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目中的大学,思想品德课作业,250字左右就行随便谈谈自己理想的大学是什么样的就行,不用太华丽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4/28 22:37:46

心目中的大学,思想品德课作业,250字左右就行
随便谈谈自己理想的大学是什么样的就行,不用太华丽

我心目中的大学校园是绿色校园.这里所说的绿色,不只是色彩,但它确实首先应该是绿色的.进入大学以前,我心目中的大学校园都是绿草茵茵,古树参天的.隔墙相望,三三俩俩学子围坐在宽阔的草坪,享受阳光,谈论理想,讨论学术.进入校门,两排高大挺拔的大树透露出一所高等学府深沉的内涵和久远的历史.但现实不完全是我想象的那样.树是有的,只是形态和感受不同.在我看来,校园之美,很大程度上缘于树.“一个人坐在树下,与另外几个谈论自己的想法.谈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老师,听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学生.学生们听得出神,不禁惊讶万分,要是这个人能留下来多好啊.于是他们就在那个所在地划出一个地方,于是世界上就诞生了第一所学校”.(路易斯康).在建筑和规划师眼里,一个大学必须要有什么?除了大师,大树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便是再好的建筑,如果周围没有树,没有绿色,一定会黯然失色.而不同风格的建筑都可以统一在宽厚的绿色系统之中.有了树和树林,便有了清晨在林荫道间锻炼、在绿树丛中早读的风景;有了树和树林,便有了春天早莺在树顶啁啾、夏日蝉儿在浓荫里长鸣、仲秋金桂远播馥郁的香气、冬夜月光在地上编织的幻妙图案.我曾经多次造访清华校园.最有收获的莫过于两年前陪文校长到清华拜访苗日新教授.苗教授是老清华,长期从事校园规划和建设.他颇为得意的《清华园九十年的变迁》一文,在清华的校园网上,访问者甚众.苗教授领着我们参观清华园,一一讲解校园的建筑和园林,还叫人专门打开工字厅,那里是清华校长们办公的地方.清华的校园之美是人所共知的,她的美不只在建筑,更在园林,在树.树在清华是非常尊贵的,谁都不可乱动树,树也决不向谁低头.人来人去,楼起楼拆,树自巍然不动.这个传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前不久在《南方周末》读到沈君山先生《“清华”岁月之“树”的故事》,其中讲台湾新竹的清华大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因兴建礼堂,要把一株老榕树砍掉,激进的教授把自己用铁链和树锁在一块,誓死护树.还编了一首护树歌:“大学之大兮,不在大楼在大师.大师不易得兮,且植大树.大树不易植兮,且护大树!”后来迁树重植,不过终究未能成活,只留下一个树墩,供后人怀念.

250

议论文范文
这部分议论文范文是从教授如何写议论文的论文——《议论文的结构与议论文写作技巧》中摘取的议论文范文和精彩段落:
议论文范文1——并列组合结构
近些年来, 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 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 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 有懂得镭射而不知何谓激光的……母语, 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
捍卫母语, 珍爱母语, 是我们的责...

全部展开

议论文范文
这部分议论文范文是从教授如何写议论文的论文——《议论文的结构与议论文写作技巧》中摘取的议论文范文和精彩段落:
议论文范文1——并列组合结构
近些年来, 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 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 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 有懂得镭射而不知何谓激光的……母语, 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
捍卫母语, 珍爱母语, 是我们的责任。有人说: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的确, 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 一旦丧失, 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 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汉语之于我们, 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它连接起中华民族, 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面对国内高校重英语轻汉语的怪现象, 不少专家人士表示忧虑。而国外逐渐兴起的汉学热, 只能让我们深刻反思。一个没有语言的民族是不幸的, 而一个有语言却弄丢了的民族是可悲的。
发展国语, 净化母语, 是我们的使命。毋庸置疑, 汉语必然而且应该与时俱进。汉语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才能永葆生机。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掌握汉语发展方向的问题。徐寿当年引进西方科学, 特别是引进化学的时候, 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元素命名, 至今仍使我们受益无穷。相比之下, 当代科学界则逊色得多。时常可见科学文献中出现连串的英文字母, 而在日常生活中放着“电视”不用而要用“TV”的就更加令人发指。所谓“恐龙”、“粉丝”、“PK”,其实只是幼稚与浅薄, 而非时尚 。这是对汉语的亵渎。捍卫母语 ,必须从还母语纯洁开始。
弘扬母语, 传承母语, 是我们的荣耀。汉语要在世界语林立足, 需要华人的共同努力。在这一点上, 坚持讲汉语的杨振宁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最近吵得沸沸扬扬的韩国江陵端午申遗事件已经凸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之严重, 不知下一场文化侵略的矛头是否会指向汉语?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汉语从远古之河一路流来, 浸入我们的血液里。昨夜梦魂里有诗人吟唱, 血脉里翻滚着长江黄河的波涛。
显然, 这篇议论文范文中的三个分论点“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弘扬国语, 传承母语,是我们的使命”、“发展国语,净化母语,是我们的荣耀”,就是典型的并列组合。 返回—>议论文>
议论文范文2——对照式结构
镜乃一种语言, 买一面好镜则买来了“忠言”, 也许它“逆耳”, 却“利于行”。如果当初齐威王没有接受邹忌的讽谏, 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如果当初唐太宗没有接受魏征的劝告, 又怎么能获得“贞观之治”的局面呢?他们懂得“买来”了“逆耳之言”这面镜子, 则买来了天下, 胜过百万黄金所能换取的东西。然而, 不会买者亦有之, 商纣王不愿买来广开言路、善纳忠言的国策, 以致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于火海的下场; 项羽不愿要从谏如流、接纳忠言的忠臣, 以致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的悲剧。不会“买镜”的人终究不能成功。
这段议论文范文中, 以“然而”为界, 前面举的齐威王、唐太宗两个例子, 是从正面论述, 后面举了商纣王、项羽两个例子, 是在从反面论述, 这也是对照式结。 返回——>议论文>
议论文范文3——观点与事例之间的过渡
我们要重视“专才”。我们不能奢求每个人都成为全才, 我们应重视那些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有独特建树的专才。被称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当年数学不及格, 却被清华大学录取,后来成为一代国学大师。铁一般的事实证明: 专才不仅是人才, 而且可能成为大有用处的人才。
这段议论文范文中话共四句话, 第一句话是论点, 第三句话是事例。第二句和第四句分别是”过渡”和”分析”。正是因为有了这两句, 观点和事例就粘连起来了。 返回——>议论文>
议论文范文4——多论据的归纳
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 理论上的重大创造, 往往是从疑开始的。“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个疑对于探索“万有引力”的牛顿曾有极大的启示;“挂灯摇摆幅度不论大小, 为什么时间都是一个样?”这个“疑”使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的原理。这些自然现象, 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 然而, 寻常人熟视无睹,惟有具有探究精神的人对此产生“疑”,努力探索, 以至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这段议论文范文话共有四句, 第一句是提出论点, 第二句是过渡勾连, 第三句是列举了两个事例, 在每一句事例之后,均有一句分析, 指出共同点, 第四句是对共同点的归纳。这一句归纳( 实为真正的“讲道理”) 大大加强了论证力量。 返回——>议论文>
议论文范文5——“演绎推理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但大家知道,只有在坚固的基础上才能筑起万丈高楼; 在沙地上是建不起高楼的,可见,打好基础对做好事情是多么重要。达芬奇的老师开始不是教他创作什么作品, 而是要他画蛋, 实际上就是要他严格训练用眼细致的观察形象, 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能得心应手了。正是因为达芬奇经过了严格的基础训练, 终于创就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成为一代宗师。
这段议论文范文由三句话组成, 第一句是用一个比喻推出了一个一般性的道理( 论点) : 要做好事情, 就必须打好基础。在演绎推理中, 这就叫大前提。第二句说达芬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这就叫小前提。第三句自然而然地得到结论: 达芬奇之所以取得艺术成就, 是因为他经过了严格训练。这样的逻辑推理是令人信服的。(摘自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6,原文:“议论文写作的三步走” 作者 张海德)
还是自己写吧,总要学会的,这几篇你看看,借鉴一下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