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四、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给一点例题吗)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二、运动的快慢四、力五、牛顿第一定律六、二力平衡十三章 力和器械一、弹力 弹簧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6/04 19:07:42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给一点例题吗)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二、运动的快慢
四、力
五、牛顿第一定律
六、二力平衡
十三章 力和器械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二、重力
三、摩擦力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三、大气压强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详细一点啊)
五、浮力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
二、机械效率
三、功率
四、动能和势能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力和运动总复习
一、概念:
 1、力:F牛顿(N) 简称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矢量(大小、方向)
 2、重力: G(N)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也称“物重”.施力物体:地球.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2)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3)重力不等于吸引力,是引力的一个分力.
 3、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产生的效果相同
 4、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1)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而不是力.
(4)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质量:质量大,惯性大,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强;质量小,惯性小,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弱.
 5、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 6、平衡力: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 7、摩擦力:F摩 (N)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 产生条件:接触、挤压、粗糙、相对运动或趋势.
二、公式:
 1.G=mg
g=9.8N/kg,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方向相同:F合=F1+F2
(F合跟F1或F2的方向相同,是最大值)
方向相反:F合=F1-F2
(F1>F2 ,F合跟F1的方向相同,是最小值)
 3、合力范围:
三、定律规律
 1、力的作用效果:
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改变运动方向.
⑵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 2、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
 3.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 4.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成立条件:不受外力作用
 强调:
(1)“牛一”表达的是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
(2)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是大量事实、经验、现象经过概括、归纳、总结而得到.
(5)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贡献是: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5、二力平衡的条件(判定):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 7、摩擦力大小决定因素:
(1)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 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加润滑油);
(2)减小压力;
(3)滚动代替滑动;
(4)脱离接触.
四、数据:
 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就是1N
五、实验:
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2)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 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
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就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 其次看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 第三看最小分度
 2.力的图示: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就叫做力的图示
 作图方法:
(1)用方块表示物体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3)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4)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并用字母表示(最好在线段的起点)
(5)有时为了精确表示力的大小,还要在图中附上标度,指出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的力 3、惯性现象:锤子,拌跤(看书)
 4、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看书)
仪器:光木板、小车、棉布、毛巾
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作匀速运动
六、技巧
 1、惯性说法:“前无受,后无力、作用”,只能说“具有”、 “有”.
不许说:受惯性、惯性力、惯性作用
许说:具有惯性、有惯性
 2、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平衡状态=F合为0
 3、弹簧测力计读数问题:弹簧测力计读数读一侧
 4、力:必须有两个物体及以上,一个物体没有力;必须有作用.例:踢出去的足球:
无踢的力
 5、光滑=F摩为0
 6、静摩擦力: F静=F外(静止,力平衡)
F静由F外决定
滑动静摩擦力: F滑=μN
μ :动摩擦因数.反映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 μ越大
N:压力.压力越大,F滑越大
F滑与F外无关
浮力总复习
一、概念
 1、浮力F浮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2) 方向:竖直向上
(3)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4)产生原因:上、下表面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 2、排水量:轮船按设计的要求装满货物,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F浮=G排=G船
m排=m船
二、公式
 1、F浮=F向上–F向下(产生原因)
 2、F浮=G物–F拉 (弹簧测力计)
 3、F浮=G排=ρ液gV排(阿基米德原理)
 4、F浮=ρ液gV物浸(V物浸: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 5、F浮=G物(漂浮或悬浮)
 6、F浮=0N(沉底,物体的底面与容器底密合)
 7、F浮=G物–F支(沉底)
 8、G物=ρ物gV物
 9、V物=V露+V物浸
 10、V物浸=V排
三、定律规律
 1、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
(3)推广: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力.
 2.物体的浮沉条件规律:
ρ液>ρ物 F浮>G物 上浮→漂浮 F’浮=G物
ρ液=ρ物 F浮=G物 悬浮
ρ液

这叫别人怎么回答你啊、、
把书借给你比较方便把。。。

一、概念:
 1、力:F牛顿(N) 简称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矢量(大小、方向)
 2、重力: G(N)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也称“物重”。施力物体:地球.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水...

全部展开

一、概念:
 1、力:F牛顿(N) 简称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矢量(大小、方向)
 2、重力: G(N)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也称“物重”。施力物体:地球.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2)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3)重力不等于吸引力,是引力的一个分力。
 3、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产生的效果相同
 4、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1)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而不是力。
(4)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质量:质量大,惯性大,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强;质量小,惯性小,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能力弱。
 5、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 6、平衡力: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 7、摩擦力:F摩 (N)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 产生条件:接触、挤压、粗糙、相对运动或趋势。

收起

http://k.3edu.net/wl2/

求初三物理第十一章复习提纲多彩的物质世界,人教版的 求初三物理第十一章复习提纲《多彩的物质世界》 人教版的,要特别详细.和第十二,三,四章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四、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给一点例题吗)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二、运动的快慢四、力五、牛顿第一定律六、二力平衡十三章 力和器械一、弹力 弹簧 九年级物理课本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的知识总结 必须一节一节地说 注意第十一章是多彩的物质世界 十二章是运动和力 只需要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和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的课后习题答案就OK了. 《多彩的物质世界》,和力无关啊! 谁会画初中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知识树 甲乙两立方体边长之比2比1,质量之比是4比3,则密度之比是多少?初中三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的第3节 每一题都要有 十一章是多彩的物质世界 十二章是运动和力 初三物理试卷(多彩的物质世界),如题要有答案的.免费下载 初三物理的多彩的物质世界,我总是学不懂,怎么办 九年级前两章内容《多彩的物质世界》《运动和力》的知识体系及知识框架, 初三物理(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有一道题不懂,① 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玻璃杯中,从杯中溢出10g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烧杯中,则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为_______ 求比较全面的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以填空形式)人教版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十六章热和能第十 求初三物理前3章的复习题 和重点那3章是 多彩的物质世界 运动和力 力和机械 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 多彩的世界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