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帮网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语文教学:提升作文抓“两感”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5/15 08:32:12 体裁作文
语文教学:提升作文抓“两感”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语文教学:提升作文抓“两感”作文

 

提升作文抓“两感”

程予东

 

 参与批阅作文的老师或许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作文语言干巴,选材狭窄,感情作态,思想单薄,好文章凤毛麟角,平庸文章俯拾即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有人会说,他们读书太少,积累不足,这有一定道理,不过读书多的人文章一定写的像样吗?非也。有人会说,他们生活面很狭窄,每天三点一线,哪里有什么新鲜东西可写?这话也有一定道理,但是记者生活面很宽吧,但是他们写的东西还不是报道一下事实,发生了一些什么事件。

 

 个人觉得这都不是主要原因,学生作文不理想的核心问题是缺少两感。哪两感呢?它们分别是感觉和感悟。感觉属于情绪、感情方面,而感悟属于思想、识度方面的。写文章必须有小感觉。天下雨是陈述一种事实,而天流泪就是传递一种情绪。每个人都有感觉的,十四五岁学生感觉应该更为敏感丰富才是,它们可能是细密的、柔软的、可惧的、新鲜的、羞涩的、骄傲的、胆怯的、敞襟的、密闭的、吸收的、排斥的……有着这么的内心为什么不能把它写出来呢?即使写出来也只是结论,用情绪统一的形容词,像高兴、悲伤、自卑、骄傲等等,这些结论性的形容词给人感觉就是抽象的,不形象的。看来不是学生缺少感觉的能力,而是缺少把这种感觉形诸于形象可感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能力。我们语文老师要调动学生关注表情加表情加动作加语言加心理的表达,关注学生描写能力。描写性的语言背后应该站着一个人,语言的皱褶处渗着个人的情感思想。有的学生描写很漂亮,也生动,细腻,比喻拟人还挺熟练,但是你读完后内心却没有一点触动,这是因为漂亮的语言下面根本没有点及到生活的意义,只是感官上不错而已。不贴着“心”来写,不贴着“人”来写,文章是没有活气的。

 

 感觉从内心出发,不仅是对自我心声的倾吐,是对他人内心波澜起伏的体察,还是对植物、动物等一切客观物象的情感投递。用多情的眼看世界,感觉也会变得更加敏锐。

 

 有感觉的文字自然具有了情感的温度,所谓作文以情动人莫不是调动了感觉参与的结果。

 

 如果说感觉属于感性,那么感悟则属于理性。感觉打动人,感悟启发人。感悟属于思维品质。我们知道拥有良好思维品质的学生,他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会品咂文字里流淌的情愫,发现文章里作者情感流动的过程呈现的方式,就会明白作者为文的意图,就会自觉观照自我人生的过往和正在行进的生活,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等等之间的关系。拥有良好品质的学生即使在熟悉的寻常事物里也能见到别样的风景,因为他获得的是心灵深处的喜悦,有不一样的见地,就会有搦管一吐为快的冲动。缺失思维品质的学生不但无法洞悉别人文字背后的隐喻,即使见到新奇的事物,撩拨起的也多是感官的刺激,不会进入精神的审美领域,写出的东西共性十足,面目相似。读来乏味可厌。

 

 感悟即发现,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从个别看出一般规律来,窥一斑而知全豹,知其然能探究其所以然。感悟能力强的学生一般不会盲从,他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有人说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话是有道理的。因为提出问题本身就告诉我们他有发现问题的能力。

 

 翻阅不少地市的作文,大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写,写出真情实感。这就启发我们学生要参与生活,体察人情冷暖,破译物象隐喻,贴着内心来写,写出感觉和感悟来。此外,老师批阅考试作文比较关注的是开头结尾,开头点题(用扼要的话把谈话或文章的中心意思提示出来—写作意图),结尾扣题(深化中心、提升中心或再次强调主旨),这两个地方就直接体现着考生的感觉尤其是感悟能力。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afb4960102voou.html 

篇一: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学案:

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地叫出来,惊得所有的浴客都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同学。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和你的同学看见,..............................................叫你没面子,哪料到这么巧??”同学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我的回答是那样的响亮,因为我没............

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父亲并抱愧于父亲。我明白父亲下岗后为何白天睡觉了,那是为了积蓄晚间为人擦背的精力。

(《父亲》)

技法鉴赏: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描写了两个富含深情的细节:一是身体瘦弱的父亲与那个让父亲擦背的身体肥硕的人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劳动的艰辛,表达儿子的心疼与自责;二是在浴池里父子目光相遇时,儿子高声叫“爸爸”与父亲脸红的对比,表现出父亲对给“儿子”丢脸的愧疚,突出儿子的惊讶、抱愧。整个场景对比鲜明,形象饱满。

技法指导三:托物抒情

托物抒情,就是借助某种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具体方法有三种:

①借景抒情。描写自然景物时,融入自己的主观情调,通过景物色调、声音、光线、动静的安排,表达人物的主观情感。

②渲染气氛。通过对阴雨、风雪等富有氛围、特色突出的天气的描写,或对绿树、碧草、红花等色彩鲜明的景物的描写,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追求震撼人心的情感冲击力。

③托物喻人。借描写青松、白杨、小草、野菊等事物,极力赞美或贬抑它外形、精神上与某一个人或一类人相似的特点,借写事物,抒发对人的情怀。

【文例】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明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狂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进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冯骥才《黄山绝壁松》)

技法鉴赏:作者以崇敬的心情描述黄山绝壁松于荒峰野岭、悬崖峭壁,与山险莫测的绝境搏斗风雨的矫健与强悍,表达了自己对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进与自信的生命理念的赞扬与追求,是托物抒情的妙笔。

技法指导四:修辞抒情

修辞抒情,就是借助某种修辞手法抒发情感,具体方法有三种:

①博喻明情。同时用若干个比喻描写一个对象,交经织纬,细致缜密,情感洋溢。

②排比激情。用饱含浓郁情感的排比句,从不同侧面描写、赞扬、批评同一对象,激情澎湃。

③夸饰溢情。借助夸张手法,描写事物或直接抒发喷涌的激情。

【文例】爱读书的人,心胸比天空还宽阔;爱读书的人,心灵比白雪还纯净;爱读书的人,情感比泰山还厚重;爱读书的人,思想的脚步无拘无束,理想的天空无边无际。

爱读书的人,灵魂的后院会有一个美丽的后花园,那里四季如春,奇花异草,佳木成荫,繁花似锦,果实飘香??当我们倦了、累了的时候,退到这里来,暂且远离红尘,可以听小说家讲故事,可以听诗人朗诵,也可以听散文家诉说衷情??在这里,每一朵鲜花都可以是一首诗,每一个果实都可以有故事,每一抔泥土都可以酝酿出一个美丽的童话??生活很繁杂,灵魂很劳累。在这时,爱读书的人,就会给自己营造出这样一个心灵花园,放纵心灵,回归原始。

(重庆考生《书与人》)

技法鉴赏:考生采用比喻、排比的方式,在议论中抒情:

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师点拨:主人公是一个普通劳动者,这就提醒我们要关注现实生活,发现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的精神世界。老计的身上,闪烁着普通劳动者安于使命、坚守岗位、坚韧执着、默默奉献、尽责敬业的精神光芒;老计的庄重敬礼,还体现了彼此尊重、积极沟通的意蕴。

这是一则富有生活化的材料,考生很容易联想到自己身边的很多“老计”,如自己的老师、父母,学校的工友等,他们身上可能都会闪耀着与老计一样的精神光芒。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物中选取一个自己最熟悉的、最容易写出真情实感的人物,通过典型的细节、情感化的语言,写一篇情感浓郁的美文。

佳作展台:

父亲·老牛·麦地

北京考生

五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也煎熬着我疲惫烦躁的心。没经父母同意,我就放弃了高考。父亲并没有像母亲那样数落我,只是沉默了好大一会儿。这并不让我觉得奇怪,父亲就是这样的老实巴交。很多时候,我甚至看不惯他——村里像他一样的壮劳力,都怀着淘金的梦想到城里打工去了,哪像他,一直默默地守着贫瘠的土地,守着贫穷的乡村。在这点上,父亲犟得很,就像一头牛。对,牛!父亲就属牛!

“去喂牛,准备跟我去麦地。”父亲一边在桌子腿上磕着鞋上的土,一边对我说。我哪喂过牛?这样想着,我走进牛棚,端了一筐草,倒在牛槽里。老牛很大声地打了两个响鼻,似乎对我很不满。

“哪能这样不精心?”父亲走过来,用双手把稻草从牛槽里捧到筐子里,并仔细地搜拣起来,不一会儿就从稻草里挑出几片塑料纸和几个小石块。然后父亲又把稻草倒在一个大盆里淘洗,再沥干净了水才倒在牛槽里。父亲拍拍牛背,说:“好了,吃吧,伙计,吃饱了咱去麦地。”牛似乎真能听懂父亲的话,对着父亲眨巴了一下眼,慢慢嚼起来??

我牵着牛,父亲拉着车,向麦地走去。整个麦地像是金黄的大锦缎。一阵阵热风吹过,麦地里掀起一波波麦浪。父亲开始割麦了。他弯下腰,左手搂住麦子,右手挥舞镰刀。晌午,父亲把麦子扎成捆儿放到车上,很快装满了车。我向麦地一望,发现他并不是紧排着收割,而是先收割熟好的麦子,暂时留下的是一块块还泛绿的麦子。我这才明白父亲为什么不用收割机。只要是他收割过的地方,都只留下整齐的麦茬。

要走了,父亲在后面驾车,老牛在前面拉车。上坡时,父亲吆喝着,说是吆喝,倒不如说是给牛鼓劲,因为那简直像是欢快的歌唱。而牛,也哞哞地叫着,把绳索拉得更紧了。

终于上了坡。父亲对我说:“爹是农民,牛和麦地,是我的活。”牛似乎听懂了父亲的话,又哞哞地叫了两声,仿佛说:“可不,耕地也是我的活。”

我不由得肃然起敬。父亲啊,你是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可你一直坚守着农民的职责,热爱着自己的岗位,精心于自己的事业。可我作为一名学生,却连你养的牛都不如呢。我一定重回学校,收割好我自己的麦地??

蓦然回首,我发现麦地、老牛和父亲,是一样的质朴的肤色??

技法鉴赏:考生用朴素的语言,展开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刻画了父亲安于使命、默默奉献、质朴乐观、尽责敬业、认认真真的劳动者形象。文章情感浓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摹写自然事物,如老牛对父亲的“哞哞”回应,增添了几分真实,几许自然;二是重视生活细节,如“父亲走过来,用双手把稻草从牛槽里捧到筐子里,并仔细地搜拣起来,不一会儿就从稻草里挑出几片塑料纸和几个小石块”,赞扬父亲做事认真和对老牛生活的悉心照料;三是托物抒情,如“整个麦地像是金黄的大锦缎。一阵阵热风吹过,麦地里掀起一波波麦浪”,通过对父亲劳作的农田的描写,从侧面表达对父亲的赞美。

【试题展示】(2013山东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养母刘芳英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文体自选;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含义的范围写作,不要抄袭、套作。

【考场作文】

浓浓牛奶香

春阳

你曾知道,一片落叶,可以引出无限缱绻;你曾知道,一叶书签,可以带来无尽回忆,无比眷恋??你可曾知道,一股浓浓的牛奶香,却也会让人潸然泪下。

又到订牛奶的时候了,任凭一张张宣传单发到我手里,我都是看也不看一眼就搁到一边。对我来说,

牛奶是一种奢侈的东西,它不属于我。正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弟弟也很懂事,他知道家里经济困难,但是抵挡不住宣传单的诱惑,总是情不自禁地接过宣传单,然后又很不情愿地在“是否同意”一栏中,赫然填上“不同意”。

我看出了弟弟的心思,就在我答应弟弟,等领了奖学金一定为他订一份牛奶后的一天早上,生活委员发了一袋牛奶给我,他告诉我是班主任为我订的。我好感动,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

放学了,我很快跑回家,挎着的书包里没有别的,只有一袋牛奶。我家很穷,爸爸妈妈都是农民,奶奶去年得了癌症,在县人民医院住了一个多月的院,检查、治疗、买药,花费了四万多元,这更使我们这个穷家雪上加霜。去年秋天,我们这里又经常下雨,玉米、大豆、棉花等都没有收成,于是,吃饭都成了问题,还哪有钱喝上奢侈的牛奶呢?现在,好心的老师为我订了这份牛奶,我不能自己一个人喝完。爸爸不在家,我就将牛奶倒在两个杯子里,一杯递给弟弟,一杯递给妈妈。我告诉弟弟和妈妈,我在学校里已经喝过牛奶了,这是专门给他们带回来的。妈妈坚持让我喝,弟弟也一脸疑惑地望着我,我告诉弟弟:“你就快喝吧,明天学校还会发给我的。”说着,我就佯装去扔牛奶袋子,匆匆忙忙地走出了屋门。

参考答案

真题精解写作升格

升格训练

【请你升格】

浓浓牛奶香

春阳

你曾知道,一片落叶,可以引出无限缱绻;你曾知道,一叶书签,可以带来无尽回忆,无比眷恋??你可曾知道,一股浓浓的牛奶香,却也会让人潸然泪下。

又到订牛奶的时候了,任凭一张张宣传单发到我手里,我都是看也不看一眼就搁到一边。对我来说,牛奶是一种奢侈的东西,它不属于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读小学一年级的弟弟的书包里也看到了这样的宣传单,那红红的纸上,“家长是否同意”一栏的后面赫然写着歪歪扭扭的三个字“不同意”。我的心一阵泛酸,强忍住蓄满眼眶的泪:弟弟呀,弟弟,我依然记得上次我送你上学的路上,你因为眼馋地瞅着一个同学喝牛奶而被我狠狠地训斥了一番??

就在我答应弟弟,等领了奖学金一定为他订一份牛奶后的一天早上,生活委员发了一袋牛奶给我,他告诉我是班主任为我订的。我忍了又忍,泪还是滴到了课本上,我一句话也说不出。

放学了,我激动地跑回家,挎着的书包里没有别的,只有一袋牛奶。回到家,我认真地刷了一只小茶杯,小心翼翼地把那袋牛奶倒了进去。弟弟又兴奋,又激动,他捧着杯子,嗅了半天,只说一句话:“姐,你先喝。”“不,姐在学校??在学校喝过了,你喝??”话未说完,我佯装去扔空牛奶袋子,转身出去了。面对弟弟事先编好的那么多的话怎么就说不好呢?我擦了擦脸上的泪珠,压抑着自己不平静的心,回到屋里。“怎么还不喝?”我真的哭了,大声地吼着。“姐,你先别生气,我喝过了,剩下的留给爸爸妈妈也尝尝味儿。”??我愣住了,然后缓缓地说:“对!给他们尝尝,反正明天学校还要发的。”[将概述变成细节描写,更具艺术性与感染力,语言具有丰富的情感张力]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修改——中考作文提升密决

修改——中考作文提升密决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此话众所周知。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官的艺术,而是删云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古往今来,一蹴而就的好文章虽也不少,但大多名家仍留下了精心修改作文的佳话:欧阳修作文“挂之坐卧观”,修改到“尽善为此”;列夫·托耳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七易其稿;鲁迅病危仍精心修改《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达十三次之多??由这些例子,可见对急待提高写作水平的初中生而言学会对作文的修改多么重要!

但是,目前初三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作文评讲轰轰烈烈,从审题立意到材料选择,从篇章结构到语言修辞,被“微切”成几十个小块。教师课堂上教方法,讲技巧,可谓面面俱到。但是,学生的作文分数像被设魔法定格了一般,总在固定的分数段,比如42、43、44分(满分60分)。学生、教师皆“不识作文真面目”。其根本原因是作文教学重视了评讲却忽视了学生的自我修改。这般如此,学生认识、发现了问题,并没有动手去解决问题,作文教学没有落到实处,学生的收获也大打了折扣。

那么,如何通过修改,提升作文的分数,提高初三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呢?以实际教学为例,在修改的环节中,重点设计了这么几个环节:

一、给作文“瘦身”

问题:一件事写大半篇,看得阅卷老师直喊累或者滥用材料,直接照抄原材料,缺少自己的东西,看得阅卷老师直摇头。

“瘦身”,是时下潮人的新说法,以前称“减肥”,现在美其名曰“瘦身”。作家魏巍在写《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时,曾把原先写好的二十几个事例删成三个。虽然只有三个事例,却有振聋发聩、撼人心魄的效果。文中一切多余的成分,包括字、词、句、段,都在“瘦身”之列。作文中的“瘦身”,就是要把重复多余的、次要的、不能表现主旨的删除,或者将主旨表现力不够的内容减少、去除,使文章不再臃肿,变得精干、简洁明了。一次集体作文以“磨难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为题写一篇作文。有同学巧妙运用了2005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洪战辉的感人事例。原材料文字量比较大,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依据主题的对材料进行加工取舍,然后对材料进行“瘦身”

原材料:

西华县学子洪战辉靠边上学边打工挣来的微薄收入,赡养身患重病的父亲和一位与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女童。考上大学后,洪战辉带着妹妹和他一起求学。洪战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奉献真爱的精神感动着河南、感动着中国。

现年23岁的洪战辉,家住西华县东夏镇洪庄村。洪战辉12岁那年的一天,父亲精神病发作,被找到时怀里多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

战辉上小学、初中时,生活上低标准,学习上高标准,经常在学校啃干馍,喝凉水,拾别人扔掉的青辣椒、小萝卜当菜吃。洪战辉通过努力学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重点高中。2003年,他考上了湖南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

12年来,洪战辉除自己打工挣学费、生活费以及抚养、照顾年幼的妹妹外,还供养妹妹上学,同时还要挣钱为父亲买药治病,十多年如一日。他的妹妹“小不点”与他没有血缘关系,但他待“小不点”比亲妹妹还亲。他携妹求学12年,不仅自己学有所成,而且为妹妹也创造了很好的学习环境,使“小不点”成为了当地石门小学的“十佳少年”,学习成绩十分优秀。

洪战辉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精神,无私真爱携妹求学12年的高贵品德,感天动地,中央电视台还把他作为“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洪战辉携妹求学12年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披露后,引起家乡周口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共青团周口市委决定授予其“周口市自立自强青年标兵”荣誉称号。昨日下午,团市委召开各界青年学习洪战辉先进事迹座谈会。代表们认为:洪战辉在逆境中生存,还对他人伸出援助之手,“洪战辉”是当之无愧的时代“道德”偶像。不论是国家还是集体,还是一个家庭,如果有更多的这样的人存在,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指日可待。

修改稿:

我,很想用华丽的辞藻来讴歌我心目中的这位英雄,但我又觉得华丽的辞藻会逊色他的那份朴实与真实。

洪战辉,一位成长在困苦农村的坚强男生;一位经历了十二载艰辛历程的爱心男生;一位独自用瘦弱的臂膀打拼人生的执着男生。他,经历了家庭支离破碎的痛苦;经历了年幼就身负重责的不易与无奈;经历了困苦中依然求学的艰难。困境让他学会了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因为,磨难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照搬原材料就成简单的拼凑,机械的COPY。甚至会出现文章主题与材料两回事的现象。让人觉得考生没有自己的语言,更没有自己的思想。而该同学对原材料进行“瘦身”而得的修改稿显然是比较成功的,删除了与人物相关的次要的信息,只抓住最具表现力的的信息,文字量比较的适当,并且紧扣主题,字里行间蕴涵着“磨难是人生是宝贵的财富”的主题。加上排比修辞手法将材料升华为优美的文字,这样的文章自然易获老师的青睐。

二、给作文“增肥”

问题:非常空洞的叙述,一眼就被看穿,阅读老师读来索然无味、味同嚼蜡。

“增肥”中的“肥”不是“肥硕”的意思,而是让作文更有内容,更有深度。要像吹气球一样将空洞的、干瘪、缺少表现力的语言充实起来,饱满起来,使文章更有美感,以此激发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下面请看几段习作的修改:

原稿:

①考卷发下来了,我的数学得了100分,我非常高兴。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

用心爱心专心2

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对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修改稿:

成绩公布了。哈,我的数学得了100分,万岁!我想叫想唱,想蹦想跳,想让所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我的喜悦。几个同学走过来,我笑着迎上去,准备接受他们的祝贺。哪知钻进耳朵的却是一串嘲讽:“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哼,抄来的分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轰!我头脑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变得冷飕飕的。我想哭,痛痛快快的哭!不,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100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原稿①这种非常空泛的叙述在平时或考场作文中颇具代表性。同学们是怎么讽刺“我”的?对“我”造成了怎样的刺激?“我”的心态怎样?毫不具体。这段改动后的文字有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有环境的渲染,不再只是空泛的叙述,更具感染力。

原稿:

②前几天,我脸上长出了十几个青春痘,我并不在意,哪想到越长越多了。

修改稿:

①前几天,我这只有零星几粒痘痘的脸上‘蹭’地又冒出十几粒,我并不在意,认为这些‘小丘’很快就会消失的,哪想到越长越多了。

修改稿:

②前几天,我这只有零星几粒痘痘的脸上‘蹭’地又冒出十几粒,我并不在意,认为这些‘小丘’很快就会消失的,哪想到,这些小家伙顽强不屈,前赴后继,只几天工夫就星罗棋布地在我脸上泛滥成灾了。

这段文字小作者二易其稿,实在是精神可嘉,写作文就要有这种“不厌其改”的精神。比较前后三段的文字,会发现一次比一次精彩,一次比一次耐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会让我们的作文更有“嚼头”。

原稿:

③我和爸爸一起割麦子,我感到很累,麦子也不听话,打到了眼睛上,真想哭。

修改稿:

割了没多一会儿,我觉得头重脚轻,眼冒金花,心慌得怦怦跳,真有点支持不住了。这时,麦子更不听话了,它们左躲右闪,我就是抓不住。好不容易抓住了,镰刀搭在麦穗打在眼睛上,啊,酸疼酸疼的,眼睛一下子睁不开了。我捂着眼睛坐在地上,真想大哭一场。

原稿③的语言显然太过于概括了,很干瘪,缺少表现力,不能打动读者。修改后,“亮点”

就体现在扣人心弦、荡人心魄的细节描写上。细节描写有“秤砣小,压千斤”的作用,可使人物性格更丰满、主题更深刻,在举手投足间灵魂毕露、个性尽出。

三、给作文“换器官”

问题:事件千篇一律,没有新意或者材料雷同,缺少时代感。

有的同学选材,老是步人后尘,把别人写了又写的陈旧材料拿来写。比如给别人让座,帮人家推车,把拾到的钱包还给失主,扶盲人过马路,为同学补课等等。试想这种材料怎么会给人以新的感受?

用心爱心专心3

或者有些学生写作的实际普遍存在材料缺少的问题,只要引用名人事例不是牛顿就是爱迪生,非李白即杜甫。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负担重,导致许多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关注时事,不关心社会。写作就缺少年青人该有的意气风发、激情洋溢。所以要改变现有的这两大弊病,唯有彻底地进行“大手术”,换掉一些陈旧的“器官”,让作文的身体再度散发“青春的光采”。

所谓“换器官”就是换掉作文中那些陈旧、老掉牙的、没有新意的旧素材或者去掉那些不典型、不新鲜、跟不上时代的材料。比如把让座换成到公园捡拾垃圾,比如把捡钱包换成清理街头小广告,让我们作文中的事件更具有感染力。比如举名人事例时将陶渊明苏东坡换成冰心巴金,把张海迪换成2006感动中国人物李春燕,让我们作文中的举例更有时代感。

临近中考,让我们把作文修改落实到教学的实处,让作文修改不再神秘,更让我们的学生在考试中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

用心爱心专心4

篇二:高中语文二次作文有效提升策略的研究

《高中语文二次作文有效提升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7页“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57页“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我们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经完成了预期的任务,现将研究情况作简要汇报如下:一、研究背景1、作文教学杂乱费差的现状需要改革作文教学。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所有学科教学中最费时费力,而且低效的,尤其以作文教学最为突出。就作文批改而言,传统的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的方法和观点严肃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使得教师整天被压在作业堆里,这一直是压在语文教师肩上的沉重负担。为批改学生的作文,教师可谓费心费力,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然而效果却是微乎其微。就学生作文的现状而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极为严肃,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再加上,作文讲评时教师“一言堂”、“目中无人”。这正是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作文教学费杂乱差的严重局势,迫使我们研究如何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

2、低效乏味而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需要改革。

传统的作文教学,其基本程序是:“指导→作文→批改→讲评”。从信息论角度看,展现了学习的全过程:“吸收信息→输出信息→反馈信息→评价信息”。但从信息反馈的角度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是属于单向的信息反馈;而且从指导到讲评,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错过了“信息即时反馈”的最佳期,信息反馈的周期越长,效率就越低。更严重的问题是:从作文到批改严重脱节,许多师生错误地认为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仅仅是教师的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甚至无动于衷。我们认为:应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参与作文评改的全过程,并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低效乏味而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必须扬弃。

3、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指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早在1978年发表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指出:“‘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日、美等国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能力。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要教会学生学会思索、学会学习,这已是共识。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减轻教师负担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有效途径。

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评改,融教师示范评改、学生自我评改、小组评改、同学相互评改、师批生改为一体,学生通过“习作→评价→修改→再评价→再修改??”的多次信息反馈,知道了自己学习的结果,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增强学习的信心,强化学习的动机。这样的评改,既充分利用了信息反馈的功效,又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教给了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既培养了学生认真作业、反复修改的良好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等诸多有利因素为“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二、研究过程

式,作文教学取得了些许实际效果。我们所采取的基本思路与策略如下:

1.在思想观念上,摆正教师与学生的位置,重新熟悉教与学的关系,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强化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意识,启发教育学生要有这种思想观念,并激发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欲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内在的驱动力,培养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准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要将“因教论学”的教育变成“因学论教”的教育。在教与学之间,学是

每次习作的训练要求,一篇习作训练一个重点项目。

2、自我评改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参照老师的示范评改,评价和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巡视,对部分学生加以指导。

3、小组评改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针对本小组每人的作文逐一评议,提修改意见,使每人学会评价作文、修改作文。

4、相互评改先让学生相互评讲,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修改。侧重于以下两方面的训练:一要求写出自我特色,二要求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采用以读促改的方法,反复朗读,反复修改,读到句句朗朗上口,改到词词合理妥贴。

以上几种形式的评改,自始至终把学生置于主人翁地位,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双向传递的信息量,加速了信息反馈,缩短了反馈周期,提高了信息即时反馈效应。这样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认真写作、认真评改作文的责任心。

5、教师批注教师针对学生的批改情况进行批注,教师既要关注到学生原作的实际水平进行评价,又要对参与评价的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各方面参与学生的兴趣。

6、学生再改以讲评引路,教师就具有共性的特出的问题进行讲评,要求学生结合教师的批注通读全文,进一步提高自主性评改作文的品位。一方面结合批语,正确评价本篇作文,认识本次习作的得与失;另一方面结合教师的批注,弄清审题、立意、选材、章法和语法、文采、逻辑、修辞等方面的不足,并一一修改。对部分不符要求或失误较多的作文,则要求学生重做,让他再尝试一次,再给他一次成功的机会。

诚然,以上做法,在训练刚起步时,也相称费时费力,但令人欣慰的是劳而有获。示范评改,费时多,但是学生们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从多方位、多角度开拓思路,增强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能力,兴趣盎然。自我评改,这是训练的重点、难点,也是训练的目标,学生在评改别人的文章时,能茅塞顿开,讲起来一套一套的轮到评改自己的文章时却“看不出来”、“一时吃不准”,进行反复推敲之后,才有所领悟.这样学生经历了由他评他改到自评自改的过程,尤其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不会到会的过程,真正培养了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能力。学生学会了自主性评改作文,尝到了甜头,积极性更高了。经过一阶段的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性评改作文能力,而且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会学,学习效率有显著提高。当然,以上训练方式不能死搬硬套,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创造,不断丰富自己的训练“库存”,还要深入研究各种训练方式的性能及其组合规律,并将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行优化整合,提炼加工,为我所用,在教学实践中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切实灵活而又纯熟地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手段,提高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能力。这样,通过信息的即时反馈,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不仅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老师的批改负担,而且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把教师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教育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从枯燥乏味且低效的“题海战争”中解放出来,投入生动有趣且高效的自主性评改作文中去,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品德修养、认识能力、情感意志、读写习惯等方面良好素质的整体发展。

(二)全方位更新了师生的观念,大面积提升了作文教学的品位。

“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已基本结束,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不仅拓展了现代生活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同时为许多一线教师提供了一种以理论为支撑的概括化的教学风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进一步增强了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不断探索,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而且提高了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习活动,促进主体发展的能力。

研究的成果使许多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近两年的研究过程是教师进一步扬弃了传统的教学观,更新了观念,对教学实质进行再认识和探索的过程,教师素质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

教育观念的更新。本课题的研究对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形成了冲击,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许多教师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实践逐渐摈弃了传统的观念,形成了与新课程标准相吻合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进行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真正减轻了教与学的沉重负担,使学生自己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体,并使之获得锻炼和发展。

积累了新的科学的育人方法。课题组成员通过探索与研究,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上升为理论”这一过程的转变。大家充分认识到:自我评改意识的渗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应当站在全面育人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语文素养,使教育的效果能够无形中转化为研究到此,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反思、去分析、去探索。如在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教学上,实施该课题的研究已有突破,但在其他的课教学中,如何能更好地

体现该课题研究的优势,如何进一步反映出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如何用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做得还很不够。还有待课题组的全体成员的进一步努力,继承从实践中加以积累和提炼。

(三)促进作文教学的改革,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1、“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为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以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新路子。

在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强化尝试意识,优化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精神,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爱学、会学、善学”。

2、“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体现了“减负增效”的精神,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推进了素质教育。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学生原有知识能力,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关注后进生,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的认知策略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尝试、顽强拚搏的学习品质,提高了学生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心理素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分析解决新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促进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素质教育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3、“追求学习策略的最优化,追求教和学的策略意识,追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精神,提出“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尝试能成功,不断优化尝试策略,以便取得最大最快的成功”,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探索的参与意识。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的实施,能促进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善学,同时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增强了学习兴趣,使课堂心理气氛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发生良性循环,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健全、健康、和谐地发展,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八、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回顾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实践,对如何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有如下体会:

1、课题研究工作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统一,尤其要在作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寻找具体可行的操作形态,使之成为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仅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更要明确课堂教学的具体可行的操作实践,从而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实践。

2、课题研究工作是一个不断充实、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必须有实事求是、科学认真的态度,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虽然作为课题的集中研究有时可以告一个段落,但是对规律的探索、对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3、课题研究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反复循环,螺旋式上升,务必追求实际效果,接受教学实践的反复检验,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4、课题研究工作必须有广大教师的共同参与,尤其是要造就一批课题研究的“志愿兵”,这是使课题研究工作具有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校“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的研究,历时一年多,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作文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通过不懈努力,它取得了些许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深知这条作文改革之路还很漫长,仍需不断地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修正与完善,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获得螺旋上升。

篇三: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作文水平

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作作文水平

建安小学杨巧珍

当前,小学生在写作文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怕写作文;二是作文脱离实际,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不能在作文中反映出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三是作文篇幅短,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中心不凸显。为了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写有话可说,且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笔者认为,让学生多练笔,特别是在实践性活动中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解决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主要工作。抓好学生的习作是当前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也是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学中,语文教师有义务想尽办法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增强写作的欲望,并感受到写作的成效,让学生“乐”写。

如何才能使学生喜爱写作,提高写作能力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就要让学生多练笔,特别是在实践性活动中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反映活动。任何反映都是在实践中进行。离开实践活动,就不会有心理源泉,也不会有思维的源泉。实践性活动对作文训练的意义,主要有:

一、激发兴趣,提高主体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那写作文的最好刺激也就是对写作材料感兴趣的写照吧!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学习兴趣与思维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在实践性活动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中,一般先不提作文,即使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在活动中进行观察,也不与作文挂上钩,让兴趣和爱好吸引学习生参与活动去思考问题。学生有所认识,有所感受。情动而辞发,练笔就成为实践性活动的延续和深化,而不再成为一种负担。

如:先按程序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再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

紧接着在实践性活动之后的作文,学生忘了“怕”,也不觉得“难”。这是因为,兴趣和爱好好像催化剂,不断的推动学生去实践、探索和思考,从而不断开辟他们智慧发展的道路。

二、直接体验,丰富积累。

小学生作文,表达的内容是个重要的前提。他们受生活经验和知识的限制。对写什么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无话可写,无材可选。每每要他们写作时,往往是内容空洞,流水账式的记录,极少有作文的愿望。这和学生的生活不够充实丰富有关,也和学生的直接体验有关。内容关是普遍性的难关。小学生作文,一般要根据题意要求,围绕中心把自己平时积累的材料加以选择组织,进行构思。这种构思是内隐的,教师不容易指导,增加了过内容关的难度。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文章靠平时的积累,包括知识、思想、语言材料等。由积累到倾吐,反映了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过程,也揭示了作文能力发展的必然规律。作文积累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直接体验的生活;二是间接了解的生活即书本知识,也包括收听广播、观看电影和电视等。开展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就能较好地解决源泉的问题。

活动为学生提供信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掌握写作材料的过程,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发挥主动性越投入得到的材料就越多,对客观事物才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也才有可能写具体、写丰富。

如:在一次班级足球对抗比赛后,我安排了学生写一篇《记一场激励的比赛》的作文。学生写成文后,参加了这场足球比赛的运动员,不仅在文中详细地记录了这场比赛的过程,而且对场上的激烈场面、紧张的气氛、队友或自己进球时的喜悦、己方落后时的心情描写的淋淋尽致。这是因为,在他们全身心地参与的这场比赛中时,有着丰富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三、认识特点,准确表达。

小学生作文对写什么感到困难,对怎样写同样也感到困难。学生参与活动,认识生活,并不等于就能表现生活:从参与到认识再到足以表现它,对学生来说,有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对作文教学来说,有一个表达训练的过程,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是提高他们认识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融会成了一个整体。

“活动总是要指向一定的对象。”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有所积累,有所感受。解决了为什么写和写什么的问题,才能进而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先要有表达的意思,而后才考虑表达的方法。作文训练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即认识客观事物的特点又要准确地表达,努力体现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我们以擦自行车劳动为例,在解决写什么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解决怎样写。我先要学生用“先、再、接着、然后、最后”一连串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出活动全过程,再指导他们总结出擦自行车时的动作——“洗、擦、抹、刮、冲”,这些描写动作的词语体现了表达的条理性和用词准确的要求,反映了擦自行车劳动

的特点。其中擦车圈和车架的不同动作、姿势,说明擦自行车劳动的辛苦;擦的动作的一组动词(洗、擦、抹、刮、冲),说明擦的认真和细致。根据板书,引导学生注意要点,划分段落,反映详略得当的问题,就成为一份写作提纲。

以上的表达指导,与传统作文教学的区别在于,它是实践性活动的延伸,而且,是对实践性活动的总结提高。学生刚经历过的,印象深刻乐于接受。“擦的动作”的五个动词,平时很少使用,也不一定都能掌握,但是,他们在劳动中的确是这样做的,有所体验,所以能正确使用。实践活动为了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促使他们去抽象、概括和总结,使他们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能准确的表达。

四、培养写作心理能力,发展个性。

所谓写作心理能力,是指人们在写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多种心理因素的总和,主要由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记忆力构成,还和兴趣、意志、注意等心理因素有关。文章是观察现实的反映,而这种反映要以人的心理为中介。作文教学如果只讲授写作知识和训练技能,不一定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的得失,往往与是否重视写作心理能力的内容的培养存在着密切关系。

人的心理、意识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实践性活动对学生写作心理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以观察力的培养为例,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也才能考察他们观察力的水平。我在培养观察力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明确观察目的任务,这是进行观察的前提,直接关系到观察的效果。在开展实践性活动过程中,向学生布置观察任务,明确的观察目的。学生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准目标观察,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产生深刻的认识。这些会为作文提供实实在在的素材和内容。(2)引导的观察方向,这是进行有序观察的保障。在开展实践性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言语,引导学生的观察方向,使他们理清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学习和掌握观察的顺序。学生有序、细致的观察,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积极活跃的思维带动具体、生动的表达。(3)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是进行观察的关键。观察的目的在于从实践中获得感性经验。学生亲身参与活动,从实践中获得丰富、全面的感性经验,他们写作时就有真情实感。(4)指导观察的方法,这是进行观察的手段。在开展实践性活动过程中,教会并指导学生运用观察的方法,结合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观察,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

实践证明:在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练笔,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还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使他们形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