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歌的由来简述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4/28 19:33:54

中国国歌的由来
简述

1935 聂耳曲,田汉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义勇军进行曲》新词。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5日全...

全部展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义勇军进行曲》新词。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5日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国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这首歌作为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著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著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著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收起

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词聂耳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的《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

全部展开

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词聂耳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的《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它在影片中首尾两次出现,给观众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它很快就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抗战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把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后又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很多人对这首歌想追根寻源,报刊上也多次刊登过介绍文章,但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是说这首歌的歌词,是田汉同志于1935年在上海被捕以后,在国民党监狱里,用一张包香烟的纸写的。不久,他托人带出了监狱,转给了孙师毅和夏衍同志,另一说法是田汉被捕前写的,在他的“凤凰的再生”文学剧本之后,他为了证实这几种说法哪一种更确切,更真实,有人问过田汉同志,田汉同志说他也记不清了,直到1983年1月27日,夏衍同志为此专门给《北京晚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这件事才算有了可靠的依据,夏衍同志在信里这样说:“这支曲子是聂耳于1935年在日本谱写后寄回上海的”。
1934年,“电通”公司在上海成立,请田汉同志写一个电影剧本,到这一年冬天,“电通”公司向田汉同志征稿。田汉同志就先交了个简单的,名叫《凤凰的再生》的文学剧本,给“电通”公司的孙师毅同志。1935年2月,田汉同志就被国民党逮捕入狱了。
“电通”公司为了尽快开拍,决定请孙师毅把田汉同志的文学剧本改写成电影文学剧本,孙师毅征得田汉同志同意,影片改名为《风云儿女》。在处理主题歌歌词时,他仅仅修改了几个字,这就是原词第六句:“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改成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当时,聂耳同志正准备去日本,得知影片《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向孙师毅、许辛之要求,把谱曲的任务交给他,并表示到日本以后,歌稿尽快寄回,决不会耽误影片的摄制。果然,没过多久他就从日本寄回《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所以,其它关于这首歌剧作情况的种种谬传,都是没有根据的。
《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寄回上海之后,由贺绿汀请当时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担任乐除指挥的苏联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莫夫配器。不久就在影片《风云儿女》中使用。
《义通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也经历了一段有趣的过程:
1949年春天,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应邀出席,得知大会规定:开幕式那天各国代表团进入会场时,都要奏、唱本国国歌,代表团有些为难,因为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没有代表新中国的国歌,于是,大家在一起研究,决定唱《义勇军进行曲》来代替。但是,对歌曲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有争议。有人说“现在北平(当时北京叫北平)已经解放,新中国即将成立,怎么能这样唱呢?”最后,郭沫若决定把这句词改成“中国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时候”。代表团回国之后,汇报了这一情况,引起有关方面对制定国歌问题的重视。
1949年6月,第一届,政协筹备会正筹备新中国成立的一些事项,感到需要制定一首新中国国歌已迫在眉睫,他们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由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任副组长的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并设立“国歌初选委员会”,委员会由田汉、沈雁冰、钱三强、欧阳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鸿等人组成,另聘马思聪、吕骥、贺绿汀、姚锦新四名音乐家担任顾问,7月15日-26日,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在《人民日报》等国内外报纸上,连续刊登了“国旗、国徽、国歌征集启事”反响十分强烈,截至8月20日,仅国歌一项应征稿就收到632件,歌词歌谱6926首,但都不够理想。
最早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是画家徐悲鸿。第六小组经过反复讨论,没有最后确定。
9月2日,政协筹备组第六小组就制定国歌问题再次举行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同志出席会议,聆听代表们的意见,张奚若、郭沫若、刘良模、梁思成等都同意徐悲鸿的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刘良模说:“国歌代表一个国家,代表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因此,它应当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产生,在斗争中得到人民大众的承认,远非大诗人、大音乐家的人工急就章所能代替,依我看,《义勇军进行曲》经受了斗争的考验,足以与法国国歌《马赛曲》媲美,完全可以选作新中国国歌“;李立三和郭沫若则对歌词中:”中国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词有看法,认为需要改词,”田汉说:“该曲好是好,我写的词在过去有它的历史意义,但现在应该让位给新的歌词;”张奚若、梁思成则认为该曲是历史性的产物,原词含义深刻,为保持它的完整性,不必改。周恩来同志最后发言,他说:“我们前面还有着帝国主义敌人,我们建设越进展,帝国主义将越加嫉恨我们,破坏我们、进攻我们,你能说:我们就不危险了吗?还不如留下这句话,经常保持警惕的好!”毛泽东同志表示赞同。
为了慎重起见,毛泽东和周恩来于9月25日晚在中南海丰泽园会议室又召开了一次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问题的协商座谈会,邀请各民主党派和文化界人士参加会议,意见得到了统一。于是,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决定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提案,正式提交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审查通过。1949年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一次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示正式判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又通过,《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收起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我国古代的历代王朝从来没有国歌。19世纪后期,因受西方国家影响,清朝的一些官吏开始提出要谱写国歌。出使英、法、俄国的大臣曾纪泽(1839~1890)首先向朝廷上呈了“国乐”的草案,但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在1895年新建陆军建军后,清政府制订了一章陆军军歌,于是,在海外需要演奏国歌时,就用这首军歌权代国歌。
在拖延了二三十年后,直到宣统三年即1911年,腐败的清政...

全部展开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我国古代的历代王朝从来没有国歌。19世纪后期,因受西方国家影响,清朝的一些官吏开始提出要谱写国歌。出使英、法、俄国的大臣曾纪泽(1839~1890)首先向朝廷上呈了“国乐”的草案,但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在1895年新建陆军建军后,清政府制订了一章陆军军歌,于是,在海外需要演奏国歌时,就用这首军歌权代国歌。
在拖延了二三十年后,直到宣统三年即1911年,腐败的清政府终于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国歌。歌名为《巩金瓯》,歌词为: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颐暤,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这首清帝国的国歌,竭力为腐朽的清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并祈祷濒临崩溃的清帝国“金瓯永保”。然而,没等它在全国传播,辛亥革命就爆发了。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后,蔡和森任部长的教育部立即为刚创立的共和国征集国歌。同年2月,临时政府的公报上刊出了由沈思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国歌拟稿。可是,反动势力的代表袁世凯随即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1915年5月,袁世凯政府的政事堂礼制馆把《中华雄踞天地间》定为国歌。当时的有识之士都认为这首歌的字里行间散发着袁世凯帝制自为的臭气,纷纷以拒唱来进行抵制。随着袁世凯帝梦的破灭,这首“洪宪”国歌,也就销声匿迹了。
1919年11月,为了制定新的国歌,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了国歌研究会。据说,根据章太炎的建议,该会决定将相传上古时代舜所作的《卿云歌》(见《古诗源·卷一》)配上乐曲作为国歌,于1922年1月由北洋政府和国务院公布通行。
1930年,国民党政府决定,在国歌未制定前以国民党党歌(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训词为歌词)代用。1936年以它暂代国歌,1943年作为正式国歌。
1949年9月2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1978年因左的思想影响,对国歌歌词进行了修改。1982年12月4日,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作出决定,恢复国歌原歌词。

收起

我 国 国 歌 的 由 来
我 国 古 代 的 历 代 王 朝 从 来 没 有 国 歌 , 到 清 宣 统 三 年 即 1911 年 , 清 政 府 制 定 了 中 国 历 史 上 的 第 一 首 国 歌 , 歌 名 为 《 巩 金 瓯 》 。
1912 年 元 旦 , 以 孙 中 山 为 首 的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政 府 在 公 报 上 刊 出 了 由 沈 恩 孚 作 ...

全部展开

我 国 国 歌 的 由 来
我 国 古 代 的 历 代 王 朝 从 来 没 有 国 歌 , 到 清 宣 统 三 年 即 1911 年 , 清 政 府 制 定 了 中 国 历 史 上 的 第 一 首 国 歌 , 歌 名 为 《 巩 金 瓯 》 。
1912 年 元 旦 , 以 孙 中 山 为 首 的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政 府 在 公 报 上 刊 出 了 由 沈 恩 孚 作 词 、 沈 彭 年 谱 曲 的 国 歌 拟 稿 。 可 是 , 反 动 势 力 的 代 表 袁 世 凯 随 即 篡 夺 了 辛 亥 革 命 的 胜 利 果 实 。 1915 年 5 月 , 袁 世 凯 政 府 的 政 事 堂 礼 制 馆 把 《 中 华 雄 踞 天 地 间 》 定 为 国 歌 。 当 时 的 有 识 之 士 都 认 为 这 首 歌 的 字 里 行 间 散 发 着 袁 世 凯 帝 制 自 为 的 臭 气 , 纷 纷 以 拒 唱 来 进 行 抵 制 。 1919 年 11 月 , 为 了 制 订 新 的 国 歌 , 北 洋 政 府 教 育 部 成 立 了 国 歌 研 究 会 。 据 说 根 据 章 太 炎 的 建 议 , 该 会 决 定 将 相 传 上 古 时 代 舜 所 作 的 《 卿 云 歌 》 配 上 乐 曲 作 为 国 歌 , 于 1922 年 1 月 由 北 洋 政 府 的 国 务 院 公 布 通 行 。 在 国 民 党 统 治 期 间 , 国 民 党 政 府 以 国 民 党 党 歌 为 国 歌 。
1949 年 9 月 27 日 , 在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开 国 前 夕 , 中 国 人 民 政 治 协 商 会 议 第 一 届 全 体 会 议 决 议 : 在 国 歌 未 正 式 制 定 以 前 , 以 田 汉 作 词 、 聂 耳 作 曲 的 《 义 勇 军 进 行 曲 》 为 代 国 歌 。 1978 年 , 经 第 五 届 全 国 人 大 第 一 次 会 议 通 过 , 正 式 将 《 义 勇 军 进 行 曲 》 定 为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歌 。
( 黄 军 集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