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to die有关电影《Time to die》的介绍,情节,主旨等等都行.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6/16 16:35:52

time to die
有关电影《Time to die》的介绍,情节,主旨等等都行.

片名 Pora umierac
  中文名 《死期将至》
  年代 2007
  国家 波兰
  类别 文艺片
  语言 波兰语
  字幕 英文
  片长 103 min
  导演:Dorota Kedzierzawska多罗塔-肯杰尔扎沃斯卡
  编剧:Dorota Kedzierzawska多罗塔-肯杰尔扎沃斯卡
  主演:Danuta Szaflarska达努塔-沙夫拉尔斯卡——Aniela
  Krzysztof Globisz克日什托夫-格洛比兹——Aniela's Son
  Patrycja Szewczyk帕特里加-谢夫奇克——Aniela's Granddaughter
  Kamil Bitau卡米勒-比陶——Dostojewski
  Agnieszka Podsiadlik阿格尼兹卡-波德斯阿德里卡——Girl
  Piotr Ziarkiewicz彼得-齐亚奇维茨——Trebacz
  Marta Waldera—— Aniela's Daughter-in-Law
  Kai Schoenhals——Aniela's Neighbour
  获奖情况:
  2007年波兰电影节观众奖、最佳女主角、最佳音响、影评人奖
  2007 Polish Film Festival, Poland.Audience Award, Best Actress,
  Best Sound, Critics Award
  可能因为平时不怎么看这类影片,感触还蛮深的,不错的片子.
  我是个懒人,不想打影评之类的,而且边猜边看,只看懂了大概,故选取几篇网友的评论:
  (一)
  总有一天,生命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褪去浮华的外表,只剩下最本质和内核的东西,比如死、衰老、幻灭,生、孤独和爱.哪管你曾经是一手遮天,倾国倾城,还是平常庸碌,绚烂美丽或寂静安然.
  人人都是怀着孤独而来,怀着孤独离开.
  《死期将至》,我知道这会是一个我喜欢的电影.如果我没有猜错,它是关于一个人老得不能再老的人,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故事.如果我没有猜错,它应该是寂静的,缓慢的.如果我没有猜错,它没有太复杂的情节用以讨好观众的浅表观感.如果我没有猜错,应该有一些关于“生”的鲜活、明亮而美好的东西在里面.如果我没有猜错,它会有一些美丽的、摇曳的、怀旧式的光影片段.
  我坐定的时候,已经开场了几分钟.黑白画面.寂静的老房子.那个老太太一个人坐在窗前饮酒.小小的一杯,她一口一口地慢饮,一搭一搭跟她面前唯一的生灵——一只狗费拉说着话儿.果然像我猜得那样.
  你知道她有多老吗?满头银发,沟壑纵横的脸,端酒的那只手微颤,干枯、消瘦,遍布老年斑.“满头银发悲白雪”.我知道,如果我一上来就是怜悯而不是思索.那我就失了水准了.况且,谁又该怜悯谁呢,你和我,和他,我们大家,都会有那么老的一天.
  老人,老狗,老酒,空房,独院.她所有的人生都在这座空房子里了.包括回忆、伙伴、亲人、财产.人生就是这样,先前是在加,后来只是一味减.走着走着,许多许多的东西都散尽了,只剩下了这些.谁也不会比谁更多一些.
  这个相对封闭的小世界,一窗之隔的是完全与她无关的人生.一个霸道的富人,一个儿童音乐俱乐部.他们并没有交集.老太太对于她的两群近邻,通常扮演旁观者的角色.有时候老太太会拿起她的望远镜,默默地观看这两家唯一的近邻.咒骂,抑或微笑欢愉.
  单从影片来看,这是个极为聪明睿智的老太太.有着可贵的知性气质和高贵品格.未必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但言语之间不乏通透和幽默.比如她把酒熟稔地递给那只狗费拉喝,说:“这就是我们合得来的原因”.比如她跟小男孩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对话.
  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们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感情.”这句话好极了.人的孤独从来没有出路.可是人的快乐还是离不开分享和碰撞.人在一个能带来价值认定的环境中,孤独感会少一些.从这个意义上来,老太太十分地孤独和寂寞.
  总得有什么东西作一个出口,让一个人的孤独得到适度的、轻微的拯救.前半段的老太太的内心盛满孤独与寂寞.这种孤独强大但并不绝望.有着对曾经逝去的美好风华的回忆作伴,它甚至有了安宁享受的意味.但她总还是希望以亲情为出口弥补因等待死亡而带来的强大的虚无.
  这个时候这个老太太的惟一聆听者就是一只狗.我觉得狗是有隐喻的.这只狗属于“失语者”,狗如果有自主思想,会思考,说不定又是另外一个无法沟通的东西.狗身上忠诚、驯服的特性抚慰人的孤独.而恰恰是狗思想和语言的欠缺成就了狗抚慰孤独的可能.当然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多少是让人绝望的.
  而儿子和孙女为代表的亲情阵营的不可沟通性是对帕斯卡尔那句话更悲凉的证明.尤其是孙女.小女孩和老太太的对比十分精彩.七宗罪里小女孩犯的至少有三条吧,饕餮,贪婪,愤怒.那个小演员在饕餮的时候,那副痴肥愚蠢的模样,传神极了.当然这么分析有点歹毒,人家毕竟是个孩子.但这些并不能消除观众对这个只知道吃和索取的小姑娘人生的担忧,我想有不少观众会像我这么想吧,与其做这样除了少年芳华其他都无可救药的小姑娘,还不如做她拥有高贵而宁静的灵魂的垂死的老奶奶呢.老太太的心里怕是也早已这么想:指望这个小女孩还不如指望那只狗呢.
  老太太人生最牵挂的是亲情.也是这个唯一的儿子给老太太造成最沉重的打击.这家伙背着老太太差点把老太太视为珍宝的房子卖给觊觎已久的富人,这还不算什么,致命的是儿子的言语之间对深爱他的妈妈颇多厌弃.遭到自己人世间最在乎的人的遗弃,这足以给任何人造成痛不欲生的幻灭感,何况这个人,还是身体发肤受之于她、殷殷牵挂几十年的儿子呢?于是老太太在万般绝望之下,动了轻生之念.
  “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我看见暮色在白日提前降临,帷幔缓缓飘动,躺在床上打算把自己交给死亡的人,如深海般悲伤和宁静.
  可是最后,生的坚韧到底是战胜了生的幻灭.也许不止是经受致命打击的老太太.人的一生何尝不是无往而不在幻灭和坚韧之中博弈和挣扎.每有放弃,人生便行入黑暗.每有坚持,道路便重获光芒.还有什么比生本身更强大、更值得坚持和鼓掌的事情呢.
  老太太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她从床上一跃而起.带着复苏后的力量,带着依然如影随形的孤独.把最后的那段日子过得漂漂亮亮.
  电影看到中途.
  老太太一个人颤颤巍巍地给自己弄食物,泡杯茶,端着他们上楼.偶尔打开窗户,拿起望远镜看看对面儿童音乐俱乐部的孩子们唱歌跳舞.
  我面带微笑.看得很享受.
  我很喜欢里面那所大房子以及花园.
  是的,我很想过这样的生活.要很多书.一些酒.也许需要一只狗,也许不需要.不需要人群,要一只电脑.要有网络.可以老,可以很老,但不要老到成为世界、亲人及自己的负担.
  如此安安静静.
  这个骄傲的老太太快结尾的时候干了件漂亮事.她打电话拒绝了她儿子.是拒绝,不是痛骂,心若死了,倒也全然用不上刀子一样的语言了.然后颤巍巍地跑到那个儿童音乐俱乐部,把自己的房子无偿捐赠给了他们,当然,还留了一堆珠宝首饰用于修缮房屋.聪明人做好事通常都是做到头的,你看她赠房子不说,连装修款都给留好了.
  影片到这里,因为孤独和被至亲的人遗弃, 老太太的举止反倒突破了血缘伦理,向真正的自主选择迈进,何其通透而潇洒?
  这一切似乎很圆满,也许到了要散场的时候了.那个调皮的小男生在楼下仔仔细细地沏茶,然后高高兴兴地端上来给老太太喝.这个由年轻的充满希望和未来的生命擎着的这杯茶,如此滚烫.这让人想起刚开场的时候,老太太每天很用力地端到楼上用早点的那杯茶,回回都颤巍巍地凉了.
  热茶依然滚烫,如小男生的少年风华.
  不相干的少年人,带着陌生而又亲近的关爱和温情,隔着一扇未开启的门,到底还是亲眼看到老太太的生命流逝.
  小家伙在门外哭.
  我也叹气.
  要结束了.
  老太太的生命以及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