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马克思文艺理论作为一种文艺批评的方法的优缺点”这个论文怎么写?把马克思文艺理论作为一种文艺批评的方法的优缺点 这个是论文题目 完全不晓得怎么写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5/05 09:51:44

关于“把马克思文艺理论作为一种文艺批评的方法的优缺点”这个论文怎么写?
把马克思文艺理论作为一种文艺批评的方法的优缺点 这个是论文题目 完全不晓得怎么写

近年来文艺理论界一直在对当前文艺学学科的问题和危机进行严肃认真的反思,并就新世纪文艺学的建设和建构提出了种种设想和方略.我认为,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和文艺学的理论创新,是当代文艺学走出困境、完成创新建构的必由之路.有关理论创新的问题,不独关乎文艺学,也是涉及所有人文学科发展的重大课题,因而是目前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如何理解理论创新,学术界存在不同意见.有一种观点认为,创新主要指原创性,而所谓原创性则是指提出前人(传统)和同时代人从未说过或涉及过的意见、主张、观点、理论、学说等.对此,我不敢完全苟同.我们每一个人,总是不由自主地处于或进入某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的思想文化传统之中,要想凭着个人的独创(创新)或原创,摆脱这种关系和传统的先在的制约和影响,正如鲁迅所说,就像一个人想拉着自己的头发脱离地球一样是不可能的.创新或原创,并不意味着撇开传统和他人,完全无根地凭空创造.把创新与对传统和同时代人的借鉴、吸收截然对立起来是错误的.歌德深明此理,他曾经对爱克曼说:“我们老是在谈独创性,但是什么才是独创性?我们一生下来,世界就开始对我们发生影响,而这种影响一直要发生下去,直到我们过完了这一生.除掉精力、气力和意志以外,还有什么可以叫做我们自己的呢?如果我能算一算我应归功于一切伟大的前辈和同辈的东西,此外剩下来的东西也就不多了.”这当然是歌德的谦虚之辞,歌德无论在文艺创作和理论建树上,都有许多超越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独创性、原创性,但这恰恰是他在尊重传统和同时代人、善于从中汲取营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创造的结果.另外,当代西方解构主义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理论对此也有值得我们重视的解释.德里达从其“异延”、“播撒”说出发,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一个意义明确的封闭单元,而是都与别的文本互相交织、吸收的,正如克里斯蒂娃所解释,“任何作品的文本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这里“互文性”不仅指某个文本明显借用前人或他人的现成词句,而且指构成文本的每个语言符号和词、句都与文本以外的其他符号、词、句相关联,在形成差异中显出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在此意义上,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独创性”的东西,也不存在什么可以称为“第一部”的作品,因为所有作品(包括文学与非文学的)都是互为文本即“互文”的.此言固然有些绝对,但确实道出一个真理,即任何创新、独创和原创,其实都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的吸收、转化,离不开对传统和同时代思想资源的创造性汲取、综合、改造、转化和重构.同样,文艺学的理论创新也应作如是观.从上述原则出发,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正是我们文艺学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从而也是当代文艺学创新建构的根本途径.从大的方面看,现代中国最伟大的理论创新,就是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这种理论创新的重要里程碑.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就理论创新而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把来自西方思想文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作为最根本的思想资源,与中国(民族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为着解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中国本土语境中的现实问题,来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这样一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现实语境的做法,不但推动了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发展,而且也在中国本土的、民族的条件下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伟大的理论创新.具体到文艺学学科,也是同样道理.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基本的思想资源,为着解决中国现实思想文化语境中的文艺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实际问题而加以应用,并在应用中加以发展,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也是本来意义上的文艺学的理论创新.这种理论创新,可以是全面的、系统的,也可以是局部的、个别的.但对于当代文艺学新理论体系的建构都是非常必要的.限于篇幅,这里只想就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来探讨文艺学如何进行理论创新,并进而推进文艺学理论的创新建构.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