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哲理美文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5/04 07:10:23

经典哲理美文

经典哲理美文  
  1.欣赏使人变美
  19世纪末,美国西部的密苏里有一个坏孩子,他偷偷地向邻居家的窗户扔石头,还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臭气熏天.他9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告诉她要好好注意这孩子.继母好奇地走近这个孩子.当她对孩子有了了解之后说:“你错了,他不坏,而且很聪明,只是他的聪明还没有得到发挥.”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引导下,这孩子的聪明找到了发挥的地方,后来成了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这个人就是戴尔"卡内基.
  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用餐,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那里有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那时他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个反扒高手的手上.文章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的吧!”老板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小偷,是你的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
  连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赏的地方,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走上正路,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人不能欣赏、不能被引导呢?
  学会欣赏别人吧!欣赏你的同事,你和同事之间会合作得更加亲密;欣赏你的下属,下属会工作得更加努力;欣赏你的爱人,你们的爱情会更加甜蜜;欣赏你的孩子,说不准他就是下一个卡内基……(《新旅游报》廖钧文)
  2. 捡起地上的鸡毛
  圣菲利普是16世纪深受爱戴的罗马牧师,富人和穷人追随着他,贵族和平民也都喜欢他,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善解人意.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女孩来到圣菲利普面前倾诉自己的苦恼.圣菲利普明白了女孩的缺点,其实她心地倒不坏,只是她常常说三道四,喜欢说些无聊的闲话.这些闲话传出去后就会给别人造成许多伤害.
  圣菲利普说:“你不应该谈论他人的缺点,我知道你也为此苦恼,现在我命令你要为此赎罪.你到市场上买一只母鸡,走出城镇后,沿路拔下鸡毛并四处散布.你要一刻不停地拔,直到拔完为止.你做完之后就回到这里告诉我.”
  女孩觉得这是非常奇怪的赎罪方式,但为了消除自己的烦恼,她没有任何异议.她买了鸡,走出城镇,并遵照吩咐拔下鸡毛.然后她回去找圣菲利普,告诉他自己按照他说的做了一切.圣菲利普说:“你已完成了赎罪的第一部分,现在要进行第二部分.你必须回到你来的路上,捡起所有的鸡毛.”
  女孩为难地说:“这怎么可能呢?在这时候,风已经把它们吹得到处都是了.也许我可以捡回一些,但是我不可能捡回所有的鸡毛.”
  “没错,我的孩子.那些你脱口而出的愚蠢话语不也是如此吗?你不也常常从口中吐出一些愚蠢的谣言吗?你有可能跟在它们后面,在你想收回的时候就收回吗?”女孩说:“不能,神父.”
  “那么,当你想说些别人的闲话时,请闭上你的嘴,不要让这些邪恶的羽毛散落路旁.”生活中,如何说话,尤其如何谈论别人,需要我们慎重考虑.(《知音"增刊》佚名文)
  3.诚实无价
  在深圳的职场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位求职者到一家公司去应聘,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不错,他很快便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面试的最后一关,由公司的总裁亲自主持.当这位求职者刚一跨进总裁的办公室,总裁便惊喜地站起来,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世界真是太小了,真没想到会在这儿碰上你,上次在东湖游玩时,我的女儿不慎掉进湖中,多亏你奋不顾身地跳下水去将她救起.我当时由于忙,忘记询问你的名字了.你快说,你叫什么?”这位求职者被弄糊涂了,但他很快便想到可能是总裁认错人了.于是,他平静地说:“总裁先生,我从来没有在东湖救过人,你一定是认错人了.”但无论这位求职者如何解释,总裁依然一口咬定自己不会记错.求职者呢,也犯起了倔强,就是不肯承认自己曾经救过总裁的女儿.过了好一会儿,总裁才微笑着拍了一下这位求职者的肩膀,说:“你的面试通过了,明天就可以到公司来上班,你现在就到人事部去报到吧!”
  原来,这是总裁刻意导演的一场心理测试:他口头制造了一起“救人”事件,其目的是要考查一下求职者是否诚实.在这位求职者前面进来的几位,因为都想将错就错,乘机揽功,结果反被总裁全部淘汰了,而这位求职者却在面试的时候,成功地展示了自己诚实的美德,所以轻松地将自己带入成功者的行列.
  许多事实都证明:成功,往往与诚实结伴而行.诚实是一个“好人”最基本的人格要素,也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诚实是成功的基石,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路标”.(《今晚报"今晚周刊》李智红文)
  4.谁是最忠诚的人
  贾迪"波德默是一名犹太人,他在商界的成功史已没人知道,因为他没留下任何文字性的东西,然而,他在危难时期的一个决定,却让世人永远记住了他.
  1942年3月,希特勒下令搜捕德国所有的犹太人,68岁的贾迪"波德默召集全家商讨对策,最后想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向德国的非犹太人求助,争取他们的保护.
  办法定下来之后,接下来是选择求生的对象.两个儿子认为,应该向银行家金"奥尼尔求助,因为他一直把波德默家族视为他的恩人.在不同的场合,他也曾多次表示,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找他.  
  波德默家族拥有潘沙森林的采伐权,在欧洲是数得着的木材供应商.金"奥尼尔是一家银行的小股东,他是在波德默家族的资助下发家的.40年来,为了支持他打败竞争对手,波德默家族的钱,从来都没有存入过其他的银行,就是到事发的时候,他的银行里还存有波德默家族的54万马克.现在波德默家族遇到了灭顶之灾,向他求助,他怎会袖手旁观?
  68岁的老人却不是这种意见,他认为应该向拉尔夫"本内特求助,他是一位木材商人,波德默家族的人是跟他打工起家的,后来是经过他的资助,波德默才有了今天的家业.现在虽然很少往来,但心理上从没断绝过感激和思念.
  最后,老人说,你们还是去求助拉尔夫"本内特先生吧!虽然我们欠他的很多.
  第二天一早,两个儿子出发了.在路上,二儿子说,我们不能去本内特先生那儿,上次我见他时,他还提那700吨木材的事.要去,你去吧!我要去求奥尼尔.最后,二儿子去了银行家那儿,大儿子去了木材商的家.
  1948年7月,一个叫艾森"波德默的人,从日本辗转回到德国,去寻找他的家人,最后一无所获.后来,他从纳粹档案中查到这么一条记录:银行家金"奥尼尔来电,家中闯入一年轻男子,疑是犹太人.一年后,他又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死亡档案中,查到他父亲、母亲、妻子、弟妻及六个孩子的名字,他们是在他和弟弟分手后第四天被捕的.
  1950年1月,艾森"波德默定居美国; 2003年12月4日 去世,终年83岁,留下一部回忆录、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和九个孙子、孙女.他的回忆录主要讲述了他在木材商本内特的帮助之下,怎样偷渡日本,保全性命的.该书的封面上写着:献给父亲贾迪"波德默先生!封底写着:许多人认为,要赢得他人的忠诚,最好的办法是给其恩惠.
  其实,这是对人性的误解,在现实中真正对你忠诚的,都是曾经给过你恩惠的人.(《知音"增刊》刘燕敏文)
  5.迎迓绿色
  其实只是株丝瓜,野生的.
  我住的楼面南背北,十层.近两年,前面和东西两侧又盖了三栋,四楼一围,中间形成的小院越发小了,像口方井.
  一片灰褐.站定窗前,极目不能远眺;阳台多半封了,电话线、高压线、有线电视电缆线,在楼与楼之间结成网,是纠缠不清的视觉污染.一格格单元房,像蜂巢.下班了,人似乎是被搁在里面,上班了,又叫放了出来.没有放眼的旷达,缺少天然的野趣,在钢筋和混凝土浇铸的有限空间里,除却人,甚或都不见一丝生命的痕迹,日久,会觉着无边的压抑.
  把头伸出阳台外,我疑心自己成了井底的那只蛙.——渴望绿色!
  这株丝瓜,与其说是自己从楼角长出来的,不如说是我们从心中把它“望绿”!
  楼角有一坨土,只是拳头般的大小,就这点间隙,竟容得下这蓬蓬勃勃的生命,容得下这铺天盖地的绿.其时,我们真的庆幸建筑工人一时的疏忽.
  家住一楼的是王叔,退休工人,爱遛鸟.王叔发现这株丝瓜时当然是不尽欢喜.他怕丝瓜被人伤着,就把自己旧鸟笼的底给破个洞,罩在丝瓜上,尽心呵护.起先我从三楼瞧见王叔弯腰用嘴喷水的样,原以为他在喂鸟呢.
  不想,只是不多日的事,丝瓜便破笼而出,笼是拿不出了,王叔不悔,还从街上称回三两铁丝,说给丝瓜搭架.搭架这天小院很热闹,一大帮的孩子,叽叽喳喳的,像鸟;有十多人帮忙,大家一边说着鸟笼和丝瓜的事,一边忙着递竹竿、拉铁丝……
  一点绿,一片绿,枝丫的藤又纤纤蔓蔓地散开,沿着王叔给它搭的路,欢跑前行,最后竟把楼之间的电线爬个遍!花,一路黄过去,满院清香.叶,一路绿过去,宜人滴翠.丝瓜,惊叹号般的垂青,没人摘它,阳光一照,露珠在叶间闪烁,风一吹,是晶莹的风铃.
  阳台不关,女儿说给丝瓜留条路,前日已到二楼了.她还把撑衣的拉杆伸出去,让丝瓜爬上来.果然只是三天的工夫,丝瓜就爬上了我家的晒衣绳.妻没恼,将就着把衣服挂在阳台内风干.四楼老张是钓鱼迷,他把细鱼线打成细密密的结,垂下钓绿!亏他想得出.
  下班了,换双拖鞋,急地走到阳台,看丝瓜扯上垂下地牵着.我们的楼呈“凹”字形,阳台就在槽口内,有时我从阳台望去,从一楼向上,竟有五六只伸出的脑袋!于是大家就大声攀谈,这些平日里不大往来的邻里,就在这株丝瓜的牵连中,说着丝瓜以外的话题.这道自然的风景,这道人间的风景,给小院增添了乐趣,使小院充满了生机.——迎迓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