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接下)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5/06 01:15:00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接下)
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一起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这是一道拓展题,是从课文内容拓展开去,让学生较多地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并对人生作出思考,其答案不求统一,以下观点仅供参考或只作提示.
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

全部展开

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语文教材上都有的

收起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一起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这是一道拓展题,是从课文内容拓展开去,让学生较多地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并对人生作出思考,其答案不求统一,以下观点...

全部展开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一起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这是一道拓展题,是从课文内容拓展开去,让学生较多地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并对人生作出思考,其答案不求统一,以下观点仅供参考或只作提示。
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收起

幸福吧...也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

全部展开

幸福吧...也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他对人类的贡献不少了...他应该满足了 这是他幸福的..
他无法继续贡献人类...这是他的不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托尔斯泰的人生是不幸的。
19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托尔斯泰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70年代末,俄国社会的阶级斗争日趋剧烈。1861年改革以后的农民,本来就遭到了一连串的掠夺,濒于破产,现在又遇上了连年歉收,成千上万地死于饥馑和瘟疫。天灾人祸迫使农民不得不奋起抗争,再一次形成革命形势,引起了托尔斯泰的关注。于是他加紧社会活动,遍访教堂、修道院,和主教、神甫谈话;出席法庭陪审;参观监狱和新兵收容所;调查贫民区等等。这一切加深了他对专制制度和剥削阶级罪恶的认识,促进他的世界观剧变,并给予他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他曾在《忏悔录》里自述道:“1881年这个时期,对我来说,乃是从内心上改变我的整个人生观的一段最为紧张炽热的时期”,“我弃绝了那个阶级的生活”。他在《忏悔录》(1879~1880)《我的信仰是什么?》(1882~1884)《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1886)等论文中都阐明了自己的转变以及转变后的观点。列宁指出这个转变的特点:“就出身和所受的教育来说,托尔斯泰是属于俄国上层地主贵族的,但是他抛弃了这个阶层的一切传统观点,转到宗法制农民的观点上来了。”列宁又说,托尔斯泰转变后的观点存在着显著的矛盾,一方面对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资本主义的剥削、政府机关的暴虐和官办教会的伪善都进行揭露和抨击,另一方面又宣扬“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不以暴力抗恶”、基督教的宽恕和博爱等一套托尔斯泰主义的说教。这些矛盾正反映了俄国宗法制农民的反抗情绪和软弱性。因此,可以说:“作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泰是可笑的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因为他的全部观点,总的说来,恰恰表现了我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农民在俄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宁选集》第2卷,第369页)
托尔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终于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11月20日(俄历11月7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坟上没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这是“世间最美丽的坟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托尔斯泰是不幸的。他能看清社会的黑暗、贵族的腐朽、沙皇的专制、人民的苦难,想尽自己的能力去改变,但却事与愿违,这便是他的不幸与痛苦。
这是我的语文老师说的哦~

收起

课文作者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作业本中的. 初二课文《列夫.托尔斯泰》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接下)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课文《列夫·托尔斯泰》中的问题 初二下学期语文课本第四课(浙教版) 课文作者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支配整个世界及其只是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 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这个世界及知识财富,是幸福的,另一方面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矛盾吗快. 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这个世界及知识财富,是幸福的,另一方面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矛盾吗wobuyaodaluhuodedaan 茨威格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他得不到属于他的那一份幸福.茨威格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以及后来他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他的 初二课文《列夫·尔斯泰》的问题!文中说托尔斯泰“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文中列举了哪些情形下的感情?我们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是什么样的人? 人类可以任意支配自然,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人类可以任意支配自然,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 这里的随便说说,一方面表明什么,另一方面可以感受什么什么 贝多芬的月光曲课文 《列夫托尔斯泰》中文章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那一方面?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的犀利怎样理解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怎样理解 茨威格论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解 穷人课文分段是列夫·托尔斯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