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读后感(8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5/15 07:27:47

《茶馆》读后感(800字)

一曲时代的葬歌——《茶馆》读后感
  几乎所有人都说《茶馆》是一位成熟的剧作家的成功之作.——题记
  《茶馆》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叫做裕泰的茶馆里.一部简简单单的三幕话剧,借助于一家普普通通的茶馆,将半个世纪的岁月浓缩,将许许多多符合时代特征的小人物涵盖,将一个国家在那些个特定时代的悲哀诉尽.
  这部话剧主要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走向破灭的故事.历经了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裕泰茶馆,在当权者和小人的谋划下最终被改成了“花花联合公司”.而一生守护着茶馆的王利发掌柜选择了在他的茶馆里自杀.《茶馆》该剧可以说是很现实,好人不一定有好报,而恶人不一定有恶报.解放前社会的黑暗、官员的腐败被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唏嘘不已.
  先谈谈这幕话剧中的人物吧.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每个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职业、阶级的不同群体.看似多达几十位的出场人物,却无一显得重复.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等等身世不同、个性显著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只需读过一次,就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深深刻在脑中.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坏.通览全文,在我眼中他作为一个掌柜,很圆滑又显得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然而,在结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馆被高官与小人夺取,默默地在后院自杀.这一情节,仿佛出乎了人们的意料,但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心酸不已.这么一个走着中庸之道的掌柜,却选择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老舍先生通过一个人物,以其行为与性格的强烈反差,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与不满.
  再谈谈这部话剧的特殊之处.《茶馆》的成功在于语言的成功和戏剧结构的巧妙、严密.话剧全凭台词塑造人物,一个人的性格全体现于他的每一个字眼中.“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语言功力令人叹为观止.《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都有生活气息却意味深长.在戏剧结构上,《茶馆》可以说是“形散,神不散”.整部话剧虽年代跨度大,没有主线故事,但毫不显得零散难懂.老舍先生通过一个主要人物,从壮到老,贯穿全剧.这样,故事虽松散但有了连贯性.其次,故事中人物父子相承,虽然年代变化了,但每个人物所代表着的群体依旧存在,并随着时间的迁移有了细微的变化.令故事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最后,每个人物都扮演着自己的故事,同时又与各自所处时代密切关联.揭示了社会一角,展览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生活.
  有人评论说《茶馆》是一曲旧时代的葬歌,也是一曲挽歌.《茶馆》这三幕共占了五十年的时间,而老舍先生仅仅用一些个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我想当你合上书本的一瞬,你会感觉到你和那些小人物一起度过了漫长艰辛的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