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环境深圳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植物等)、人文社会环境(人口、民族、经济、文化等)相关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5/05 09:05:46

深圳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环境
深圳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植物等)、人文社会环境(人口、民族、经济、文化等)相关内容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总面积1952.84平方公里.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市区距香港港岛仅45分钟车程;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多处可建深水港,水产资源丰富.
  深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阳光充沛.夏季长达6个月.春秋冬三季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23.7℃,最高气温为36.6℃,最低气温为1.4℃,无霜期为355天.年日照时数1975.0个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608.1毫米.夏秋两季偶有台风.
  深圳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土地形态大部分为低山、平缓台地和阶地丘陵.东南部的大鹏、葵涌主要为低山;中部和西北部主要为丘陵,也有500米以上的低山突起,山间有较大片冲击平原;西南部的沙井、福永、西乡等地主要为较大片的滨海冲击平原,平原占陆地面积的22.1%.
  境内母岩以花岗岩为主,东部和北部有较大面积砂页岩分布.
  土地物产
  深圳市耕地总资源2446.7公顷,水果种植面积9946.7公顷,林业用地7.97万公顷.盛产龙岗“三黄鸡”、南头荔枝、南山桃、石岩沙梨、金龟桔和龙华方柿等农副产品.沙井蚝是深圳的另一大特产.栖息、繁衍的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有虎纹蛙、蟒蛇、猕猴、大灵猫、金钱豹和穿山甲等;经济价值较大的两栖类动物5种、爬行类动物23种、鸟类30种、兽类33种
  人文社会环境方面:
  人口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5月18日,深圳市累计登记的流动人口为1200.55万人,加上现有的246万常住人口,深圳目前总人数为1446.55万,其中流动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82%.深圳的原住居民主要是客家人,占原住居民的70%.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的移民涌入深圳,深圳的移民来自全国各地,所以普通话成为最通用的语言,而客家话、潮州话、白话是主要本地语.深圳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目前,深圳原住和长住着客家人达450万,是深圳市最主要的人群.
  民族
  深圳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聚齐全国56个民族的大城市.深圳市有少数民族人口36万多人.
  产业体系:
  深圳是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为四大支柱产业,高 福田赛格广场
  新技术、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目标是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创新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网络、生物医疗、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经济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5%以上. 深圳市构建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主体框架由六大部分支撑,包括:(一)打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二)打造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基地.(三)打造以自主技术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四)打造以服务创新为核心的区域金融中心.(五)打造以高端化为方向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传统产业深圳品牌.
  地名由来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的方言客家话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又称鹏城. 百越部族(史前——公元前214年) 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们以捕鱼、航海维生,甚少农垦. 秦皇设郡(公元前214——公元33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50万人开发.时属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中原文化. 东晋建县(公元331——1573年) 深圳市最早的前身为宝安县.宝安作为县建制始于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朝廷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辖地大概为今天的深圳市、东莞市和香港等范围.郡治在宝安县(南头). 宋朝时期,深圳是南方海路贸易的重要枢纽,盛产食盐、香料.至元朝,又以出产珍珠著名.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 有600多年历史的南头古城,曾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区的政治中心. 新安古城(公元1573——1841年) 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为新安县.公元1573年,中国明朝政府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经济以产盐、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 县境分割(公元1842年——1898年) 公元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间,中国清政府与英国相继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港岛、九龙和新界割让、租借给英国.至此,原属新安县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 复名宝安(公元1913年——1979年) 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广东省新安县复称宝安县,现址仍在南头. 县治迁移(公元1938年——1953年) 抗日战争时期,南头沦陷,宝安县政府临时迁往东莞县.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兴旺,宝安县治东迁至距南头10公里外的深圳墟.
  深圳建市(公元1979年)
  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现在,该天也被世人亲切的称为“深圳生日”.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的权力. 2004年,深圳成为无农村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