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一个问题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其现实意义如何?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5/06 01:30:15

关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一个问题
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其现实意义如何?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其内容包括:(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什么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识及多样性
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关系对世界本质的理解.
世界上的具体事物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各有其质的规定各有其存在价值和地位,这是世界的多样性(“多”);千差万别的事物又有其共性,这是世界的统一性(“一”).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有共同的本质,这是一元论.同时认为统一性不能脱离多样性,认为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性,统一性离不开多样性;多样性是具有统一性的多样性,受统一性规范,多样性离不开统一性.这就是说多中有一,一中有多;个别中有一般,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统一性使世界具有秩序,多样性使世界充满活力.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一般与个别的统一就是秩序与活力的统一.有秩序无活力事物是僵死的,有活力无秩序事物是混乱的.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就是秩序和活力统一的社会.僵死的专制主义和无序的无政府主义是不合乎世界本质的,自由和秩序的统一是理想社会的应有状态,因为它和宇宙的本质(一与多统一)相契合的.法律和其他社会制度应以实现自由和秩序的统一即正义为根本价值目标.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
多样性的万物具有统一性本质,那么这个统一性本质是什么呢,是物质,还是意识?这问题又回到了我 们在第一章第一节讲“世界观”概念时遇到的问题了.在那里,我们从“黑马”等万物中抽出了万物的最大共性存在,也就是这里所说的统一性东西,那时我们就提出万物的最大共性 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认为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万物最大的共性,即统一性的本质是物质,而不是意识.哲学家为什么会对作为万物的最大共性,即“一”有相反的看法,如唯物主义认为“一”是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一”是精神.原因我们曾讲过一些.这里再指出这一分歧产生的原因:当把“一”看作万物中最低级的东西时,这“一”是物质,当把“一”看作万物中最高级的东西时,这“一”是精神;当把“一”看作抽象思维的内容时,这“一”是物质,当把“一”看作抽象思维水平的标志时,这“一”是精神.唯物主义从低级的(基础的)和内容的角度来理解“一”.所以认为“一”是物质的.这种理解无疑是有它的真理性的.
总之,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的,统一性的本质是同意识相对立的物质.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问题,恩格斯说过这样的话:“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的持 续的发展来证明的”(《马恩选集》第3券,第83页)恩格斯说明了证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说明了证明的途径是哲学和科学.我们认为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1.感觉证明.
感觉证明是列宁的思想.列宁说“接受或者抛弃物质概念这一问题,是人对他的感官的提示是否相信的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第266页)我的感官感觉到火是 热的,不是冷的,我相信这一感官提示,就会承认火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相信”是个态度问题,所以对世界本质是物质的思想也同“态度”、“信念”有关.“态度”、“信念 ”是价值,因而唯物主义也和价值有关.
2.实践证明.
人的实践是改造外部对象.在实践中你按外部对象的本性、结构和规律办事,就成功,否则就失败,这证明外部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的,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3.科学证明.
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证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现代科学揭示宇宙天体是物质.物理学揭示微观粒子是物质的.生命科学证明生命、人是从无生命的物质发展而来的,精神是人 脑的机能.唯物史观证明社会历史的本质是物质的.因而,科学成果证明着世界统一于物质.
4.哲学证明.
世界统一于物质是个哲学命题,哲学是面对整个世界的,而科学是面对局部世界,科学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只具有部分的、特殊意义.因而对这一原理必须进行 哲学证明.哲学证明的主要工具是辩证法.辩证法的特征在于对立中把握统一.我们所能看到的,用科学方法发现的物质形态都是有限的、相对的、部分的、特殊的,我们的感觉和科 学能证明它们是物质的,辩证思维能帮助我们把有限上升到无限,把相对上升到绝对,把部分上升到整体,把特殊上升到普遍,从而证明“整个世界”(不是“局部世界”)统一于物质.这样以来唯物论就依赖于辩证法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要把物质理解为个别的东西,不需要从个别过渡到一般,因而可以不要辩证法,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共性、一般是客观的、物质的,这就必须要辩证法了,因为要从个别向一般,从有限向无限过渡,这过渡所需之舟就是辩证法.辩证法成为唯物主义的渡河之舟.因而,辩证法本身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就成了关键性的事了.一般唯物主义要解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则要从一般和个别统一的角度解释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因而离不开辨证法,反过来说,辩证法主要是与精神和物质关系,一般和个别关系相关.
以上前三点证明都是从特殊的层面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最后一点是从普遍与特殊关系上的证明.这些证明从不同的侧面、层面表明了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这一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和人生观意义
1.理论意义.
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心的.
2.实践意义
1.既然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既然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中的统一性,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把集中统一和灵活多样结合起来,把纪律和个性结合起来,把秩序和自由结合起来,反对专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反 对僵化和无序.
3.既然物质是运动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把发展和稳定统一起来.
4.既然物质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重视和珍视时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作好工作.
5.既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
3.人生意义
1.冷慧与热慧双举.
既然世界是物质的,那么就要以冷静、清醒、客观的态度对待世界和人生,这种智慧叫冷慧;既然人的意识、精神具有相对独立性,那么应以热烈的情感,创 造世界的精神投入实践和生活,实现理想,成全自我这叫热慧.唯物主义给人的是冷慧,物质世界不相信眼泪.唯心主义给人的是热慧,辩证唯物主义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把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统一了起来,其所给予人的启迪就是冷慧和热慧双举.
2.健德与顺德相资.
既然世界是物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人要顺应物质世界,要在物质世界面前顺从而不违逆,谦虚而不狂妄,敬畏而不玩世,这叫顺德.既然物质是运动不息,健动不止的,人就要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建功立业,开物成务,这叫健德.既然物质和运动是统一的,那么人就应顺健相资.《周易》中乾卦的本质是“健”.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本质是“顺”.“坤,顺也”(《周易·说卦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自由与节制并重.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运动不需要上帝之手 推动,这叫“自己运动”.“自己运动”就是自因自本,这一宇宙本质所启示与人的价值理念就是“自由”,人应以自由为至高价值.同时,物质运动又有时空秩序,有自己的空间位置和范围,有自己的时间顺序,不能随便越过时空秩序,这启发人要有所节制.节制为古希腊四大美德之一.物质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因而人要把自由和节制两种价值结合起来.
4.瞬间和永恒互渗.
物质运动在时间上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时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有限中包括着无限,无限体现在有限之中.因此,人应在自己的有限生命中追求无限,在瞬间中追求和体验永恒.不应为个体生命在时间上的短暂性和不可重复性而悲观,要认识到有限中有无限,在有限的生命时间中实现永恒价值,追求不朽.离开无限的生命是缺乏意义的空虚的;离开有限生命追求无限和不朽不仅不实际,而具有否定生命走向邪教的危险.
5.奋斗与静穆兼得.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不舍静,静中含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这一哲理启迪人们应当兼具两种精神境界,即奋斗境界和静穆境界.奋斗境界由物质的运动属性下惯于人而得.上天之道,於穆不已,人要不断奋斗,在奋斗中提升自我.静穆境界是由物质的相对静止属性下贯于人而得.它要求人要静穆恬淡,怡然自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静穆之境也.奋斗境界中的人如战将,静穆境界中的人如仙佛,各有胜场.前者如鲁迅、毛泽东之人格境界即是,后者如陶渊明、朱光潜、沈从文之人格境界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