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5/06 00:30:41

儒林外史中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耿介之人.喜欢学问,淡泊名利,自由散淡.还很孝敬老母,对邻居也很好.

《儒林外史》一书一共出现了一百多为人物,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来揭露封建科举制的种种弊端,讽刺封建人物的种种丑态。可以说全书大多数人物都是反面的了,但还是有一位正面人物,就是《儒林外史》之第一人——王冕。
王冕出生贫寒,从小受地主官吏的压迫,无钱上学便给人放牛,在放牛事偷空读书。后来喜欢上了画荷花,便在放牛的时候自学画荷,居然这一画就画出了名气,而且不到二十岁天文、地理、经史的大学文...

全部展开

《儒林外史》一书一共出现了一百多为人物,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来揭露封建科举制的种种弊端,讽刺封建人物的种种丑态。可以说全书大多数人物都是反面的了,但还是有一位正面人物,就是《儒林外史》之第一人——王冕。
王冕出生贫寒,从小受地主官吏的压迫,无钱上学便给人放牛,在放牛事偷空读书。后来喜欢上了画荷花,便在放牛的时候自学画荷,居然这一画就画出了名气,而且不到二十岁天文、地理、经史的大学文无一不贯通。真是天资聪明且勤奋好学。
他自视清高,亲见官们压榨百姓不愿与其为伍,便学着屈原头戴高冒身穿阔服,知县知他荷花画得不错请他画荷,先用帖请,他回绝。后来知县亲自下乡来找他,他也装病不见。一个小小的王冕居然怠慢了知县,知县当然火了,要捉他,但他惹不起但躲得起,然后背井离乡逃到了济南。这个也算“威武不能屈”吧!他淡薄名利,很多人见他有才气都要他去考官,他都回绝了,后来元亡明建,朱元璋也知他有才,亲自聘他去做官也被他回绝,但皇帝多次相聘,他盛情难却,最后又只有躲了。

收起

王冕之所以是作者赞扬的真名士,不为学识高超,通今博古,也不为事母至孝,而在于他无视权贵,不求名利。这正与后文那些考不中功名,又好攀结权贵,喜吹牛慕虚荣的假名士相对应。作者写王冕“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到处顽耍,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是描绘他率真随和,听凭天性,不似俗儒装腔作势,言不由衷。写他“屈不过秦老的情……用心用意,画了二十四幅花卉,都题了诗...

全部展开

王冕之所以是作者赞扬的真名士,不为学识高超,通今博古,也不为事母至孝,而在于他无视权贵,不求名利。这正与后文那些考不中功名,又好攀结权贵,喜吹牛慕虚荣的假名士相对应。作者写王冕“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到处顽耍,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是描绘他率真随和,听凭天性,不似俗儒装腔作势,言不由衷。写他“屈不过秦老的情……用心用意,画了二十四幅花卉,都题了诗在上面”送与危素,却又不署名,是描绘他吟诗作画只为自己喜欢,不似假名士沽名钓誉,钦慕官僚。这种超凡脱俗的心态,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具体的表现就是“出世”,而“出世”又即“出仕”,也就是不做官。做官原与科举、八股文没有必然联系。如王冕,作者写明庭派员“征聘”他出来做官,这和科举无关,王冕仍然不应。依我之见,人说吴敬梓全书主旨是抨击否定科举制度,并不确切。科举只是做官荣身的一条渠道,而作者否定的是整个官场,乃至整个名利场,无论你是否科举出身,看后文那些吟风弄月的假名士便知。他借王冕母亲之口说出:“做官怕不是荣宗耀祖的事,我看见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场”,正是抒发此意。当然对平民来讲,科举是挤进名利场最正规、最有盼头的道路,而明清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又是那样荒唐可鄙,如作者借王冕之口说的“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自然“当仁不让”地成为作者攻讦矛头的最好靶子,这是后话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