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A在x轴上,点B在y轴上,线段AB的中点M的做标是(3,4),则AB的长,为什么是10?答案10是怎么算出来的 、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6/17 15:54:18

点A在x轴上,点B在y轴上,线段AB的中点M的做标是(3,4),则AB的长,为什么是10?
答案10是怎么算出来的 、

因为:点A在x轴上,点B在y轴上,线段AB的中点M的坐标是(3,4)
那么:点A坐标是(8,0),点B坐标是(0,6),
线段OA=8,线段OB=6
在直角三角形OAB中,OA²+OB²=AB²
即:8²+6²=10²
所以:AB=10

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一条长度为2的线段AB,点A在y轴上运动,点B在x轴上运动,且保持线段长度不变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一条长度为2的线段AB,点A在y轴上运动点B在x轴上运动且保持线段长度不变,线段A 设点A在x轴上,点B在y轴上,线段AB的中点M(2,-1),求线段AB的长度.需要解题过程,谢谢! 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一条长度为2的线段AB,点A在Y轴上运动,点B在X轴上运动,且保持线段长度不变,线段AB上的点P分线段AB所成的比为1:2,求点P满足的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一条长度为2的线段AB,点A在Y轴上运动,点B在X轴上运动,且保持线段长度不变,线段AB上的点P分线段AB所成的比为1:2,求点P满足的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一条长度为2的线段AB,点A在y轴上运动,点B在x轴运动,且保持线段长度不变,线段AB上的点p分线段AB所成的比为1:2,求点p满足的方程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x轴上,且A(4,0),点B在y轴上,且B(0,4) .(1)求线段AB的长(2)若点E在线段AB上,OE⊥OF,OE=OF,求AE+AF(3)在2的条件下,过点O作OM⊥EF,交AB于点M,是确定线段BE、EM、AM的数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x轴上,且A(4,0),点B在y轴上,且B(0,4) 1、求线段AB的长 2、若点E在线段AB上,OE⊥OF,OE=OF,求AE+AF 3、在2的条件下,过点O作OM⊥EF,交AB于点M,是确定线段BE、EM、AM的数量关系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x轴上,且A(4,0),点B在y轴上,且B(0,4) 1、求线段A B的长2、若点E在线段AB上,OE⊥OF,OE=OF,求AE+AF 3、在2的条件下,过点O作OM⊥EF,交AB于点M,是确定线段BE、EM、AM的数量关系 已知线段AB的长为2r,点A在X轴上移动,点B在y轴上移动,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3/4x+6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点P是线段AB上一动点第15题,如图所示,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4/3x+4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点C为y轴上一动点(点C与点B不重合).点B'是点B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连接AB'.⑴求点A,B的坐标⑵求线段AB的长度⑶当点C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x轴上,点B在第一象限,∠OBA=90°,AB=4,OB=3,点M是线段OB上的动点, 如图,在直线坐标系中,直线y=-4/3x+4与y轴,x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AB=5.点C的坐标为(-2,0),点P为线段AB上一点,点Q为x轴的负半轴上一点(在点C的左侧),且AP=CQ,PQ与线段AC交于点E.当点P为线段AB的中 在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坐标原点,直线AB平行直线y=x,且与x轴交于点A(-3,0),与y轴交于B点,点M、N在x轴上,(点M在点N的左边),点N在原点的右边,作MP⊥BN,垂足为P(点P在线段BN上,且点P与点B不重合),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坐标原点,直线AB平行于直线y=x,且与x轴交于点A(-3,0),与y轴交于B点,点M,N在x轴上(点M在点N的左边),点N在原点的右边,作MP⊥BN,垂足为P(点P在线段BN上,且点P与点B 一直一条长为6的线段两端点A.B分别在X.Y轴上滑动,点M在线段AB上且AM:MB=1:2,求动动点M的轨迹方程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线段OA,OB的长(OA<OB)是方程x方-18x+72=0的两个根,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在线段OC上,OD=2CD.①求点C的坐标②求直线AD的解析式③P是直线AD上的点, 长度为5的线段AB的端点A在X轴上移动,端点B在Y轴上移动,则内分线段AB成3:2的点P的轨迹方程?有没简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