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朱高杆 F 玉米杂交 后代高杆 F与矮秆f的比例是 3比1 则亲本德基因组合方式应为 A FF*ff B Ff*Ff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6/04 17:22:32

两朱高杆 F 玉米杂交 后代高杆 F与矮秆f的比例是 3比1 则亲本德基因组合方式应为 A FF*ff B Ff*Ff

答案:B.做这种类型题目你一般采用排除法比较方便.你看A中FF*ff,首先A就不对,因为其一个高干,一个矮杆,不符合题目意思.其次,他们的后代正常来说都是Ff,全部是高干,不符合后代高矮比例.而B中Ff*Ff后代基因型为(1/4FF+1/2Ff+1/4ff),表现型刚好3:1,符合后代表现型比例.所以选B

两朱高杆 F 玉米杂交 后代高杆 F与矮秆f的比例是 3比1 则亲本德基因组合方式应为 A FF*ff B Ff*Ff 纯种矮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了高杆玉米,这些玉米自交后代中 A全部为矮杆 B 全部为高杆C高杆:矮杆=3:D高杆 矮杆 =1:1 P10.15把矮杆玉米纯种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了高杆玉米,这些高杆玉米自交后代中A.全部为矮杆 B.全部为高杆 C.高杆:矮杆=3:1 D.高杆:矮杆=1:1 水稻的高杆和矮杆是一对相对性伏,糯性和非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有人让一种高杆非糯性水稻与另一种矮杆非糯性水稻杂交,得到的后代如下图(这两对性状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则子代的矮 水稻的高杆和矮杆是一对相对性伏,糯性和非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有人让一种高杆非糯性水稻与另一种矮杆非糯性水稻杂交,得到的后代如下图(这两对性状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则子代的矮 将高杆(T)无芒(B)小麦与矮杆无芒小麦杂交,后代中出现高杆无芒、高杆有芒、矮杆无芒、矮杆有芒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把矮杆玉米纯种用一种激素处理后长成了高干玉米,这些高杆玉米自交后代中(A )A 全部为矮杆 B全为高杆 C高杆:矮杆=3:1 D高杆:矮杆=1:1 小麦的高杆是由显性基因性基因A控制,小麦的矮杆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将上述高杆与矮杆进行杂交,子代小麦是高杆子代高杆的小麦体细胞中含有的基因是什么如果用子代高杆与底杆(aa)杂交,其 小麦的高杆是由显性基因性基因A控制,小麦的矮杆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将上述高杆与矮杆进行杂交,子代小麦是高杆子代高杆的小麦体细胞中含有的基因是什么如果用子代高杆与底杆(aa)杂交,其 一株黄粒(D)高杆(T)玉米与某表现型玉米杂交一株黄粒(D)高秆(T)玉米与某表现型玉米杂交 后代黄粒高秆占3/8 黄粒矮秆(t)占3/8 白粒(d)高秆占1/8 白粒矮杆占1/8 则双亲基因型是答案是DdTtxDdtt具体 让高杆抗病(DDTT)与矮杆不抗病(ddtt)的小麦杂交得到F1.让高杆抗病(DDTT)与矮杆不抗病(ddtt)的小麦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可从F2开始,选择矮杆抗病的类型连续自交,从后代中筛选出纯 让高杆抗病(DDTT)与矮杆不抗病(ddtt)的小麦杂交得到F1.让高杆抗病(DDTT)与矮杆不抗病(ddtt)的小麦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可从F2开始,选择矮杆抗病的类型连续自交,从后代中筛选出纯 遗传——杂交育种问题问题科学工作者将一种普通(低产)的矮杆(抗倒伏能力强)小麦与一种高产高杆(抗倒伏能力差)小麦作亲本进行杂交,在后代植株中出现了普通高杆、普通矮杆、高 求在一块高杆(纯合子)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答案:将矮秆小麦与高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杆,子二代高杆:矮秆=3:1(或出 玉米的高杆对矮杆为显性1.玉米的高杆(A)对矮杆(a)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F1性状 高杆 矮杆 抗病 易感病  数量(个) 501 491 783 246  (1)用两株玉米 杂交 孟德尔遗传定律水稻的高杆对矮杆为显性(用A、a表示),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用B、b表示 ),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将纯种的高杆糯性与纯种矮杆非糯性水稻 小麦高杆(H)对矮杆(h)是显性.现有两株高杆小麦,它们的亲本中都有一个是矮杆小麦.则这两株小麦杂交,在F1中出现纯合子的几率是多少? 水稻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d)为显性,两种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纯合不抗病矮杆(抗倒伏)与一纯合抗病高杆(不抗倒伏)杂交,则子二代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