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姓名字号是怎样产生的,并举例大神们帮帮忙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5/14 10:04:32

古人的姓名字号是怎样产生的,并举例大神们帮帮忙

姓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22个姓.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学者又从《说文》、《山海经》、甲骨文、金文等较古的文献中整理出几十个古姓(约59个,章太炎得52个,他人又从金文中得嫘等7个),这样加上原有的也不过80几个,可以想见,这只是远古实际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时候的姓决没有我们今天讲的“姓”多.我们这里可以罗列几个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姓的数字. ①北宋以后的封建社会,长期作为儿童识字读物的《百家姓》(北宋钱塘无名氏编)共收入502个姓氏(其中单姓342个,复姓60个.开头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②宋代郑樵《通志·姓氏略》中统计古代姓氏共有1745个.③明代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据当时户部所藏户籍编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个.(开头曰:“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④清代康熙帝亲自审定《御制百家姓》,(开头曰:“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冉季宗正,游夏文章……”)⑤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姓氏辨误》中说古姓氏有5129个.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学者阎福卿等曾编辑出版过《中国姓氏汇编》共收姓氏5730个.其中单姓3470个,双字姓2085个,三字姓163个,四字五字姓12个.台湾省也出版过《中华姓符》共收姓氏6363个,但里面有异体字重复收入的情况.⑦据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员会汉字处1984年的抽样调查及有关专家的估计,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个以上.(气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王大良编《当代百家姓》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认为:目前,我国常用的姓约400个,按当时人口数算,前100个姓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周熊金陆,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顾侯郎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这100姓占全国总人口的87%以上.其中李王张刘陈5姓就有3亿多人口.李8700万、王8000万、张800万、刘6000万、陈5000万.全国各城市的大姓情况也不一样,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张王陈李徐朱周吴刘沈.)这个数字跟我们前面说的所谓远古即有的纯正的“姓”相去太远了. 氏 氏古代同一族中子孙繁衍多了,分成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一支又有一个特殊的称号,这种特殊的称号就是氏.《季氏将伐颛臾》中季康子,是当时鲁国的大夫,鲁哀公的权臣,被称为季孙氏;《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只有名“丁”而无氏庖者,厨师也;《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位名为孟的优伶.由贵族有氏,而贱者有名而无氏,可以看出古代贵族男子称氏,用来别贵贱.同时用氏可以封国封邑.例如《崤之战》中的原轸,因受封于原,才改本氏“先”称原轸的;再如《屈原列传》有屈原“楚之同姓”意思是说屈原本与楚王室同姓,后因祖上受封于”屈邑”,所以又以屈为“氏”;此外还有以官名为氏的,以所居地为氏的,例如《五蠹》的页下注解中有“共工”传说为上古主百工事的官,其后人以官为姓,《崤之战》中有秦军统帅百里孟明视,其姓百里就是地名.以技为氏或以祖先的字,谥号为氏的, 也是有的. 名 按《礼记》所记古人取名应该是“幼名冠字”小孩子生下来三个月由父亲取“名“名是幼时由长辈所起,供君父等尊者和长辈呼唤的,上古时期的商代,往往以某生日给起名,当时最流行的风俗之一就是以干支命名,周取代殷商后,隶主贵族更把人的出生时神秘化.据说人命名时应遵守的礼仪有信象类假,所谓信就是如鲁公子出生时手里有纹类似友字于是名友.所谓象,如孔子出生时脑袋像土丘,于是名丘.所谓类,即生子与其生父有某处相类似,如齐桓公太子与桓公生日相同生子就以同命名.所谓假,如孔子儿子出生时,鲁君派人送鲤鱼来贺于是名鲤.战国时期,人们用灼龟卜兆的方法命名.但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如男取女名,详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荆轲刺秦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徐夫人即姓徐名夫人.此外还有在姓名之间加某个衬词,像教材中提到的烛之武,孟施舍,申不害.之施不都是姓与名之间加的衬词. 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与补充.名与字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名与字意思相同,战国诗人屈平,字原,平与原是同义词.三国时大将周瑜,字公瑾,瑜与瑾都是美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字子固,巩与固也是同义词.(2)名与字意思相反.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字子明,蒙与明意思正好相反.南宋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与晦语义相反.(3)名与字语义相关联.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字笠鸿,有渔翁戴笠的意思.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而大鹏展翅就是飞.(4)名与字取自古书古典.三国时曹操,字孟德,是丛《荀子》中“夫是之谓德操”中而来的.古代在男子“字”的前面加个“子”,表对男子的尊称,如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瞻.用“元,公,德,文”等褒义词起字,表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例如:桃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刘备,字玄德.在贵族女子“字”的前面往往加上“姓”. 号 号也叫别号或别字.号与字不同,字是成年是举行冠笄礼时,由来宾中的尊长代取的,用以表德,它与名有一定的联系.号往往即兴而起,不一定和名之间有联系.但号往往用一些漂亮或高雅的字眼,因此号又俗称雅号.如李白,自号青莲居士;王安石,晚号半山.我国古代文人别号举例: 五柳先生——晋·陶渊明 青莲居士——唐·李白 香山居士——唐·白居易 东坡居士——宋·苏轼 六一居士——宋·欧阳修 幽栖居士——宋·朱淑贞 九华山人——唐·杜荀鹤 半山老人——宋·王安石 山谷道人——宋·黄庭坚 淮海居士——宋·秦观 白石道人——宋·姜夔 石湖居士——宋·范成大 后山居士——宋·陈师道 芦山居士——宋·张元平 易安居士——宋·李清照 清真居士——宋·周邦彦 衡山居士——明·文征明 六如居士——明·唐寅 温陵居士——明·李贽 柳泉居士——清·蒲松龄 谥号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们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平的作为,给予的一种称号.(1)用“文武昭景宣惠元平康明”表褒扬;(2)用“灵厉炀”表批评:历史上的周厉王,暴力且多疑,“防民之口,甚与防川”,故谥号“厉”;(3)用“怀慰哀”表哀怜,《屈原列传》中的楚王,屡次被张仪等欺骗,客死于秦.令人哀怜,故谥号怀.(4)一些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亲友门人也给谥,称私谥.注·给人谥号,一般在下葬之时,也有死后一段时间才追赠的.例如《五人墓碑记》中的周顺昌,死后“赠谥美显,荣与身后”,周顺昌死于明熹宗之时,崇祯皇帝即位后才追赠谥号. 庙号 汉代时,有功有德的皇帝还有庙号.称祖称宗,每一朝或代的第一个帝王常称“太祖”“高祖”或“世祖”.唐以前,对殁世的帝王,多称谥号.唐以后,多称庙号. 文人书斋名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文人书斋名举例: 刘禹锡——陋室 诸葛亮——茅庐 杨雄——玄亭 陆游——老学庵 蒲松龄——聊斋 张溥——七焚斋 刘鹗——抱残守缺斋 梁启超——饮冰室 鲁迅——绿林书屋 闻一多——何妨一楼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柳亚子——羿楼 梁实秋——雅斋 孙梨——耕堂 姚雪恨——无止境斋 杨树达——积微居 丰子恺——缘缘堂 梅兰芳——梅花诗屋 冯友半——三松堂 王力——龙虫并雕斋 阮章竞——苦噪楼 陈恒——励耕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