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柳体字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4/27 15:57:48

如何写好柳体字

一 柳字流传下来的大字碑版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两种;
  一、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是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大达法师建立的,由朝 散大夫兼御史中丞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写,时年六十三岁.全碑文共一千二百余字,原 石现存西安碑林.千余年来,虽历经传拓,字画仍清晰完好.
  此碑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刚之内,乃此碑之最大 特色,是柳书的代表之作.明代大书画家兼鉴定家董其昌评论柳书说;“余于虞褚颜欧皆 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意思是如 学晋代书圣王羲之的字,宜先从柳法入手,乃是捷径.这从柳书《玄秘塔碑》的字迹来看, 可以观察其内涵二王的意趣,而又有深入浅出之妙,也足以说明董的评论是经过实践考 证的.
  二、神策军碑 神策军原是唐制边防军队,后驻军禁中,便成为皇帝的卫队了,分 左右神策两军.此碑建立于会昌三年(公元八四三年),是柳公权在六十五岁时书写的. 内容记载唐武宗李瀍巡幸左神策军的事.由于碑置左神策军驻地,驻军禁地,不准摹拓, 所以对外流传很少,因此碑文字口没有受到捶拓损伤,锋鋩棱角,俨然如新.其书法结 体严峻,除多出欧法外,并以斩钉截铁之笔,游刃于颜法势雄力厚之中,刚柔相济,骨肉停匀,是高度概括了前人楷法的珍品.世人评述此碑为“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其生 平第一妙迹”.确实,在柳书大字碑版中,《神策军碑》是继《玄秘塔碑》之后,另以雄胜面 貌出现的又一精心杰作.现存拓本,据记载,为五代或宋初时所拓,是仅存而稀有之迹. 特别是此碑由于勒刻精良,所拓字迹,神完气足,几与真迹无甚差别,诚是难能可贵.
二 柳字的用笔特征
  执笔在指,运笔在腕;书写纸上,形成点画,积点画而后成字体.因此字体的形态 表现如何,关键在于点画的用笔如何.举凡点画的起止长短,方圆肥瘦,偃仰向背,正 直弧斜,轻重徐疾,虚实映带以及转折顿挫,藏锋露锋等等用笔问题,也就关系到字体 形态的表现问题.各家字体在用笔上都有它一定的讲究和方法,从而就形成了他的一定 特征.所以初学临摹的人,必须首先抓住这些带有关键性的特征,才容易把字临摹得相 似或近似.关于柳字的用笔特征,应掌握如下几点:
  一、由于颜书以丰筋胜,柳书以骨力胜,世人皆以“颜筋柳骨”并称.同时也正因为 此,一般初学柳字的人,往往过分偏重于骨力的一面,而忽略了柳书于劲健之外,尚富 有丰腴妍润的一面,而将柳字临写得过分枯瘦,这一点必须加以留意.
  二、柳体字用笔是“方笔”和“圆笔”并用的,“方笔”指在起笔和收笔处笔画有棱角,而 呈方的形状,并不是指什么角度正好九十度.用笔方法,主要是逆锋起笔,如写横画, 在逆锋向左上角起笔后,就要向下落笔(这叫做欲横先竖),再转锋向右行笔;收笔时用 “回锋收笔”.如写竖画,在逆锋向左上角起笔后,就要向右横落笔(叫做欲竖先横),再 转锋向下力行.如写撇,欲左下先右上(柳字在撇画或竖画,每多强调用“方笔”,所以 在起笔时,时常出现用二次转锋折笔,要比一般多一个棱角).如写捺,欲右下先左上, 这些都称为“逆锋”笔法.在行笔时用铺毫,笔画尽处,每用顿笔.这样用笔,就叫“方 笔”,方笔点画,厚重遒劲.
  圆笔指写出的点画呈圆形,圆笔在起笔后用裹锋,不使笔锋分散开.行笔不折不顿, 写到尽处,一住即收,无有折锋痕迹.这样用笔,称为“圆笔”.柳体圆笔点画,格外显 得丰润而圆浑.
  三、横画起笔方整,全用折锋起笔,从长短看,有短横长横之分,短横体态粗壮, 所以按笔较重,长横伸左取势,中段稍瘦,所以行笔至中段时,须稍提锋.柳体长横在 顶盖、中腰或底托部位时,都比一般为长,有时还长得比较突出.横画笔势,虽向右上 取微含耸肩状态的斜势,但要使人一眼看来有安适平稳的感觉.有时横画两头微低,中 间高拱如覆舟的样子,这在横画较多的字如“书”,“昼”,“真”、“兵”等字都配用此画.另 凡居于左偏旁的字如“木”、“扌”、“言”等偏旁的短横,为了要让右关系,右端要稍尖,人 称之为“右尖横”;或居于右偏旁的字如“才”、“寸”等偏旁的短横,为了要迎左的关系, 一般都用“左尖横”即左端比右端要狭窄些.
  四、竖画起笔,折锋非常突出,有垂露和悬针之别,都根据字势需要而定.中竖每 多用垂笔悬针,空抢收笔,力在抢尖.左右竖画,有相向和向背之分,如范字“圆”,“臣”, “雕”、“皆”等的竖画,相向形态,都较突出.
  五、柳字的“点”,方圆并用,变化较多.其在“宝盖头”的首点,多用竖式方折之点, “宝盖头”左点,每多借用短竖为点,如范字“官”、“宅”等.另如“文字头”的首点,或方 或圆,都用侧式.方点体势,斩钉截铁,圆点体势,丰厚滋润,如范字“主”、“玄”之点.
  六、柳字的撇,速度较快;柳字的捺脚较长,捺尾较细.撇捺相交之笔,轻撇重捺, 一如颜法. ·
  七、“火点底”的横四点,其中间二直点,多参用短竖成点;其在“绞丝旁”的下三点, 其中间一点,也以短竖出现;“水旁点”的末点,其挑尖须对准首点尾部,以求上下呼应.
  八、凡“口”、“曰”等类四角围框之字,其上两角较下两角宽阔,所以竖画落笔后, 须由上向下斜下,两面对称,形同量米升斗之状.
  九、凡“口”形框内如空无笔画,则“口”框的左面竖脚须伸出框外,如“口”形框内含 有其他点画者,则右面竖脚必须伸出框外,临摹时要分辨清楚.
  十、凡“木”字之撇,(包括木字旁)其撇出的头部,一般都枕搁在竖画上,见范字 “林”字.
  十一、“竖弯钩”其弯部一路圆转,见范字“礼”字.
  十二,范字“风”字的横折斜弯钩,其弧度大致相当于圆周的三分之一;钩笔特别丰 厚饱满,全从褚法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