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苏轼的《水调歌头》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一些解释比如词义、句义、再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理解ok?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4/29 01:25:22

请给我苏轼的《水调歌头》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一些解释
比如词义、句义、再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理解ok?

《记承天寺夜游》
一、 文学常识
1、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词)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浣溪沙》.
二、重点词语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怀民未寝 寝:睡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4、相与步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或:漫步 走 行走).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6、月色入户 户:窗户
7、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的样子.行:走.
8、解衣欲睡 脱、 脱下
9、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
三、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四、重点语句翻译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或: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错纵横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五、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仕途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旷达
9、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即可)
六、开放性试题
1、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至少说出两种情感,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