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5/06 06:44:04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乐东县志仲镇中心学校 李蓉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1)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2)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3)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作为一名基层小学教学研究人员,笔者经常到所在镇中心学校管辖的各个乡村小学听课,发现很多教师仍旧是穿新鞋,走老路.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广大农村已从2004年全面推进,然而我们的阅读教学的课堂仍然是以老师串讲、串问为主导,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三多(问得多、讲得多、板书多)两少(读书少、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少)的现象,朗读指导被淡漠.就本镇而言,无论是各乡村学校,还是中心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唱读、顿读、节拍读等不规范的读书现象.今年四月上旬,笔者有幸观摩了乐东县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黄流镇中心学校的刘娟珠老师的一堂阅读教学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思索:同样作为一名乡镇的基层教师,刘老师却诠释了新课改所蕴含的教学智慧与灵动.而我们许多老师为什么总一味的抱怨农村学生素质差,不从自身寻找原因,也不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一、教师要积极践行新课改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作为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克服考什么就教什么的认识,牢固树立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的思想.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训练.教学设计要以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为目的.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教者、述者、问者或指导者,而且是学者、思者、听者,更是整体活动进程的灵活调度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是课堂信息的捕捉者、判断者和组织者.学无止境,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充电,汲取精华,勤练基本功,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的思想.
二、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尽管许多教师都知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性,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何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老师先带路,学生跟着走.老师讲到哪,提问到哪,学生就跟到哪,还没有把教学模式给完全转换过来,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一点生机.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的阅读、思考为核心,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本,思维是阅读教学的魂,二者缺一便不成其为阅读教学.因此阅读教学自始自终都离不开学生的读书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实现智情互动,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进行:(一)把握教材特点,激发阅读兴趣.例如,低年级阅读教学是学习阅读的起步,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可利用自身的感染力,深入学生内心世界,营造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乐于读,大胆读,由教师要我读转变为我想读;(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认读过程.传统的教学观念,课堂上学生获取的知识来自于教师,而新课程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在合作中互通信息,互相学习,这将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每一位学生亲身经历自主阅读与合作阅读的乐趣,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重视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阅读教学读是基础,人是根本.阅读教学首先要落实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地读.当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对朗读的训练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强调对读理解的特殊意义.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充分地读,并不是一味地傻读,那种低水平的朗读既窒息了学生的灵性,又败坏了朗读的名声.我们提倡的以读为本是有理解有体验的朗读,能传情达意的朗读,浸透着朗读思索与情感的朗读,同时是有着良好基本功的朗读.重视朗读,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许多乡村教师感叹: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怎么能上得精彩呢?似乎一堂语文课中不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单调的、没有生气的、无效的、甚至失败的.我们肯定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给语文课带来的生机,但是,一堂语文课下来,没有琅琅的读书声,更是一种失败!其实,优秀的文学作品本来就能以自身的艺术魅力引发读者无穷的想象,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图画或其他任何艺术作品都不能代替语言文学作品本身!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首先,教学生会读.读的指导可分为指导读通、读懂、读好.读好中有读的情感和读的技巧上的指导.读得有感情,首先要对课文有理解有感悟有感受.然后愿意表达自己的密咏恬吟,自我体验,愿意听自己朗读的声音语调,愿意被自己的朗读所感动.教材中许多课文意境优美.例如:小学第四册语文《日月潭》一课,读的重点就是放在日月潭的淸晨,中午的景象描写上,特别是对日月潭清晨风光的描写: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影在湖中.让人仿佛置身于日月潭,亲身感受清晨风光的美,在学生朗读情感已到位时,还有必要在朗读的技巧上指导,比如要依据情感抒发的需要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语句的重音、停顿等.
第二,促学生多读.以往课堂上经常听学生在评价他人朗读时总是非常单调的几句:有感情,读出重音等等,缺乏凝听他人朗读后自我内心真实感受的正确抒发,或是在听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理解后的深一层次的表达,所以,课堂朗读导向意识非常重要.小学生朗读水平还不高,但是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 他读课文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是没有感情.这时我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地把这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其他同学点评,有位学生说:老师,她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然后,我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如果将评价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点评中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朗读技巧,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
四、关注文本意蕴与人文精神的和谐
语文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赋予人文精神.我们作为语文教师,担负着当代人文教育的重托,必须努力发现并运用文本中的人文素养,去滋养孩子.
例如:从大我出发,要努力挖掘保护自然和关爱人类的人文素材.《只有一个地球》、《海底世界》等课文蕴含着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较普遍的人文关怀意义,从关爱人类生存环境出发,提出了要善待地球、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热门话题,是环境教育的生动教材.还要挖掘追求自由和担当责任的人文素材.如《我的战友邱少云》、《革命烈士诗二首》、《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课文,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的正确理解,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体现了文中主人公为了正义的事业大然,直至舍小我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从小我考虑,要引导学生关注善待自己和关心他人的人文素材,《苦柚》、《小珊迪》、《她是我的朋友》等,体现了小姑娘,老华侨、小珊迪、阮恒纯朴、诚实、无私助人的品格;《古井》赞扬了那些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猎人海力布》讲述了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传统美德;《麻雀》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母爱的无私、高尚;《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讲述的是要学会思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道理.
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教育不胜枚举,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广大的农村语文教师要努力抓住文中的人文教育点,在课堂上,巧妙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吸收、丰富人文底蕴.最后变为自觉行动,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教材的整合,阅读教学又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更任重道远.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要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把握好新教材的要求,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对象,优选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