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历史故事 每个不少于200字 例如:卧薪尝胆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5/06 18:33:17

三个历史故事 每个不少于200字
例如:卧薪尝胆

荆轲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缭,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
  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见秦王政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他恨透了秦国,一心要替燕国报仇.但他既不操练兵马,也不打算联络诸侯共同抗秦,却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产全拿出来,找寻能刺秦王政的人.
  后来,太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他把荆轲收在门下当上宾,把自己的车马给荆轲坐,自己的饭食、衣服让荆轲一起享用.荆轲当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过了两年,秦国大将王翦(音jiān)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荆轲.太子丹说:“拿兵力去对付秦国,简直像拿鸡蛋去砸石头;要联合各国合纵抗秦,看来也办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见秦王,挨近秦王身边,逼他退还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应了最好,要是不答应,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荆轲说:“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边,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们是向他求和去的.听说秦王早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县一带).还有秦国将军樊于期,现在流亡在燕国,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他.我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会接见我.这样,我就可以对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为难,说:“督亢的地图好办;樊将军受秦国迫害来投奔我,我怎么忍心伤害他呢?”
  荆轲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于期,跟樊于期说:“我有一个主意,能帮助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将军报仇,可就是说不出口.”
  樊于期连忙说:“什么主意,你快说啊!”
  荆轲说:“我决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见不到秦王的面.现在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你,如果我能够带着你的头颅去献给他,他准能接见我.”
  樊于期说:“好,你就拿去吧!”说着,就拔出宝剑,抹脖子自杀了.
  太子丹事前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药煮炼过.谁只要被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会立刻气绝身死.他把这把匕首送给荆轲,作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个年才十三岁的勇士秦舞阳,做荆轲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到咸阳去.太子丹和少数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县)边送别.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大家听了他悲壮的歌声,都伤心得流下眼泪.荆轲拉着秦舞阳跳上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荆轲到了咸阳.秦王政一听燕国派使者把樊于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都送来了,十分高兴,就命令在咸阳宫接见荆轲.
  朝见的仪式开始了.荆轲捧着装了樊于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督亢的地图,一步步走上秦国朝堂的台阶.
  秦舞阳一见秦国朝堂那副威严样子,不由得害怕得发起抖来.
  秦王政左右的侍卫一见,吆喝了一声,说:“使者干么变了脸色?”
  荆轲回头一瞧,果然见秦舞阳的脸又青又白,就赔笑对秦王说:“粗野的人,从来没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请大王原谅.”
  秦王政毕竟有点怀疑,对荆轲说:“叫秦舞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
  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上去,献给秦王政.秦王政打开木匣,果然是樊于期的头颅.秦王政又叫荆轲拿地图来.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
  秦王政一见,惊得跳了起来.
  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过去.
  秦王政使劲地向后一转身,把那只袖子挣断了.他跳过旁边的屏风,刚要往外跑.荆轲拿着匕首追了上来,秦王政一见跑不了,就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逼着.
  两个人像走马灯似地直转悠.
  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无寸铁;台阶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矩,没有秦王命令是不准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无主,也没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员中有个伺候秦王政的医生,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扬,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
  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
  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过去.秦王政往右边只一闪,那把匕首就从他耳边飞过去,打在铜柱子上,“嘣”的一声,直迸火星儿.
  秦王政见荆轲手里没有武器,又上前向荆轲砍了几剑.荆轲身上受了八处剑伤,自己知道已经失败,苦笑着说:“我没有早下手,本来是想先逼你退还燕国的土地.”
  这时候,侍从的武士已经一起赶上殿来,结果了荆轲的性命.台阶下的那个秦舞阳,也早就给武士们杀了.
  ---------------------------------------------------------
  纸上谈兵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
  一鸣惊人
  秦国打败晋国以后,一连十几年两国没有发生战事.可是南方的楚国却一天比一天强大,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夺地位.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新即位,做了国君.晋国趁这个机会,把几个一向归附楚国的国家又拉了过去,订立盟约.楚国的大臣们很不服气,都向楚庄王提出要他出兵争霸权.
  无奈楚庄王不听那一套,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听音乐,什么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就这样窝窝囊囊地过了三年.他知道大臣们对他的作为很不满意,还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谁的死罪.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楚庄王正在那里寻欢作乐,听到伍举要见他,就把伍举召到面前,问:“你来干什么?”
  伍举说:“有人让我猜个谜儿,我猜不着.大王是个聪明人,请您猜猜吧.”
  楚庄王听说要他猜谜儿,觉得怪有意思,就笑着说:“你说出来听听.”
  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谁.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过了一段时期,另一个大臣苏从看看楚庄王没有动静,又去劝说楚庄王.
  楚庄王问他:“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
  苏从说:“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我就是触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愿的.”
  楚庄王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我哪会不明白呢?”
  打这以后,楚庄王决心改革政治,把一批奉承拍马的人撤了职,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提拔起来,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一面制造武器,操练兵马.当年,就收服了南方许多部落.第六年,打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打败了陆浑(在今河南嵩县东北)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
  为了显示楚国的兵威,楚庄王在洛邑的郊外举行一次大检阅.
  这一来,可把那个挂名的周天子吓坏了.他派一个大臣王孙满到郊外去慰劳楚军.
  楚庄王和王孙满交谈的时候,楚庄王问起周王宫里藏着的九鼎大小轻重怎么样.九鼎是象征周王室权威的礼器.楚庄王问起九鼎,就是表示他有夺取周天子权力的野心.
  王孙满是个善于应付的人.他劝说楚庄王:国家的强盛,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听鼎的轻重.楚庄王自己知道当时还没有灭掉周朝的条件,也就带兵回国了.
  以后,楚庄王又请了一位楚国有名的隐士孙叔敖当令尹(楚国的国相).孙叔敖当了令尹以后,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为了免除水灾旱灾,他还组织楚国人开辟河道,能灌溉成百万亩庄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粮食.没几年工夫,楚国更加强大起来,先后平定了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终于和中原霸主晋国冲突起来.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市东)和楚国发生了一次大战.晋国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惨的败仗,人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黄河边.船少人多,兵士争着渡河,许多人被挤到水里去了.掉到水里的人往船上爬,船上的兵士怕翻船,拿刀把往船上爬的兵士手指头都砍了下来.
  有人劝楚庄王追上去,把晋军赶尽杀绝.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失败以来,一直抬不起头来.这回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总算洗刷了以前的耻辱,何必多杀人呢?”
  说着,立即下令收兵,让晋国的残兵逃了回去.
  打那以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成了霸主.
  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庄王,前前后后总共五个霸主.历史上通常称他们是“春秋五霸”.
  -----------------------------------------------------------------
  退避三舍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狄人.
  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别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
  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
  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
  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
  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这一来,真气得他双脚直跳.他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
  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
  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末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
  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
  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
  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
  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à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
  南门立木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
  “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秦国把这些宽阔的阡陌铲平,也种上庄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起来.谁开垦荒地,就归谁所有.土地可以买卖.
  二、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这样,中央政权的权力更集中了.
  三、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发展,把国都从原来的雍城(今陕西凤翔县)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有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
  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虚和公孙贾都办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上字.这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这样过了十年,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周天子打发使者送祭肉来给秦孝公,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