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习题1.在各种化学元素中,占细胞干重最多的一种是 bA.H B.C C.N D.O2.肯德基所属的百胜餐饮集团宣布:在肯德基的一些调料中发现含有苏丹红成分.苏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5/31 11:35:52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习题
1.在各种化学元素中,占细胞干重最多的一种是 b
A.H B.C C.N D.O
2.肯德基所属的百胜餐饮集团宣布:在肯德基的一些调料中发现含有苏丹红成分.苏丹红对人体有害,但可制成苏丹染液,用来鉴定一些物质.下列关于苏丹染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苏丹Ⅲ染液可鉴定脂肪,呈橘黄色
B. 苏丹Ⅲ染液可鉴定葡萄糖,呈砖红色
C.苏丹Ⅳ染液可鉴定脂肪,呈橘黄色
D. 苏丹Ⅳ染液可鉴定葡萄糖,呈橘黄色
3.现有氨基酸1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110个,羧基总数为1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依次为
A.98、2和2 B. 98、12和10
C.99、1和1 D.99、11和9
4.下面关于氨基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是由氨基和羧基组成的
B.氨基酸的种类共约有20种
C.每个氨基酸分子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5.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存在
B.核酸是由C、H、O、P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D.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6.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依次是
A. 麦芽糖和乳糖 B.纤维素和糖原
C. 淀粉和糖原 D.葡萄糖和纤维素
7.淀粉、淀粉酶、控制淀粉酶合成的核酸,他们的基本单位依次是
A.葡萄糖、蛋白质、DNA B.蔗糖、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C.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D.麦芽糖、多肽、核苷酸
8.奥运赛场上,足球比赛决赛的最后阶段,少数运动员下肢肌肉发生抽搐,这是由于随着大量出汗而体外排除过量的
A.水 B.钠盐 C.钙盐 D.尿素
9.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水在生物体中的主要作用是
①参与代谢反应 ②运送营养物质、运走废物
③良好溶剂 ④提供能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生物体内含Zn2+的酶最多,有70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缺乏Zn2+生物就无法正常生活,这说明无机盐
A.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对调节细胞内的浓度有重要作用
11.下列物质中,都含有肽键的一类物质是
A雄性激素、抗体 B. 胰岛素、抗体
C.雄性激素、酶 D. 甲状腺激素、雌性激素
12.当生物体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
A.下降 B. 升高 C.不变 D.变化与此无关
13.下列有关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等有关
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14.有人对某种有机小分子的样品进行分析,发现含有C、H、O、N、P等元素,这种有机小分子可能是
A.氨基酸 B. 抗体 C.核酸 D.脱氧核苷酸

B
A
B
D
C
C
C
C
A
A
B
A
D
D

1-5DABDA,6-10CCCAA,11-14BADD有不懂得再追问吧。

第五章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问题探讨1.这个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鸟类的胃是否只有物理性消化,没有化学性消化?2.是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块分解了。3.提示:收集胃内的化学物质,看看这些物质在体外是否也能将肉块分解。(二)实验1.2号试管放出的气泡多。这一现象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2.不能。3.说明FeCl3中的Fe3+和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都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

全部展开

第五章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问题探讨1.这个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鸟类的胃是否只有物理性消化,没有化学性消化?2.是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块分解了。3.提示:收集胃内的化学物质,看看这些物质在体外是否也能将肉块分解。(二)实验1.2号试管放出的气泡多。这一现象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2.不能。3.说明FeCl3中的Fe3+和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都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4.4号试管的反应速率比3号试管快得多。说明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在常温、常压下高效率地进行,只有酶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所以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三)资料分析1.巴斯德认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合理的x但是认为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是不正确的;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是合理的但是认为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是不正确的。2.提示: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家xbf特别强调生物体或细胞的作用;李比希是化学家,倾向于从化学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的争论促使后人把对酶的研究的目标集中在他们争论的焦点上,使科学研究更加有的放矢。3.毕希纳的实验说明,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4.萨姆纳历时9年用正确的科学方法,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将酶提纯出来。成功属于不畏艰苦的人。(四)旁栏思考题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强酸、强碱、高温等剧烈条件都会影响到蛋白质的结构,所以酶比较“娇气”。(五)第一小节练习基础题1.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毕希纳: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萨姆纳:酶是蛋白质。2.提示:(1)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高效率地进行,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得多。(2)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需要在常温、常压、酸碱度适中等温和条件下进行,无机催化剂常常需要辅助以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条件才能有较高的催化效率33.D。拓展题1.提示:可用第2章中学过的鉴定蛋白质的方法。在萨姆纳之前p之所以很难鉴定酶的本质,主要是因为细胞中酶的提取和纯化非常困难。2.提示:(1)如四膜虫的rRNA前体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发现具催化活性的DNA的报道。(六)第二小节练习基础题1.B。 2.B。3.提示:这个模型中A代表某类酶,B代表反应底物,C和D代表反应产物。这个模型的含义是:酶A与底物B专一性结合,催化反应的发生,产生了产物C和D。这个模型揭示了酶的专一性。拓展题1.(1)A点: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点: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最高。C点: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2)如果A点时温度升高10 ℃,曲线上升的幅度变小。因为图中原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催化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变慢。(3)该曲线表明,B点的反应底物的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这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图略)。...余下全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