷鸡不成蚀把米。

      作为这一事件最主要的目标人群,在校学生估计也不太会买账,因为中学生既叛逆也有鉴别能力,即便相信这女婿的纯度达到了百分百,也懂得“过去的已过去,现在的要把握,未来还需努力”的道理,不会因此而对学校另眼相看,或是从而骄傲自满,靠着虚荣心过日子。要知道,中考高考摆在那儿,敢因此而放松吗?

(文/王祥)

(版权声明:本文为华龙网原创首发,版权所有。转载时请务必标注来源“华龙网”和作者姓名)

 

 

链接:

诺奖得主 原来是成都女婿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09/18/17690605_0.shtml

诺奖得主中有个“中国女婿”

http://news.sina.com.cn/w/2013-10-10/071028392176.shtml

篇一:学校把诺奖得主当女婿只会适得其反

学校把诺奖得主当女婿只会适得其反

作文素材

2014-10-1815:00

2015新作文素材

学校把诺奖得主当女婿只会适得其反

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是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之一,其妻吉娜中学时就读于安徽蚌埠一中。于是,蚌埠一中近日打出电子屏告示,内容为:热烈祝贺我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范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10月15日人民网)

死乞白赖地拉名人来给自己长脸的事,其实还真不少。杨利伟成为中国首位飞上太空的飞行员后,其女儿的幼儿园居然在学校里拉出了这样的横幅:祝贺我校的学生家长杨利伟同志成为中国首位成功飞向太空的宇航员。可谓让人大跌眼镜。

而旅游景区在争着跪舔名人时,则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加大胆无节操了——人物形象为“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的西门庆,到了现在,居然也会被山东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黄山市争着抢,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而不论是争诺奖得主,还是争杨利伟,亦或是争西门庆,所透露出的,无非是骨子里那一股坐等靠的懒惰思想和爱慕虚荣,总以为只要千方百计地与名人沾点亲带点故,就可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从而引得“好汉”来投。

蚌埠一中将诺奖得主视为自己的女婿,无疑也遵循了这样的惯有思维。只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时间空间条件发生变异后,借名人长脸就有可能适得其反了。

一方想让另一方相信自己所说,要么说的是真的,要么听者无法求证(信息匮乏),要么听者毫无辨别能力。虽说埃里克?白兹格的老婆的确毕业于蚌埠一中,但女婿的说法完全是牵强附会;而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即便是小学生也会上网,也会求证。并且,堂堂中学生,自然有辨别能力。

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事没出倒好,一出就会引起副作用。从现在的舆论来看,舆论完全将此事进当成了笑话、掉节操之事来看待,不仅没起到学校想要的正面宣传,反倒偷鸡不成蚀把米。

作为这一事件最主要的目标人群,在校学生估计也不太会买账,因为中学生既叛逆也有鉴别能力,即便相信这女婿的纯度达到了百分百,也懂得“过去的已过去,现在的要把握,未来还需努力”的道理,不会因此而对学校另眼相看,或是从而骄傲自满,靠着虚荣心过日子。要知道,中考高考摆在那儿,敢因此而放松吗?

篇二:2015年1月最新时事作文素材原创整理1

幻灯片1

相比于禁止,反思缺什么更重要

幻灯片2

12月24日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有学生发微博称,学校在平安夜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并且在校园内挂出了“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坚决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宣传标语。该校认证微博称“应发扬祖国传统节日”。但有的学生认为,是否过西方节日,学生应有自主选择权。(12月25日《华商报》)

幻灯片3

西风渐进之下,传统文化必然会遭受挑战并受到冲击。以前“一家独大”的局面,也会日益呈现多元,洋节越过越热闹而传统节日有被边缘化之势。被视为“西方传统”的圣诞节,近年来在国内方兴未艾,热闹非凡而消费需求旺盛。反之国内的传统节日,比如清明、中秋、端午和春节,却变得日益冷清而让人感到“没有节味”。基于这种文化危机感,抵制洋节回归传统就变得颇有市场。

然而高度的文化认同和欣赏,是建立在自身的吸引力之上,而不是对洋节的抵制。洋节何以能够获得青睐而传统节日被抛弃,其间的原因除了过节的形式有别外,关键体现出在内涵上的极大差异。以春节为例,讲求全家团圆本没有错,然而巨大的人情负担却让很多人“不敢回家”,以至于“没脸回家”。反之,圣诞节却没有这样的心理负担,在一种平等和狂欢的节日形式中,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幻灯片4

即便是延续多年的传统节日,其间依然有不得人心的糟粕所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国内日渐式微,更谈不上走出去成为“世界节日”,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缺乏一种平等、包容的心态,未能在兼收并蓄中去有所提高和改进,让我们自己的节日在延续传统的同时,也有着时代的气息,从而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而不是打着抵制崇洋媚外的旗号,采取“一禁了之”的粗暴方式,如此做只能适得其反,既会增加年轻人的叛逆思想,也会激起他们更大的好奇。

幻灯片5

诸多事实证明,堵是一种并不高明的做法,既暴露出自己的文化自卑,也反射出目光上的短视和手段上的无力。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从娃娃抓起”的责任上,也是建立在与时俱进的创新上。相比较而言,近邻日韩在包容西方节日的同时,也始终坚守着传统的阵线,让传统文化在创新求变中获得全民的认同,构建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需要体系化的构建而不是抵制洋节。因为这样做无以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抵制了洋节能否让传统节日得到认可?能否激起公众过节的兴趣?抵制之后又该如何呢?

幻灯片6

更何况,相比于过什么节来说,个体的选择权和自由权更加重要,若连选择过什么节日的自由都没有,那么过什么节其实已然失去了意义。学校虽然承担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然而更应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人的自由。若连兼收并蓄的大学都如此不堪而简单化,折射的恰是教育能力的孱弱与教育理念的走偏。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恰是传统文化的最大危机。因为救赎传统文化,重新获得民族认同,让传统节日保持吸引力,根本上还得“以人为中心”。

封校禁过圣诞缺乏文化自信,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出路,不但无以救赎传统节目和民族文化,反倒是把人推向了相反的方向。社会治理和人文教育不能如此简单,做到对自由和权利的尊重,才是最终的出路。

幻灯片7

研究生“生源危机”缘于“学历贬值”

幻灯片8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64.9万人,较2014年减少6.5万人。这是继2014年考研报名人数下跌以来,再次明显下降,表明持续20多年的考研热已降温。很多省市未能完成招生计划,部分高校反映,录取工作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12月30日《人民日报》)

幻灯片9

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越来越少,致使部分高校录取形势严峻,这其实是好事一桩。据报道,我国研究生招生总规模从2011年的560495人,一直扩大到2014年的631020人,在清华、北大等高校,在校研究生数量已经超过本科生,这两恐怕难言正常——大学良性的生源结构,从专科生、本科生到研究生应呈“正金字塔形”;社会良性的人才需求,从专科生、本科生到研究生也应递减。

幻灯片10

这些年,我们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扩招研究生,导致教育资源紧张,难以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比如研究生导师,并没有随着研究生教育的“饼子”越摊越大,而有所增多,一个导师甚至可能带上百个研究生,分身乏术之下,如何对研究生进行个性化培养?而研究生最需要的,恰恰是个性化培养。没有个性化培养,研究生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充其量是“本科后”教育,无从提升研究生的专业研究能力,一些研究生为完成学业,就难免会走向抄袭论文的地步。

幻灯片11

难以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就会导致研究生学历贬值,研究生身价掉价。在很多地方,大学生就业越来越来呈现“倒金字塔”现象——学历越高,就业率越低。前不久,广东省教育厅就发布了2014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研究生就业率下降明显,研究生就业率不如本科生,本科生就业率不如专科生。这与研究生大量扩招带来学生质量下降密切相关。所以这些年,我们常常看到“美女研究生卖马桶”、“硕士生争抢蓝领岗位”等新闻,恐怕正是学历越高就业越“慌”所致。

研究生越来越多,文凭越来越贬值,也容易反过来助长一些用人单位追求“人才高消费”,哄抬就业的“文凭门槛”,比如招城管、环卫工都要研究生。“人才高消费”其实也是“人才高浪费”,大学以培养人才为己任,最不该对“人才高消费”推波助澜,理应让人才教育回归务实本位,以矫正社会用人从“重学历”到“重能力”转变。何况个别单位的“人才高消费”,并不能换来研究生整体的就业前景良好。

幻灯片12

所以,笔者乐于见到高校研究生招生陷于生源危机。盲目招生不仅对学校是负担,对学生也是一种不负责任。原南方科大校长朱清时曾表示,盲目招生的症结在于有没有教学改革,学生有没有学到真本事,学校要因材施教不可盲目招生。有识之士也在呼吁:应该停下研究生仓促的扩招脚步,等一等教育规律。这些呼声难道挡不住研究生继续扩招的步伐吗?有大学生戏谑地劝告他的研究生同窗们“赶紧毕业,再不毕业以后更贬值”,但愿不要一语成谶。

幻灯片13

对踩踏事件的反思不仅在细节上

幻灯片14

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故。截至1日上午11点,有36人死亡,47人受伤。除7人因轻微伤离院外,其余40人全部在院治疗,已查明身份的有33人。其中,伤员以年轻人为主,男12人,女28人,其中重伤13人,轻伤27人,重伤员尚未脱离生命危险。(1月1日中国新闻网)

幻灯片15

辞旧迎新,人们总以为能放下一些什么,从而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其实,这仅仅是历法在时间的年轮上划了一道线,对人的生命历程而言,最多是一个驿站。而发生在辞旧迎新之际的上海踩踏事件,已经让36个鲜活的生命,永远停留在这个“驿站”的门口。

虽然找不到在某个节日必须大肆庆贺的确切理由,但死于一个本该欢庆的节日里,悲痛会愈加深切。似乎在生死间,因生的欢乐而更增添了死的悲惨。那么,人们会不会归罪于这个节日?不会!但因这个节日才有了这次精彩的活动,而因这个活动才聚集了密集的人群是不争事实。那么,追究这场惨剧的责任,好像是不难的。

幻灯片16

然而,要说追究责任,并非因事件的偶发或严重而变得复杂,除去人为的作恶,其他都将“例行公事”。而对这起踩踏事件的反思,却不同于一般的意外事故。因此,对踩踏事件的反思不仅在某些细节上。诸如有人“散发美钞”,甚至传言人群中“有人持刀”,即使最终调查确实存在,也只是增加了一个追责对象,而对造成踩踏事件可以吸取的教训来说,无非是多了若干预防上的考虑。

幻灯片17

这是不是说责任完全在于主办方预案上的疏忽,执行上的不力?广义上说是成立的。但对应到实际中,真正的问题应该出在拥挤上。而这种“拥挤”,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会出现在每一个有“便宜”可沾的场合,只是规模大小而已。一种挤到“头排”就得利的社会风气,在任何有利益得失的环节上,都全力以赴、各不相让。耳熟能详的“秩序”二字,哪怕在抢购打折商品时,都被忘得一干二净。那么,不难预料,免费的5D灯光秀表演,必然会引来无数的观赏者。而最起码的先来后到的秩序概念,并没有因潜在的危险而让人顾忌。

幻灯片18

这就涉及民众的风险意识和自救能力了。而当一个大规模的既没有风险意识,也没有自救能力的群体一旦失序后,处于差不多认知水平的公共管理能力面前,简直是回天无力的。基于这两方面因素,如果一味责怪警力不足或处置能力差是片面的。试想,如此规模的人群发生混乱,要在瞬间得以平定,光靠警力的维持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提醒、警示都要有对方的响应,失去这种双方的互动,靠一方的制止必然杯水车薪。相关信息传出,人群中是有少数人在惊呼“后退”,但随即淹没在喧嚣的人声中。

幻灯片19

本文丝毫没有为谁开脱责任的用意,而是意识到,要减少或杜绝此类惨剧重演,不仅是处理相关的责任人,也不仅是落实相关的意外细节,而是一个从提高国民相关素质和加强管理方应对能力的“大工程”。尽快普遍提高大众的风险意思和自救能力,消除那种为了一己之利而不计后果的自私观念。在此之前,公共管理方面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无论硬件设施还是实施方案,都要考虑到这些实际因素。否则,对刚刚发生的踩踏事件,官方只能“停止一切元旦庆祝活动”了。

幻灯片20

大学生自主创业者为何寥寥无几?

幻灯片21

1月1日,山东大学发布了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该报告首次分学院、分专业分析了就业状况,在一万多名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仅有6人。(1月2日《齐鲁晚报》)

幻灯片22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山东大学2014届毕业生共有10771人,选择自主创业的只有6个人。我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在3%左右,而山东大学的自主创业学生比例只有0.06%,远低于平均水平。这真是一个色子掷出七点——出人意料。

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不少是“大孩子”,不具备独立性,缺乏自主思考的意识。他们上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考什么证书,都是由“总设计师”——父母和老师决定的,基本不用自己去思考,因而缺乏自己动脑做决定的能力。自主创业这个概念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基本没有提及,因而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想到创业问题时,还没有到涉及项目、资金和可行性的阶段就夭折了。

幻灯片23

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创业面临的首要困难和障碍,不是没有经验,不是缺少资金,也不是没有人脉积累,而是缺乏勇气。即便是面对一些可行性的项目,也没有付诸行动的胆量,主要原因是“不敢尝试”。最主要的是,大学毕业生不愿自主创业,折射出了创业氛围不断恶化的困境。有资料显示:我国个体户数6年间净减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试想,面对这样一个创业环境,要求大学生自主创业无疑就是一厢情愿,异想天开。

幻灯片24

西方高校有比较成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普遍接受到系统的创业教育和锻炼,掌握了较为全面的创业知识和较强的创业技能。因而,他们的大学毕业生创业率高达50%以上。我国高校应该建立“职业教练”制度,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和创业指导。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各级政府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就业环境。各级政府应当多部门联合、全社会动员,采取积极措施,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地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创业过程当中的“一条龙”服务。不仅帮助大学生骑上马,还要送一程。

下页余下全文

篇三:作文素材(2)

作文素材:弘扬传统问孔子还当问晏子

小编导语:今年“万世师表”孔子诞辰2565周年,“优秀传统文化网上行:孔子诞辰网络文化活动”正在进行中,你有什么问题问孔子呢?更多关于孔子诞辰的作文素材尽在巨人作文网。

月底又到孔子诞辰纪念日,9月16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社会工作局启动“优秀传统文化网上行:孔子诞辰网络文化活动”,同步上线的专题页面很有意思:我有问题问孔子。

孔子他老人家故去2000多年了,怎么个问法?有趣。显然,我们不可能“起古人于地下而问之”,在作家的旷世奇想中才有此“可能”。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柳梦梅最后起杜丽娘于地下,棺材已经“钉头锈断”,里面的“人”却还“异香袭人,幽姿如故”。不过,在作家的浪漫主义想象中,饱含着让有情人成眷属的现实情怀。

“我有问题问孔子”,同样有这种意味。孔子的思想既是历史性的,又是跨时代的。从当代人的体悟与困惑开始发问,再回到孔子与儒家那里找寻启发,无疑会激发对孔子、儒家乃至传统文化更多更深的关注、讨论。当然,讨论之前,对孔子要有基本了解,看看他留下了哪些发人深省的见解。不要径直拿现代的概念去刁难孔子,或者和孔子抬杠。

了解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最近有专家建议,让孩子每天至少花半个小时阅读中国传统经典,这真是长远之计。顺便说一句,诵读经典,成人不能置身事外,不能以“从娃娃抓起”为由,推说此事与己无关。

窃以为,“优秀传统文化网上行”可添个孪生兄弟,再来个“我有问题问晏子”。晏子是一个十分值得被唤回现实的历史人物。“问孔子”是问“成长、婚恋、教育、事业、社会责任”,问晏子则是问如何为官。从来讲到谏诤,人们想到的就是魏征、海瑞,早一点的有汲黯,其实晏子更是个中翘楚。《晏子春秋·内篇》中的50则故事,晏子进谏有好多逆耳之言,如“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不知齐景公当时怎么下得来台。今日从政者,不妨一问,晏子何来这种说话的勇气?

在生活作风上,晏子也值得一问。比如关于座驾。晏子是“乘弊车,驾驽马”,景公给他换成豪华版的“辂车乘马”,但他“三返不受”。他说,国家给自己的俸禄已经很多,穿得暖吃得饱,还有公车,已经很满足了;关键是,“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国之民”,我得带头廉洁节俭。又比如关于老婆。晏子的老婆在景公眼里“老且恶”,明言自己“有女少且姣”,愿意许配给他,但晏子“再拜而辞”。你若问他为什么,他会告诉你,妻子现在是老了丑了,但也曾年轻貌美,那时她将一生托付给我,我现在岂能背叛当初的承诺?其他还有关于换房子、关于别赐饮食与厚禄等各种额外的物质待遇,晏子一概回绝。

诚如斯言:“二千多年过去了,读读《晏子春秋》,晏婴的形象依旧那么高大,古人对管理的期许依旧在今人的期许之中,不禁感叹人的惰性有多么顽固,人的长进有多么困难。”问孔子也好,问晏子也罢,说到底还是要为今日人心“正衣冠”。弘扬传统文化不能泛泛而论,先要知道优秀因子究竟在哪里,都是些什么,我们才能重新擦亮传统,为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找回自己的遗传密码。

作文素材习近平: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新华网北京9月24日电(记者钱彤)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

不必对“诺奖女婿”上纲上线

据媒体报道,安徽某中学近日挂告示庆该校“女婿”获诺贝尔奖。原来,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其夫人吉娜刚好毕业于该中学。这块标语牌在微博上一经发表即引来无数议论,网友纷纷表示被“亮瞎了”。

伴随着这一标语,网络上流传起更多“句式”,比如,“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究还是中国丈母娘的”,还有著名的“蓝翔体”:“中国女婿哪家强”。

自诺贝尔奖创办百余年来,尚未有中国籍人士获得过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面对这一“高不可攀”的世界顶级荣誉,任何与之沾亲带故的事物,都仿佛沾上了“仙气”。曾培养出诺奖获得者的高校,那更是洋洋得意。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培养诺奖获得者”也不太容易了,怎么办?只能攀亲戚!

千方百计跟诺贝尔奖“攀亲家”的,安徽某中学绝不是

太多功利考虑,有谁能想到本校毕业生会成为诺奖获得者的夫人呢?而挂出标语也无非是为其高兴,不自觉生出些自豪感来——虽然,诺奖离我们很远,但诺奖得主的夫人离我们很近,很近。

《环球时报》同样给出比较宽容的态度,呼吁不必对该中学的做法上纲上线。“跟自己有关系的人得了一个巨大的荣誉,对于三线城市里一所普通学校来说,感到‘沾光’是整个社会心态的一种挺朴实的折射和延续。”

不过,把矛头对准某一地方中学也没多大意思。归根结底,诺奖的怪现象还是要从科研建设上去解决。至于如何解决,似乎也不太容易说出个一二三来——说“你行你上”好像不妥,光打嘴仗也是空谈。环球网则摆出了一贯的乐观态度:“绝大部分国家在发展中都曾有过底气不足的时候,但这种情况在未来会随着中国教育质量的提高而慢慢减少。这点我们应当有信心。”(文/邱天人)

我的戒烟林语堂

凡吸烟的人,大部曾在一时糊涂,发过宏愿,立志戒烟,在相当期内与此烟魔决一雌雄,到了十天半个月之后,才自醒悟过来。我有一次也走入歧途,忽然高兴戒烟起来,经过三星期之久,才受良心责备,悔悟前非。我赌咒着,再不颓唐,再不失检,要老老实实做吸烟的信徒,一直到老耄为止。到那时期,也许会听青年会俭德会三姑六婆的妖言,把它戒绝,因为一人到此时候,总是神经薄弱,身不由主,难代负责。但是意志一日存在,是非一日明白时,决不会再受诱惑。因为经过此次的教训,我已十分明白,无端戒烟断绝我们灵魂的清福,这是一件亏负自己而无益于人的不道德行为。据英国生物化学名家夏尔登(Haldane)教授说,吸烟为人类有史以来最有影响于人类生活的四大发明之一。其余三大发明之中,记得有一件是接猴腺青春不老之新术。此是题外不提。

在那三星期中,我如何的昏迷,如何的懦弱,明知于自己的心身有益的一根小小香烟,就没有胆量取来享用,说来真是一段丑史。此时事过境迁,回想起来,倒莫明何以那次昏迷一发发到三星期。若把此三星期中之心理历程细细叙述起来,真是罄竹难书。自然,

这是戒烟历程上之

下页余下全文

篇四:最新作文素材: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_

最新作文素材

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一、于敏

适用范围:

为科学献身拼搏爱国敬业刻苦艰辛艰苦条件取得成就他自己说的:

1、发达国家能做出来的我们也能做出来并且更快。

2、我已经老了,希望年轻人得到这个奖项去激励更多人。

个人简介: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于敏把原子核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名人评价:

于敏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科学家钱三强)

原子核理论是于敏自己在国内搞的,他是开创性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科学家彭桓武)

于敏在氢弹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科学家朱光亚)

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是“中国的氢弹之父”。(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节目摘录:

核武器的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经验

在中国的氢弹研究中于敏发出了宝贵的作用

宁静以致远鞠躬而尽瘁

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

觉得很平凡就好

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气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五字概括:

报国心皎洁

相似人物:

钱学森(民族脊梁)

二、朱敏才孙丽娜

适用范围:

奉献转变(外交官→乡村教师)平凡中的伟大艰苦条件取得成就

他自己说的:

1.山寨里的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只是并且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2.夫:只要还能动就要干下去

3.妻:它是以一种非常坚定的信念坚持下来

人物简介:

朱敏才,1942年出生于贵州黄平县,毕业于贵州大学外语系,在商务部工作了近40年,曾任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参赞;孙丽娜女士拥有近40年教育工作经验,是我国

30年党龄的老赵放弃内安选择外迁到黄冈。

老人不外迁,儿子不能尽孝,母亲赶了五公里山路送儿子

逢年过节父母亲生日忌日都是想老家的时候。

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尖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五字概括:

量与江海宽

相似人物:

乔宗旺(2014最美村官获奖人物)

四、张纪清(炎黄)

适用范围:

平凡爱榜样舍己为人奉献

他自己说的:

1、不是我在做,人人都在做,只不过我坚持的时间长一些罢了。

2、“长大后好好做人,好好做事”

3、从小被祖母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一直在教导只有两句话:

“千万不要忘掉我们是中华民族后代。优良传统绝对不能丢”

个人简介

张纪清,74岁,江苏江阴市市民)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节目摘录:

白岩松评论”这个名字我们谁都知道但是我们不知道他是谁”——汇款人炎黄。

在张继清看来,做一个好人,做一些好事是再简单不过的选择。

通过养殖技术致富,手上有了几万多块钱的存款。

但是在这时候,他致富的脚步却停了下来。

他卖掉厂房的设备,辞退厂房的职工,资助孩子资助残疾人,资助敬老院←首次使用”炎黄”的花名汇款。

把镇政府给他看病的5000元慰问金捐给了当地的敬老院。

人的一生,你的成长,是离不开别人帮助的。所以不要把帮助别人当成一个崇高的事业,这只是别人帮助你的回报。

一个人带动了一座城建立爱心团队。

五字概括

涓滴见沧海

颁奖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

相似人物

张平宜: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

五、陶艳波

适用范围:

母爱信念幸福

个人简介:

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

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为了儿子,她专门从老家黑龙江到北京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杨乃彬的老师、同学也都为这对母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经过不断练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

如今,杨乃彬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所有帮助他们的人。

他自己说的:

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幸福

节目摘录:

尽量上课跟着老师走,不懂下课不让老师走。

为了儿子不停的掉头发。

人们说陶艳波创造了一个奇迹,但陶艳波说他获得了幸福。

颁奖词: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抗争。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五字概括

爱子心无尽

相似人物

陈玉蓉(为救孩子而暴走的妈妈)

六、和田民警:木拉提

适用范围:

爱国艰辛敬业牺牲自己为他人付出

他自己说的:

1今天,我再在这里。明天,我不知道在哪。

2我有可能牺牲,但我这个工作挽回的是十几条人命。

3我们的这个工作背后,是美好的一个未来。因为我们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新疆。

个人简介: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名公安民警,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四次。早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书期间,木拉提就多次参与警方的反恐行动,担当卧底和翻译。从警14年来,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终坚持战斗在打击暴恐犯罪活动

下页余下全文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