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测试.拼音,改病句,仿句之类的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4/29 02:52:32

语文基础知识测试.拼音,改病句,仿句之类的

初三语文总复习病句练习
姓 名
1.下面各句没有语病或歧义,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
A.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丰富得多,深刻得多了.
B.能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侃侃而谈地乱说一通并不能解决问题.
D.老张的衣服比老李的衣服做得好.
2.下面五种说法,哪种没有语病,选出来. ( )
A.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测量的是在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的倡议和领导下进行的.
B.倡议和领导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
C.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倡议和领导下进行的.
D.倡议和领导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工作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
3.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从中国人民认识到再也不能错过历史机遇之日起,就开始了新的长征.
B.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不可.
C.不远处有片树林,这是我练习打太极拳的地方.
D.在退休者中,有许多继续为四化建设贡献余热的专家学者.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一位农民向国家赠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B.一位农民为国家赠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它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C.一位农民向国家赠献的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D.一位农民向国家捐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其工艺美术价值很高.
5.请找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他很后悔,不该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好朋友分道扬镳.
B.愿意参加革命的,我们欢迎;愿意回家的,我们发给路费.一切由大家自己决定.
C.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
6.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语文有经验的教师.
B.林冲在高衙内派人一次又一次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
C.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她细心操劳家务,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
7选出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他是一个有缺点但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这比对生活失掉信心的人更为可爱.
B.和他十年前离乡时一样,依然是孑然一身,两手空空.
C.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非常丰富,在世界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了.
D.人们清醒过来后,发现他们已倒在血泊中,一发弹片正中咽喉部.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同学们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某厂研制新产品的技术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试制成功了.
C.不管气候条件怎样恶劣,他都坚持下来了.
D.经过大家的努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地提高了.
9用下列词和短语(词组)组成一个句子,排列后有语病的一项是 :( )
①飘升 ②细细的 ③冉冉(的) ④青烟 ⑤一缕缕的 ⑥在夜空中
A.② ⑤ ③ ④ ⑥ ① B.⑥ ⑤ ② ④ ③ ①
C.⑤ ② ④ ③ ① ⑥ D.② ⑤ ④ ⑥ ③ ①
10下面的句子里没有语病的是哪句:
A.用“光尺”测量几十公里长的距离,误差比人的头发还细几倍.
B.如何防备展览会的贵重展品免遭盗窃,这是西方国家深感头痛的问题.
C.故宫博物院新近展出了一批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D.张教师退休了,但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那些孩子们.
11选出一个不会产生歧义的句子. ( )
A.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B.贪小便宜的人看不起.
C.天色晚了,自行车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D.请打针的在注射室外等候.
12.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他尽管前几年遇到了许多挫折,但是一点也不灰心.
B.王芳那篇作文昨天已经写好了,今天交给了老师.
C.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人们对环境科学引起了重视.
D.我有一个印象,喜欢搞理论的人多,肯在观察、实验上用功夫的人少.
13没有语病或歧义的句子是 ( )
A.这本书记载了陈毅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业绩,刻画了他可敬、可爱的形象,再一次激起了人们对这位革命前辈的深切怀念.’
B.曹丕与曹植本是亲兄弟,然而由于争权夺势,曹丕不是竟然依仗权势,威逼曹植,要他在七步之内吟成一首诗,否则便“决不姑恕”.
C.澳大利亚人麦士几十年来在许许多多厕所的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他去世后,群众虽然很怀念他,但是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D.这个观点,最近报刊上提出了一些异议,我以为是正确的.
14、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对于黑板报的艺术质量问题,应该引起班委会的重视.
B、这位老艺术家的表演,可以说已经达到维妙维肖、出神入化的境界.
C、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类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D、三年当中,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向前发展.
15下面是一则广告,有人对其中六处提出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分成四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这个工厂经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研究设计,推出新产品彩色搪瓷浴缸,具有造型美观,瓷面光滑,色彩鲜艳,质量稳定,经久耐用等特点,适应中、高档宾馆、饭店及现代住宅理想卫生洁具.
(1)“经久”改为“坚固” (2)“洁具”改为“用具”
(3)“适应”改为“适宜作” (4)“理想”前加“的”字
(5)“卫生”前加“的”字 (6)“新产品”后加破折号
A、(1)(4)(6) B、(1)(2)(6) C、(2)(3)(4) D、(3)(5)(6)
16.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刚才放的那几首歌都不大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
B、他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日耳闻目睹,所以他也爱好音乐.
C、小明犯了错误总好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多句.
D、这本书的情节引人入胜,读起来真让人津津乐道.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动的积极性.
18、无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最高时速可达75.6公里/小时.
B.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最高时速为75.6公里以上.
C.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最高速度为75.6公里/小时.
D.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最高时速约为75.6公里.
19.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没有石油工业,交通运输等各种工业的发展都是不可想象的.
B、这样重复的课程当然增加了同学们很大的负担,对于青年的健康问题是个极大的矛盾.
C、就在这时,机器忽然发生故障,锅炉不得不熄火了.
D、老干部和新干部要搞好团结.
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大约在西汉时期,我们祖先就开始使用仪器进行气象观测了,但那时比较简单.
C.传统画竹采用直幅,因为这样能较好地体现篁竹的挺拔、气势与高洁.
D.经过几年试行,实践证明,颁发《考试说明》有利于实验考试的科学化、标准化,也有利于考生复习备考,减轻不必要的负担.
2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这次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母亲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D.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22、找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重点学科比较集中的院校,将自然形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的中心.
B.妇女们秧插得又密、又齐、又快、又漂亮.
C.这样一直漂到潼南镇,才被派来抢险的机动船把他们从昏迷中救上来.
D.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答案解析:
1.B.A.“肤浅”“贫乏”与“丰富”“深刻”没有分别对应.C.“侃侃而谈”不妥.D.有歧义.
2.B.A.C.D.均为主谓不配.
3.D.A.“从”应置“中国人民”后.B.“不可”累赘.C.“这”应改为“那”.
4.C.A.“一位农民,具有很高价值”不当.B.“它”指代不明.D.“其”指代不明.
5.B.A. “自己”多余;或在“自己”前加“与”.C.“主要”和“及其他……”不宜并存.D.“不但……而且”中内容应递进,不应“递退”.
6.C.A.“语文”和“有经验”应换位.B.“派人”和“一次又一次”换位.D.“井井有条”为“清楚而有条理”,不妥.
7.C.A.“这”不能代“他”,应删.B.“和”“他”换位.D.谁“一发弹片正中咽喉部”?不明.
8.C.A.无主语.B.“技术人员……终于试制成功了”主谓搭配不当.D.“数量”不说“提高”.
9.A.“冉冉”只修饰动词.
10.D.A.“细”不能说“几倍”.B.“免”多余.C.“两千多年前”与“新出土”换位.
11.D.A.B.C.均有歧义.
12.C.“引起了”应置“人们”前.
13.A.B.“不是”后差“吗?”.C.“群众”“虽然”应换位.D.什么“是正确的”有起义.
14.B.A、“对于”多余.C、“不但”与“中药”换位.D、“大踏步向前发展”应为大幅度增长”.
15.C
16.A.B、“耳闻目睹”似应“耳濡目染”;“所以他”也宜放在“耳濡目染”前.C、“举一反三”褒义,也不当. D、“津津乐道”应“回味无穷”.
17.B.A.“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多,让牛拉得出汗,装满整个房屋.用于此处不妥.C.“洗心革面”意为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目.比喻彻底悔改.用于此处不妥.D.“左右逢源”:处处都可以遇到源头,指造诣深,积蓄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于此处则嫌夸大,或大词小用.
18.C.A.“最高”“可达”只需其一.B.“最高”“以上”只需其一.D.“最高”“约”只需其一.
19.C.A、“不可想象”所言不确.B、“对于”应为“对”;“问题”可删;“极大的矛盾”所言不确.D、有歧义.
20.D.A.“使人”多余.B.“那时的观测比较简单”才妥.C.“高洁”不一定要直幅才能表现,可删.
21.A.B.“许多”“张老师的”换位.C.“看到……笑声”搭配不当.D.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应改为“确实”.
22.B.A.“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的中心”应为“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的中心”.C.“才”前应有主语“他们”;…….D.“等于”后应加 “这条弧” 或 “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