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后感(五六百字就好)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5/06 01:40:15

《世说新语》读后感
(五六百字就好)

网上下载麳的
先说“介绍”.“介绍”是指对所评的书的内容作言简意赅的概括叙述,让读者对该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书评《难忘》是这样介绍的:“《南京情调》收入64篇文章,20世纪上半叶社会各界名流笔底的南京昔日景观,风土人情,大多风流倜傥见性情;80帧照片,让50年前的古都旧影清晰再现,金陵旧时影像,幅幅沧海桑田显趣味.”
再说“评价”.“评价”可以是总括全书作鸟瞰式的评述,如书评《展现“另一个”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学预见性.全书蕴涵着科学家与知识分子的良知,浸透着他对整个20世纪全人类的极大的人文关怀.”也可以聚焦于作品的细部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如金圣叹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鲁达打店小二一段描写:“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 ‘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 三言二语就点出了《水浒》对鲁达的动作描写是充分个性化的. “评价”是书评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见功力的部分,从这里可以见出一个人的思想水平、艺术素养、鉴赏能力、语言功夫等等.评价作品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要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②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反复阅读、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读,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篇小说:“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宗白华先生是这样评析的:“这是何等严肃的责己精神!然而不是出于畏人言,畏于礼法的责备,而是由于对自己人格美的重视和伟大同情心的流露.”宗先生的评析见解独到,深刻精辟,所谓“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
(《古文观止·序》)③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再说“推荐”.这是书评的结尾,有好书与读者共享的意思.如《难忘》是这样写的:“南京文化渊源流长,底蕴深厚,值得特别关注.钟情于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从《南京情调》中体味一番南京情调.”
俗话说文无定法,写书评当然也无一定的格式,可以因人而异,因书而异.比如偏于谈感受的书评就可以直接从述感开头:“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高考报告》是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作品.不读则罢,越读越使人感到,高考的分量实在太重太重,它重得使许多中国人的腰背都压弯,连中华民族的脊梁也被压得出现了严重的畸型.高考啊!何时才能走出怪圈?”(《走出高考的怪圈》)想要带点文学色彩又要给读者一点悬念的也可以抒情开头:“若你走进普鲁斯特的世界,我想你不会不惊叹于那美妙的符号所产生的神奇魅力,不会不沉醉于玛德莱娜小点心的绵长回味,不会不震悸于人类内心的隐秘世界的强烈曝光.作为《追忆似水年华》的译者之一,我也不可能不更真切地感受到普鲁斯特开启的感觉世界对我的灵魂与感官的诱惑、冲击、洗涤、丰富、与净化.”(《全新而永恒的感觉世界》)当然书评的结尾也不一定都要推荐式的.可以表达某种愿望,如“愿借苇岸的亲切诚实的语言,生动盎然的诗意和宁静柔韧的美感铺就的小径,引领我们走向诗意栖居之地.”(《读》)表达愿望之中有推荐作品的诚意.也可以批评某种现象或做法,如“他们认为如果儿童画能与范例完全相同,那么这种训练就是成功的.然而他们不明白,儿童有他们自己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艺术,他们与成人不一样!种种人为的限制对儿童艺术潜能都可能是一种扼杀.”(《生动有趣的图画书》)批评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推荐.
广义的书评包括读后感.读后感偏重写自己的主观感受.读后感要注意三点:第一,写读后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不能杂乱无章,文意散漫.第二,这个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必须是从所读的材料中提炼、概括出来的,与所读的材料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第三,写读后感必须是写自己的所读、所思、所感、所悟.可以写一点,也可以写几点,不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从文体上看,读后感或立论,或驳论,或阐述议论,都与议论文相似,通常把它归入议论文的范畴,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写读后感要避免以下几种情况:①“感”少“述”多.名为读后感,却很少有“感想”、“感慨”、“感悟”,大量的甚至通篇都是复述、引述所读的内容.②“感”得不新.文中虽有所感,却只是老调重弹,或人云亦云,写不出自己真切的独特的感受来.③“感”得不深.虽也能写出一点自己的感受来,但犹如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浅尝辄止.④“感”得走调.虽然写了很多的感想,但不知“感”从何来,与所读材料无丝毫关联;或者虽也是“感”从“读”来,但曲解原作的意思,“感”得走了样.
写书评无论偏重评还是偏重感,都要下工夫反复研读作品本身,然后方能评便能切中肯綮,悟便有独到之见.

世说新语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不是诗人,他及其门下文人编纂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也不是一部诗歌作品,然而如果我们从诗的角度对这部中国最早的志人小说重新进行解读,则不难发现,这部以记写帝王将相、名士风流遗闻轶事为主要内容的的古典作品呈现着鲜明的诗性品质,放射着夺目的诗性光辉。主要在反映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世说新语》主要...

全部展开

世说新语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不是诗人,他及其门下文人编纂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也不是一部诗歌作品,然而如果我们从诗的角度对这部中国最早的志人小说重新进行解读,则不难发现,这部以记写帝王将相、名士风流遗闻轶事为主要内容的的古典作品呈现着鲜明的诗性品质,放射着夺目的诗性光辉。主要在反映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谢安以其脱俗的言行、超逸的气质而为士人所仰慕,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总体说来,《世说新语》受到魏晋流行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因此在用语上,语言虽然短小,可是仍善于借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情节具有戏剧性,曲折风趣。善于把记言与记事结合起来写。
《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比如“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我认为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它原生态地记录了“魏晋风度”。魏晋是一个喜欢追求美的时代,欣赏形体、神态之美,追求名士风度成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魏晋时期对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过任何一个时代
因为政治原因,魏文学智慧、人生智慧晋时期“玄言”成风,名士彦流多尚清谈,经常雅集,清谈时多手执麈尾,作神姿仙态名士风流最令人景仰的是他们身上的诗性傲骨。他们纵酒放诞,蔑视礼法,张扬个性,标举才情,狂放不羁,随性任事,超然物外,笑对生死,蔑视富贵,不就官职……他们是那个时代身上的龙骨,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然怀想起他们:名士本色,独立特行。或体现为山林之志,或表现为乖时癖行。耿介不阿,傲视万物,不与时务经怀,潇潇洒洒。
我想不愤世嫉俗人的很难成为名士,尤其难成为魏晋时代的名士。《世说新语》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这样的社会群体或说是文化群体。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世笔记影响尤其大。《世说新语》的影响、魏晋风度的风范已深深地扎根于知识分子心中,它所体现的理想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永远的追求。

............................................

收起

魏晋名士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知识分子无不将儒家经典奉为圭臬,藉此晋升仕途。他们热衷参与国政,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希望能实现经世治国的理想。但到了东汉末年,政治腐化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内有外戚、宦官争权,外有黄巾贼、董卓作乱,士人空有满腔热诚却无法挽回乱象。此外,经历两次党锢之祸的大屠杀,更使他们身心遭受严重的打击,在兵连祸结、动荡不安的世局中,他们的处境堪怜,动辄得咎,命如鸡犬般任...

全部展开

魏晋名士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知识分子无不将儒家经典奉为圭臬,藉此晋升仕途。他们热衷参与国政,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希望能实现经世治国的理想。但到了东汉末年,政治腐化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内有外戚、宦官争权,外有黄巾贼、董卓作乱,士人空有满腔热诚却无法挽回乱象。此外,经历两次党锢之祸的大屠杀,更使他们身心遭受严重的打击,在兵连祸结、动荡不安的世局中,他们的处境堪怜,动辄得咎,命如鸡犬般任人宰割,身心受创之余,使他们的思想趋势和生活方式都发生重大的转变,于是到魏晋时代,一种新的人生观就此成形。
在魏晋时期,选才已改采九品中正官人法,出身名门士族的子弟根本不必担心仕途问题,自然也不用苦读儒家经典,以致短短几十年间,儒学衰退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满朝公卿四百人,能操笔者不出十人,可想见情况的严重。
魏晋玄学的兴起
另外,由于汉代流传下来的儒学已掺杂了阴阳五行、谶纬符命之说,当时的士人虽不满于这种迷信的哲学和残缺的经学,但因是求取功名的唯一途径,故让人不得不屈服,不过在学术思想上,士人已不再崇拜儒术。
相对于儒学的势微,有另一种思想正快速窜起,那就是老庄哲学,因为此时魏晋名士已不再热衷政治,而是把重心转向个人安身立命的问题上,老庄哲学清静无为、自由逍遥的生活主张,正符合他们心境的需求,也可提供新人生观的思想依据,因此老庄哲学便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形成魏晋「玄学」。
在思想上,士人们反抗现实,看不惯一切人为的法度,不关心政治,只在意个人安危和心灵是否得到解放;但行动上,他们又采消极的逃避现实,安于现状。在学术上,老庄书籍的注释和研究成为士人的必修科目,而「精老庄、通周易」也成为称赞别人学术渊博的流行语,连日常生活的应对进退,莫不都以玄学为依归,整个学术界都沉浸在这股玄学风气中。
新生活观与清谈
受到魏晋玄学反因袭、反传统道德的影响,魏晋文人开始过着一种放荡不羁的生活。他们蔑视礼法,不受约束,有的整日游山玩水,有的狂饮滥醉,有的纵欲享乐,有的干脆归隐田园;总之,种种逃避现实的怪诞行为,在当时竟是司空见惯。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曾形容:「蓬发乱鬓,横挟不带,或亵衣以接人,或裸袒而箕踞。……其相见也,不复叙离阔,问安否,宾则入门而呼奴,主则望客而唤狗。……终日无及义之言,彻夜无箴规之益。」这真是当时文人狂放生活的最佳写照。
伴随着玄学的兴起,魏晋名士之间吹起一股「清谈」风。清谈是由东汉的「清议」发展而来的,主要是以人物的品鉴为主,只是时代改变,品鉴的方法、标准也产生变化,清谈的内容已包含玄学、美学和文学,但极少涉及敏感的政治话题。他们喜欢相互辩论一些空虚的理论,品评时人品貌的高低,或在言语上崭露个人的智能。清谈可说是当时文人的生活重心,和玄学互相助长,形成一种十分特殊的文人风貌,这点我们可以从《世说新语》一书中,了解魏晋清谈的内容及参与清谈的名士。
《世说新语》的诞生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与门客共同撰写的作品。刘义庆是位清心寡欲、热爱文学的雅士,他和门下的文人共同合撰了几本书,其中以《世说新语》一书最具代表性。此书收集了东汉到魏晋之名士的言行轶事,共一千多条,分成三十六类编写,内容大致描写名士的道德修养、智能才能、情感个性、日常生活和彼此的人际关系等。作者极用心于人物的塑造上,口语化的描述使名士的风采栩栩如生、各具特色,而所用的文字清丽有趣,极富文学价值,从中我们可以勾勒出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其中不少言行举止都颇堪玩味,展现他们与众不同的价值观。
例如〈德行篇〉中记载阮光禄有部很好的车子,他也很慷慨地乐于借给别人使用。有人丧母,想跟他借车来运送母亲去安葬,却不好意思开口,阮米禄知道之后说:「我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我有好车而让人不敢借,那要这台车做什么?)于是放火把车烧了。又例如好酒的刘伶常常纵情狂饮,有时兴起就脱得一丝不挂,有人到他家看见他赤身露体就讥笑他。他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禈衣,诸君何以入我禈中?」(我以天地作为房屋,以屋室作为衣裤,而诸位为什么钻到我的裤子里来了呢?)以此表现出刘伶别竖一帜的生活观。另外,当时连送葬都有新花样,如〈伤逝篇〉中记载王粲生前爱听驴子叫,死后曹丕和前往吊丧的人,就每人学一声驴鸣来为他送葬,够特别了吧?
竹林七贤
除了特殊言行的记载,人物品评也是《世说新语》收录的重点,当中的〈识鉴篇〉、〈赏誉篇〉、〈品藻篇〉三篇都和品鉴人物相关。东汉末年常以相貌为鉴识的依据,常带着点「慧眼识人」的预言味道,例如汉末名士乔玄曾对年轻的曹操说:「君实为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似乎早看出曹操会有一番作为。而潘阳仲见到年少的王敦曾说:「君蜂目已露,但豺声未振耳。必能食人,亦为人所食。」也预言了王敦有叛乱的野心,和招致失败的下场。
到了东晋以后,人们不再单凭外貌来判别一个人的内心,而是注意平日的言行及表现,来鉴别品行的高下。例如刘惔以桓温平日赌博时「不必得,则不为」(不能确定得胜的事,他一定不去做)的行为,断言他西征位于蜀的成国(燕云十六国中的一国)一定成功;谢安接见王氏三兄弟时,也以应对言词的多寡,断定王献之的成就较高,这种品鉴的方式算是较有科学性的。
《世说新语》中所描述的魏晋名士有各种不同的风貌,其中有一组人真正能代表这时期士人狂放的新人生观,他们就是阮籍、稽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七人。由于他们常在竹林聚会,纵情畅饮,所以世人称为「竹林七贤」。七贤的才学、声誉甚高,他们种种任性荒唐的行为,成为西晋以后贵族子弟争相仿效的模范,后代也将晋代的淫佚之风归咎于七贤。其实七贤种种狂妄的行径,并非无所为而为,以下且举阮籍为例,读者必能了解其所有放荡越礼的行为,其实都只是要表达对世界的反抗。
途穷而泣的阮籍
阮籍是个自我意识强烈、非常自傲的人,年少时曾度过一段游侠式的浪漫生活,年长之后,「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临水,经日忘归。」出身仕宦之家的他,也曾对未来有一番远大的期许,他饱读诗书,满怀济世之志,但世局的变化使他看透了政治的黑暗,不愿卷入权力斗争之中,每次被迫上任,不久就称病辞官,一连换了许多官职,都不久留。有一次他辞退大将军曹爽所委任的参军一职,一年多后曹爽兵败被杀,手下也受株连,大家都佩服阮籍有远见而免遭杀身之祸。从此阮籍在心有余悸之余,更是对政治彻底失望。
在司马氏得权后,为了笼络人心,拉拢名士成为当务之急,而阮籍便成为他们物色的对象之一。虽然司马家内斗不断,但阮籍始终是司马家的僚属,因为他们都看重阮籍的文名,不忍杀他,但也不许他离开。而阮籍为了自保,也采取十分微妙的态度来逃避险恶的政治风波——那就是「混」。他从不管事,每天只顾着喝酒,每当司马昭的亲信钟会拿政事来询问意见,企图从中找出构陷他的把柄时,阮籍总是喝得醉醺醺,随便敷衍了事,说起话来言不及义,却也没被套出什么口实。司马昭也曾派人向阮籍提亲,要他把女儿嫁给司马炎,显然这是一桩政治色彩鲜明的联姻,阮籍不想答应又难以拒绝,只好大醉六十天,拖得司马昭无可奈何,只好作罢。阮籍从不品评别人,可见身处恶劣的环境中,他的言行是多么小心谨慎,这对自傲的他而言,「从政」无疑是生命的一段悲剧。
为了平衡政治生活上的苦闷,阮籍在日常生活中,是以蔑视礼法出了名。据说他在家中喝酒常常披头散发,赤身裸体盘膝而坐,当遇到卫道人士时,他就会翻白眼瞄人家,正眼也不看一眼。阮籍曾说:「礼岂为我辈设耶!」所以他与要回娘家的大嫂话别(当时的礼法不容)、在母丧时喝酒吃肉(晋武帝还为他辩解说是为了补充体力),这些举动都是为了在维护自我和保全生命之间取得平衡,以舒坦政治上的压抑。阮籍经常独自驾车毫无目的地在野外漫游,而每逢穷途末路时,他便大哭一场再掉头回家,彷佛象征着他随时在找一条生路却无法得到的悲痛,唯有借着一些怪诞不经之举,来表现出他对当权者的不满和嘲讽。
结 语
阮籍忧郁的一生,反映出纷乱时代加诸士人的痛苦,魏晋南北朝四百余年的动乱分裂,彻底改变了士人的人生观。荒唐的行径虽非传统读书人应有的作为,但此种乱象只不过是时代的产物,知识分子淑世福国的理念,依旧深蛰在他们心中,唯有深入其内心世界,才能了解他们的苦闷与感伤,并对身处乱世的魏晋士人多一分同情与谅解。

收起

1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不是诗人,他及其门下文人编纂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也不是一部诗歌作品,然而如果我们从诗的角度对这部中国最早的志人小说重新进行解读,则不难发现,这部以记写帝王将相、名士风流遗闻轶事为主要内容的的古典作品呈现着鲜明的诗性品质,放射着夺目的诗性光辉。主要在反映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

全部展开

1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不是诗人,他及其门下文人编纂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也不是一部诗歌作品,然而如果我们从诗的角度对这部中国最早的志人小说重新进行解读,则不难发现,这部以记写帝王将相、名士风流遗闻轶事为主要内容的的古典作品呈现着鲜明的诗性品质,放射着夺目的诗性光辉。主要在反映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谢安以其脱俗的言行、超逸的气质而为士人所仰慕,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总体说来,《世说新语》受到魏晋流行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因此在用语上,语言虽然短小,可是仍善于借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情节具有戏剧性,曲折风趣。善于把记言与记事结合起来写。
《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比如“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我认为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它原生态地记录了“魏晋风度”。魏晋是一个喜欢追求美的时代,欣赏形体、神态之美,追求名士风度成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魏晋时期对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过任何一个时代
因为政治原因,魏文学智慧、人生智慧晋时期“玄言”成风,名士彦流多尚清谈,经常雅集,清谈时多手执麈尾,作神姿仙态名士风流最令人景仰的是他们身上的诗性傲骨。他们纵酒放诞,蔑视礼法,张扬个性,标举才情,狂放不羁,随性任事,超然物外,笑对生死,蔑视富贵,不就官职……他们是那个时代身上的龙骨,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然怀想起他们:名士本色,独立特行。或体现为山林之志,或表现为乖时癖行。耿介不阿,傲视万物,不与时务经怀,潇潇洒洒。
我想不愤世嫉俗人的很难成为名士,尤其难成为魏晋时代的名士。《世说新语》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这样的社会群体或说是文化群体。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世笔记影响尤其大。《世说新语》的影响、魏晋风度的风范已深深地扎根于知识分子心中,它所体现的理想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永远的追求。
空祝酒所说的话,将他故做旷达的心态,表露无遗。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