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么理解和贯彻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4/30 01:12:16

教师怎么理解和贯彻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教学原则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和教学过程的规律提出的也是教学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教学原则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 一、直观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的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多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她们呢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知识能力.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要以教学目的、教学的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年龄特征为依据正确选用直观教具.直观教具可分两类一是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二是模像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片等.学科不同教学任务不同学生年龄特征不同所需要的直观手段也不同. 2、 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现场的观察要与教师的言语指导相结合. 3、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知识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象也可以起直观作用. 4、 将直观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地说在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比较生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遇到困难或障碍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为直观而直观只能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 5、 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直观给与学生的是感性经验而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在运用直观时注意指导比如通过提问和解释鼓励学生细致深入地观察启发学生区分主次轻重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和本质及原因和结果等. 6、 指导学生自制直观教具和学具. 二、启发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对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 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2、 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启发应当选择那些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又是他们通过自觉积极的思考能够得到基本正确结果的问题来进行.简单的事实和记忆性的知识即使顺利地“启发”出结果价值也是有限的. 4、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启发只有在切合学生实际时才可能避免盲目性只有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启发才可能是有针对性的和有效的. 5、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权威式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真理代言人和学术权威学生很难真正做到自由地、充分地提问和思考.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将自己当作人格上与之完全平等的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才可能真正地调动起来. 三、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循序渐进的原则是由科学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的.其次还由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存在着生理活动的节律性和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此外学生认识活动进程本身也是有序的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因此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之序是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只有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有效掌握系统的知识发展严密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 1、 正确处理五种序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教学顺序要以学生的生理发展节律为基础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以教材的逻辑顺序为主导同时尽可能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学生的认识顺序的发展做到五序合一. 2、 适时而教.教学内容只有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并落实在特定的时空中才能产生其教育作用.因此要加强课堂活动的时间设计和管理做到适时而教.所谓适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发展上的适时、起点行为的适时、及时、进度上的适时、管理上的适时. 3、 系统地传授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带新以新固旧要突出重点难点做到主次分明教师要随时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整理进行认知结构的重启教师在讲课时既要注意本门学科的逻辑顺序又要关注相关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4、 注意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5、 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针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需要和特点处理好近与远、浅与深、简与繁等问题. 6、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速度、顺序增删内容.系统性原则并非要求教师刻板、僵化地执行大纲.在实际教学中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情况有很大差异.在基本服从大纲顺序的前提下教师要善于从自己面对的实际出发适当地调整速度、顺序、增删内容.循序渐进并不等于单向的直线前进尽管教材中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喝扩展.但是由于教材结构本身的复杂性和学生学习发展的多端性有时学生也可以跳过前面的一些难点内容先学后面的其他知识而后面知识的掌握反过来会加深学生对前面知识的理解. 7、 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系统的学习习惯包括合理地计划学习活动编制有逻辑结构的答题计划善于把学到的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系统地检查自己的学习并及时加以强化. 8、 循序渐进还要注意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无论是旧知识的复习检查还是渐进知识的系统传授无论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是学生的作业练习都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四、巩固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多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 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是巩固的前提没有学会的东西是不可能真正巩固的.教师首先应当保证学生学懂学会才有可能获得巩固的良好效果. 2、 复习时巩固的主要方法要合理组织复习保证巩固的科学性.心理学研究揭示了关于记忆和遗忘的一些规律按照这些规律组织安排巩固可以提高巩固的效率.教师应当熟悉并且善于运用这些规律. 3、 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除了常见的各种书面作业外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比如调查、制作、实践等都能够使学生通过将知识运用于实际有效地答道巩固的目的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4、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知识. 5、 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应当合理地安排巩固工作将学生的作业量控制在适当地范围内国家对中小学生的作业时间和睡眠时间都有正式规定. 6、 记忆是巩固知识的有效保证.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教学活动要讲究效率在同样的时间内学生所学越多则教学效率就越高.但是教学效率的获取必须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教学难度超过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学生会因为缺少必要的注意和紧张而难以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而且由于无法进行有价值的学习活动而使各方面的发展失去机会.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 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2、 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具体地研究学生的发展特点例如在学习某种新知识的时候他们原有的知识准备情况如何他们的思维或记忆水平是否能够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可能发生什么困难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这样的研究基础上才可能真正做到“量力”. 3、 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什么样的程度和水平最符合量力性的要求很难有确切的具体标准需要由教师来把握这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体现. 六、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士系统的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在教学中做到“教书育人”.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也是科学知识本身的需要.它体现了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质量标准.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 1、 以符合科学性要求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教学.科学性事思想性的基础没有教学的科学性就谈不上教学的正确的思想性.在知识的讲授中对概念和定义的表达、所作的论证、引述的事实都应当是科学的、准确无误的教学还要反映最新的科学成就并引导学生对科学上还存在有争议的、尚无定论的知识开展讨论和交流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特点.知识的讲授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表达要准确无误举例应恰当生动不能信口开河.一旦发现教学中有错误应及时改正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负责精神. 2、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3、 实事求是地进行思想教育.要防止形而上学穿凿附会、生拉硬扯. 4、 讲究教学艺术.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任务的具体特点自然地将思想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使得叙述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5、 根据各门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确保教学的思想性.教师要主动、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 6、 通过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渗透思想教育.结合教学进行思想教育不仅体现在上课之中也放映在教学的其他教育活动中如辅导、作业批改、考试等.此外教师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道德修养. 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是指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传授和学习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学懂会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处理的是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 1、 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之间的关系.重视理论知识并注重在联系实践中进行教学. 2、 注重讲练结合.做到精讲多练、精讲巧练、讲读议练相结合. 3、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勇于放手鼓励学生去尝试和探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补充书本知识的不足从而使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发展. 4、 联系实际应当多方面入手.首先应当尽可能广泛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次应当尽可能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再次应当注重学生发展的实际. 5、 帮助学生总结收获.教师要加以引导提供机会并提出要求让学生及时交流体验表达感受. 6、 补充必要的乡土知识. 7、 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无论用哪一种方式教师都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八、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在教学中药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 利用有关工具科学诊断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基础和现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2、 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学生的差异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合情合理的因材施教的含义不仅包括承认差异而且包括尊重差异.中小学阶段的课程和教学以所有正常儿童可以达到的程度为标准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存在不同方面、不同水平的差异并且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条件帮助他获得最适宜的个性发展而不是去普遍地增加难度和深度. 3、 “大面积丰收”与培养尖子生相结合是因材施教的目标.要面向学生的大多数进行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4、 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是因材施教的保证. 九、教学最优化原则.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明确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为导向对教学效果起制约作用的各种因素实行优化组合、综合控制以最低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最优化原则是以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因素构成的合力为依据的.教学最优化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同样的投入有更多的产出二是同样的产出只需更少的投入.这表现在教学活动中就是要充分考虑教学的时间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药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如下要求 1、 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不仅是指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而且包括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教学质量是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检验标准.在注重质量的同时教师还要树立效率意识不搞题海战术、时间战术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2、 全面考虑教学中的各个因素.教学活动中的中介性因素有很多各个因素之间组合配置的策略也多样化要想取得最优化的整体效果应在全面规划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使教学的各个要素按照它们内在联系的规律性合理地加以配置.这样把每一个局部因素综合到教学过程的整体结构之中既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又使教学取得最优的整体效果. 此外还有教书与育人统一的原则、适应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