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帮网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朱天衣:文学世家里的另类作者……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4/30 00:06:47 高中作文
朱天衣:文学世家里的另类作者……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朱天衣:文学世家里的另类作者……作文




 

 

 

朱天衣:文学世家里的另类作者……

【记者:张丛】

《文周》:我觉得您这本书里感觉还是意犹未尽。

初次见朱天衣,是在北京一个初夏的夜晚,她刚从八达岭赶回酒店,一再因迟到说抱歉。虽说白天刚爬完长城,却依旧看起来神采奕奕,和我们熟悉的照片上的她无差别。

 

初次见朱天衣,是在北京一个初夏的夜晚,她刚从八达岭赶回酒店,一再因迟到说抱歉。虽说白天刚爬完长城,却依旧看起来神采奕奕,和我们熟悉的照片上的她无差别。

 

 

 

大陆的读者似乎对台湾朱西宁一家已经非常熟悉,台湾著名作家朱西宁,夫人是知名的翻译家刘慕沙,大女儿朱天文是侯孝贤的“御用编剧”;二女儿朱天心被胡兰成拿李白作比喻。朱天衣,朱西宁和刘慕沙最小的女儿,继承了母亲的多才多艺,做过模特,也曾因一首歌曲轰动台湾歌坛,致力于动物和环境的保护工作。走了一条与两个姐姐完全不同的成长道路。但自幼在作家家庭的耳濡目染,朱天衣怎能不写作?于是,在两个姐姐的作品已经在大陆风靡多年之后,朱天衣带着她的第一本在大陆出版的作品——《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与读者见面了。

 

◎写作和吃饭、睡觉是一样正常的

 

出生于文学世家的朱天衣,家庭成员都是作家,不定期会有文化圈的朋友来做客。在这种环境中,自然而然让她养成了用文字记录所思所想的习惯。但与其他从事写作的家庭不同的是,朱家五口人都是作家,写作在他的家庭生活中变得不那么神圣,似乎是跟吃饭睡觉一样正常的事情。

 

“我听说其他作家朋友在家是享有特权的,当他一旦要写稿的时候,大家就要闭嘴、安静,或者闪到一边去,或者今天他要写作,他的任何情绪都是该被容忍的。可是对不起,我们一家人都是作家,没有谁该容忍谁,所以就变成:你要写你就自己去写吧,你就自己去躲在一个角落里去处理你的那个部分。”

 

于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两个姐姐先后走上了职业作家的道路,并享誉台湾文坛。经常会有人拿三个人来比较,她们从来不以为然,只承认三个人声音很相像。“在各自方面来讲的话,我们三个人的文章是完全不同的,以大姐、二姐来讲,大家如果去看的话,风格和关注的东西也不太一样。”他们的父母对三个女儿的教育更是放任自由,从来不要求女儿们一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从来没有要求女儿们一定要走上写作的道路。这一切,就是耳濡目染。


 

当时的台湾,职业作家并不多,“全台湾用五个手指头能数出来的专职作家,我们家占了两个。”姐妹三人还是学生时开始写作,“年轻时候写作的时候会觉得好开心、好快乐,有名有利,那个利虽然不大,可是可以让你在一般学生圈子里面赚一些稿费买一些自己想要的。但是慢慢到了成人世界的时候才发现那些东西往往是不够支撑你的生活的。”

 

两个姐姐一路坚持下来,走的非常专业。她们得到父母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使生活能很单纯。一般家庭主妇该做的事情、赚钱、买房,她们都不需要操心,“她们就是把所有的生活、生命都供养在写作这件事情上,所以她们是很专职的作家。”而朱天衣的写作之路却一不留神拐了一个弯。她做模特,唱歌,学京剧,做环保志愿者。她坦言在这方面,她与姐姐们是有区别的。“我觉得我把写作看得很重、很认真、很当回事,可是我不像她们是专职作家,我还教书,我还做很多别的的事情。所以在这方面我远远不及她们。可是写作我还是一样很看重,它能够记录我生命,代表我这个人曾经存在过,是这么生活过。每个人即便是亲如姐妹、孪生兄弟,他们的生活、生命永远不会是一样的。”

◎那一刻他是我独享的父亲


 

朱天衣的父亲朱西宁祖籍山东临朐,从祖父那一辈迁到江苏宿迁。在军中任文职的朱西宁喜欢京剧,年轻时常常走一个村子到诗人洛夫家里看电视里的一出戏。在大姐二姐还小的时候,父亲没有那么忙,有时候会把她们抱在腿上教她们学写字,或者讲故事。在朱天衣的印象中,他出生后父亲开始变得忙碌,他一些很棒的文章都是那个时期写的。而她与父亲就极少有像姐姐们那样亲密,京剧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她与父亲的关系。

直到现在,朱天衣也经常会登台演出,她说她最喜欢的其实是昆曲。《思凡》和《牡丹亭》一直是她最喜欢的戏。

“我觉得京剧是一个我可以跟他共享,甚至是两人独享的世界。所以那时候他每次问我说要不要去看京剧?我就说好。跟着他走那一段路,虽然有点小尴尬。他其实一点都不是那种严厉的父亲,可是因为太小了,又开心又尴尬。哪怕真的没觉得京剧那么好看,可是能够跟爸爸一起,就会很开心。后来到我念工专的时候,有京剧社,因为从小就有这样的经验,我很自然的参加京剧社,还能上台表演,爸爸也很开心。那一刻他是我独享的父亲。”

 

◎对父亲的这种感情,在《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这本书里,朱天衣拿出单独一篇来写。

 

“父亲走了以后,时间突然缓了下来,我才知道过去的匆匆与碌碌,全是为了证明什么,证明我也是这家庭的一员?证明我也值得被爱?大姐曾说过他与父亲的感情像是男性之间的情谊;二姐呢?该比较像缘定三生的款款深情;至于我,似乎单纯的只想要他是个父亲疼爱我。我一直以为作家、老师的身份让他无暇顾及其他。但一直到后来,我才知道那是父亲的性情,对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深情款款,却也安然处之,不沉溺也不恐慌。”

 

在朱天衣的心里,父亲是个很细腻的人,从来不会当一个指导者。他永远是站在旁边欣赏、观赏,觉得“真好”。他很能欣赏大家的不同,每个人的好。“他同时对我们三个也是这样,他会觉得我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可是他也觉得我挺有趣的。”

 

 

 

◎父母给我们的是一个环境

 

自幼在父母的影响下接触大自然,养各种各样的动物,朱天衣常年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的工作,十年前为了自己的动物同伴们有更好的生存环境,朱天衣开始了潜居山中的岁月。她亲自选址、规划、建造。山居的家,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作为一个拿笔写字的人,自然把山中几年的生活、环境、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于是有了这本《我的山居动物同伴们》。“我本来没觉得是那么不一样或者是另类的一种生活方式,我就把我的生活这样展现出来。可是后来才发现,有一些读者也好、朋友也好,他们可能会认为说,哇,蛮不一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我觉得OK,也很好,那就陆陆续续这样写出来,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是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与动物相处之外,有着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朱天衣,继续着她的写作课。采访中,她认真地分享她的教学方法,一再跟她的学生们强调写作是一个很自然的事,“照道理我们会说、会拿笔,就应该可以直接的把你所想所思用文字表达出来。可是往往好像孩子们面对写作的时候,会觉得是很艰难的事。我觉得这可能是大人给予他们的一些压力,他们会觉得孩子们好象一上来就该是写成一个起承转合都很精彩的文章。我一再跟父母亲沟通说:其实尤其在小学阶段,最早接触写作的时候,应该是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乐趣,让他们能够享受到里面的一些快乐,才可能写下去。”

《文周》:像什么花花草草、动物,还会继续写下去?

 

 

◎不喜欢开书单的作文老师

http://zhoukan.cc/2013/07/03/zhu-tiance-clothing/

采访中,我希望朱天衣向读者推荐她喜欢的书,她却表示她不喜欢开书单。“同年龄,有没有阅读习惯,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再加上每个的个性也是不一样的。我觉得那就很像是打开一个菜单,每个人爱吃的东西不同,各自吃各自的,只要愿意读,都很好。”但她还是希望大家能多读章回小说,朱天衣说她接触的第一本章回小说是小学五年级读的《三国演义》。“张爱玲为什么能够文章写得那么精采?也是从章回来的。我觉得那是很有意思、很有趣,最好打底、打基础的东西。”

 

 

 

 

 

 

 

朱天衣:会,我觉得接下来可能人的部分会占蛮多。我原来是带着动物到山上去的,可是久了之后,跟人接触久了,有好人、有坏人、有怪人,有各种各样的人,什么都有,我觉得人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比较有意思、有趣的东西。

朱天衣:我还会再写。

《文周》:会考虑写小说吗?

这恰恰也与朱天衣父母对他们姐妹三个的教育观念是一致的,“他们常常有人会问,因为是文学世家,所以父母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写作?我觉得父母给我们的是一个环境,那个环境包括家里,一是猫狗多,我觉得从小跟不同生命的相处,可以使生活更丰富多样。我母亲热爱大自然,她会喜欢带我们去认很多的植物,你会自然而然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兴趣,都会观察这些东西。第二个就是书多,多到家里你随便抓一本书,也没有什么分类,不管适合几岁到几岁看,你要看就去看,看到一些似懂非懂的,或者一些成人才适宜的东西,就换一本。所以阅读的胃口会养得非常好,什么都能接受。还有一个就是客人多,所谓客人大都是文艺圈的朋友,他们谈的话题虽然八卦也不少,可是多半时间还是会谈哪个文章什么的,所以耳闻目染的,教育就是这么来的。”

朱天衣:其实有,手边有几个。我觉得小说真的会是比散文更要经营,全心全意的那种。因为有几篇孤儿小说,如果要成册的话,其实有几个故事是我很想处理的东西。会有这样的计划的。


篇一:高考作文素材柳永

高考作文素材----柳永:白衣卿相,为谁消得人憔悴

柳永:白衣卿相,为谁消得人憔悴

千百年前的清明,那是一个风雅的祭日,也是一个令群芳翘首的盛会。自打柳树初绽新绿,杏花初放红蕊,京都艺伎们便翘起纤纤兰花指,掐指计算时日,直待清明这天,众粉黛倾城而出,洗尽铅华,缟衣素鞋,逶迤来到郊外的一座孤坟前,然后你放笛,我吹箫;你轻舒广袖舞姿翩翩,我高展歌喉天籁声声;你呈一坛好酒,我备一桌佳肴,唤一声“柳郎”,桃腮泪落如珠,但见落英缤纷,天地动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清明歌不同。

这座孤坟所埋何人,不见亲族祭奠,却引得无数佳丽竞折腰?所埋之人,正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每年清明节,歌伎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也叫“上风流冢”。

论风流,当属躺在黄土下的柳永。

一代词人柳永,究竟因何缘由,遭弃庙堂之外,而处江湖之远,与一代艺伎和谐相处,惺惺相惜,生而备受青睐,死后将清明之祭延续成一种风尚,一种风情?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约987-约1055),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

宗在位42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柳永的一生几乎都攥在了仁宗的手上。

柳永毕竟是青年意气,一味为情绪寻求宣泄的出口,根本未曾想到,他一不留神泼出去的牢骚再也不能收回来。牢骚过后,柳永照样做着仕途美梦。几年后,柳永又一次自信满满地参加考试,富有戏剧意味的是,仁宗皇帝在名册簿上看到“柳永”二字,陡然想到当年读到的那首《鹤冲天》,不禁大摇头:柳永啊柳永,当年你信誓旦旦不要功名,怎么又来凑热闹?随即提起朱笔旁批:“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仁宗无疑是有幽默细胞的,不过,对柳永来说,这绝对是黑色幽默。仕宦美梦就此一笔勾销。怨谁呢?柳永追悔莫及,只怨当年那首牢骚词,竟风化成石头,时隔几年后直砸了自己的脚,完美的仕宦美梦就此砸得粉碎。

虽遭晴天霹雳,却也只能自食其果。

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有“留意儒雅,务本理道,深斥浮艳虚美之文”之说,将仁宗勾除柳永名归结为赵祯不喜欢艳俗之词,不喜欢柳永的放荡行径。后世有人视此举为仁宗泄嫉恨,究其根源都是《鹤冲天》惹的祸,柳永公然挑衅,放弃科举,遁人烟花柳巷,挑战了赵祯对文人墨客的忍耐极限。赵祯一火,后果很严重:拒绝了柳永的投奔,柳永久叩庙堂大门而不开,狂妄词人理当受此惩罚。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赵祯看到这首词时是一位青年郡王,尚未被立为太子,他当时未必就知道自己是后来的天子。我以为,他纯粹是从诗词审美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词的。如果要说赵祯对此词和作者印象深刻,那只能怨柳永文采太好,以致赵祯过目不忘。

仁宗早年生活在养母刘太后的阴影之下,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能守祖宗法度,性情文弱温厚,其武功谋略不及太祖、太宗,他便格外讲究文治。奉行“恭俭仁恕”的仁宗知人善任,也想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诸多弊端,他提拔重用了一大批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如范仲淹、司马光、晏殊、苏东坡、欧阳修等诸多俊才,算得上是文人的伯乐,也是一感性有余、理性也足的儒皇。其在位时期名臣辈出,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身为一国之主,谁不想延揽人才?想当初,唐太宗李世民高居城楼,看着前来应试的儒生,仰天长笑:“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恨不能用一麻袋,将天下人才一股脑儿装了,随身提携!垄断文脉利于治国,仁宗收罗了好一批文臣干将,未必就容不下一个柳永。“且去”,姑且去吧,是威严天子对才子词人的语气,是理解的、将计就计的、带点儿高智商的捉弄,温柔敦厚的表情,温暖的眼神,不乏爱怜的意味。“何要浮名”却是世事历练后的沧桑,是一种看破官场的劝慰。我一厢情愿地将仁宗此言视为对柳永的真正认识与关爱。在龙椅上坐久了,仁宗难免有个职业审美疲劳期,对官场潜规则,有了警惕与反思,“招揽文人入朝幸也不幸”这一类想法必时不时在心底冒泡。朝廷不缺一个文人,而民间教坊却不可无风流才子。或许纯粹出于对一个词人的爱护,或许正是从柳永的《鹤冲天》里采撷的灵感,仁宗轻掩上政治门户,让心高气傲的柳永一径飞往另一片广阔的天空。

陈师道《后山诗话》云:“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天下咪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柳永在教坊呼声之高,可见一斑,仁宗对柳永,毫无轻觑之心。拒绝柳永入朝,可能正是他出于爱惜柳永文采吧。

还有一铁证,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柳永终于进士及

上天关了一道门,却打开了一扇窗。仁宗给柳永指明了另类发展的方向,宋词上真正的“才子词人”、“白衣卿相”闪亮登场。柳永这只鹤没有冲上意想的天,无奈坠入“地狱”。事已至此,柳永倒也不再做无谓的纠缠,索性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反高潮,也是情非得已:的自我解嘲。

赢得青楼薄幸名

烟花柳巷,迎来了浪子柳永。柳永显然不甘心这种自我放逐,他走向茶楼酒肆的脚步声多少带点负气。但,他本人也没有想到,他的脚步声,千百年来,竟在历史深处訇然作响。

混迹市井,柳永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解放。这种生涯,对一位屡考屡败的儒生,其实也是某种程度的皈依。

柳永便无所顾忌地开启划时代的“恁偎红翠”的风流岁月。

那是柳永生命史上的艳阳天。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比朝天椒还热辣的话语,全给了柳永。在这儿,柳永是白马王子,是红衣教主,是大家的;而皇帝是那么微不足道,成了一个备受嘲讽的符号,艺伎的生命系统,欣然接受另一种形式的主裁。柳永,才是艺伎们甘心膜拜与臣服的精神领袖。

世态炎凉,人情寡淡,怀才不遇,命途多舛。柳永一走进市井杂巷、勾栏瓦合,便流连忘返。他以一位词人特有的敏感抚触市井平民及青楼女的生活百态,哀其不幸,识其疾苦,慰其欢情。两袖清风的柳永,给不了物质钱财,只能倾其所有的同情、尊重与欣赏。在柳永的才情面前,青楼女视物质如粪土,是柳永提升了青楼女的品位,激发了她们人性中的真与善。

柳永是众艺伎的大众情人,她们对柳永的偏爱之情从俚语里呼之欲出。在柳永那儿,屈身青楼的女子是可堪怜的人,而不是衣冠禽兽的玩物。不期然地街头转角处劈面相逢,心便激烈地跳动起来;帘栊低垂,叫声名字,幸福便漫天漫地;有幸获得柳永亲填一词,那更是巨大的惊喜。潦倒文人柳永,决定了以才相悦人的青楼女的才艺及幸福指数。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想来令人唏嘘不已。

青楼女给柳永欢乐与哀愁,柳永给青楼女深切的同情及词作,文人与青楼女的互动,在千百年历史上是异数,却令后人感动。淤泥深处,方能催生洁白的文学莲花。

或许,正是缘于众多烟花女子以多彩的丝巾作纽带,野史和后人才得以如此宽容柳永。而宋史,却没有柳永的一席之地。

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一直以来,我们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单纯地理解为柳词传播之广,受众之多,其实,“井水处”内涵多元。这里有一种市井特有的烟火气,有着明亮的底子,以及特有的温度——令青楼女格外留恋的乍暖还寒的人性春寒的一抹余温,柳词如井水般清明澄澈,汩汩流淌,一路而来,是灌溉市井心灵的文化乳汁和精神矿泉水。

柳永将他的爱情和温情泼给了京都艺伎——自古以来,肯交心并把青春交给艺伎的文人,柳永是开天辟地

如此之高,受众度如此之广,凝聚力如此之强,使得他的名字在艺伎舌尖上瓣瓣开花,他的笔在美妙如天籁的歌喉间跳舞。这是与功名利禄全然不同的一番天地,一种成功!

笙歌艳舞、锦榻绣被,温柔何曾追寻!

与同代词作者相比,柳永的词作数多且质高。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据说这首《望海潮》流传金国,“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罗大经《鹤林玉露》)。异域入侵,关柳永何事?宋代的积贫积弱,方是外患之根本,但大家津津乐道,可见众人对柳词偏爱之深。

这是柳永一生中最富有的日子,尽管他穷得只剩下词和情。

尽上风流柳七坟

温柔乡里终不能将根深蒂固的仕途情结连根拔起,柳永终不满足“青搂薄幸名”,最后在将近50岁时,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景\xB5v进士,官屯田员外郎”。再续仕宦,终了残梦。

打着风月烙痕的柳永一直不容于主流文人。

张舜民《画墁录》有如下记载:“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幺??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词坛领袖晏殊当面出语讥讽,柳永当然很受伤。他不曾辩解,只默默退下。他知道,他与这些人,不同类。

苏东坡在翰林院时,曾问一幕士苏词与柳词区别,幕士回答:“柳词只好是十七八岁的女孩儿,手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学士之词则由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哈哈大笑,大概颇为自得。毕竟,关西大汉在气势上比少女要雄壮得多。

与晏殊相比,苏轼自是另一种胸怀,他清醒地看到“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之?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畴《侯鲭录》引苏轼语)。将柳词举到唐人的高度,东坡是豁达的,而柳永,匹配无愧。

柳词如陈酿,那种醇厚浓郁的意韵须经岁月发酵与浸润,方历久弥香。王灼《碧鸡漫志》云“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戚氏》,即柳词,以离骚来比,可谓推崇之至;张端义《贵耳集》引项平斋之语“学诗当学杜诗,学词当学柳词”,堪比杜诗,也算为柳词讨回了公道。

该了的,似乎都已了结。

柳永晚年穷困潦倒,命运潦倒,生命更潦草。生而何欢,只求速死,“即死,家无余财”,“葬资竞无所出”,一代词人的结局竟是如此不堪。然“群妓合金葬之”,歌伎们集资安葬,这真是一个传奇。冯梦龙“三言”有篇《众名姬春风吊柳七》载,每逢清明,青楼人空,半城缟素,载酒爻饮于柳永墓前,这是多么动人的一幕。

后人题诗柳永墓:“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红裙怜才,更怜柳永的情。如云的美女,响彻天际的丝竹与哀恸,这样的收梢,有声有色,华丽至极,柳永有知,当笑傲黄泉。

青楼女吊柳七,吊的是一种情绪,一种合柳永其谁的惆怅。

是柳永成全了青楼女,还是青楼女成全了柳·永?或者,相互成全?在青楼女眼中,柳永是浪子,是才子,也是赤子,是她们的知己。她们,以地母般的情怀接纳了他,而他,曾慰藉过她们的心。

我们终于可以微笑着说,缺席柳永,是《宋史》的遗憾。

篇二:红楼梦综合介绍

红楼梦综合介绍

一、作家简介

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袴”“饫甘餍美”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

乡”走了一遭。不知多长时间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交曹雪芹披阅增删、分出章回。以下便为石上所刻内容。

姑苏城里有葫芦庙,庙旁住着个乡宦甄士隐,因怜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帮助他科举。不料元宵之夜,爱女英莲被人拐走,随后葫芦庙里着火,祸及甄家。甄士隐贫病交加之际,受跛足道人《好了歌》点悟,遁入空门。贾雨村科举及

荣府淫奢之风日炽,贾政之兄贾赦居然看上了贾母身边的丫环鸳鸯,要娶来做妾。贾赦之妻邢夫人斗胆向贾母说了这事,鸳鸯听了寻死觅活,贾母亦大怒,斥骂了邢夫人,贾赦非分之想落空。薛蟠自进京城,整日声色犬马。一日调戏柳湘莲,被柳湘莲诱至郊外痛打一顿。薛蟠自觉不好见人,于是外出经商。

凤姐小产,家中事情由李纨和探春管理。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探春按惯例给二十两赏银,赵姨娘不满,探春坚持原则,并痛斥赵姨娘说她“没有脸面”和“忘了根本”。探春大胆改革,开源节流,但对庞大的荣国府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黛玉丫环紫鹃谎称黛玉将回姑苏原籍,宝玉听后愕然,呆症大发。紫鹃受命多方解说,宝玉呆病方愈。宝黛二人的心思大家都知道了,大家也都认为二人是很好的一对。宝玉生日,众姐妹欢宴大观园,园中栊翠庵带发修行的道姑妙玉也以“槛外人”的身份写贴致贺。

宁府贾敬吞丹丧命,尤氏自行主持,邀母亲与两个妹妹前来帮忙。贾琏垂涎尤家姐妹已久,尤二姐亦有此心。贾蓉从中撮合,贾琏便偷偷地把尤二姐娶在外边。尤三姐虽素行不端,但却刚烈有加,发誓说非柳湘莲不嫁。后贾琏外出,路遇柳湘莲,言尤三姐之意。柳湘莲欣然允诺。柳湘莲回京后与宝玉闲谈,知尤三姐是贾珍妻妹,就生出毁约的意思来,尤三姐听说这事,自刎而亡。柳湘莲追悔莫及,遁入空门。凤姐知道贾琏偷娶之事、装成贤惠。将二姐接进府。请贾母等应允。贾琏回来,因办事好,贾赦赏一妾。凤姐借妾手逼迫龙二姐吞金自杀。

贾赦之女迎春的丫环司棋与表兄潘又安有私,一日私会被鸳鸯无意撞见,潘又安慌忙之间将绣春囊遗落大观园中。粗使丫头傻大姐拾得香囊,被邢夫人看见,王夫人知道后,大怒,遂生抄检大观园之意。王善保家的同凤姐夜抄大观园,迎春懦弱,司棋被逐;探春气盛,怒打恶仆妇;惜春与世无争,偏居一隅。王夫人见晴雯长得娇艳妩媚,怀疑是她把宝玉带坏了,就下令把她也赶出大观园。晴雯被逐,含恨而死。宝玉写了《芙蓉诔》来祭奠她,表达自已无限怀念与伤感的情绪。

薛蟠娶妻金桂,香菱倍受折磨,终于不堪践踏,“致使香返故乡”。迎春出嫁后,受尽夫婿“中山狼”欺凌,一年后死去。探春远嫁海外,“清明涕送江边望”,一派凄凉幽怨。大观园内日渐冷清。黛玉身处“风刀霜剑严相逼”之中,“惜其人而不知自惜”,病情加剧。

十月里,海棠开花,大家以为喜事、置酒庆贺。就在夜里,宝玉的通灵玉不知去向,人也痴呆了。祸不单行,元春这时死去。。由贾母做主,决定为宝玉娶宝钗,怕宝玉不同意,告诉他娶的是黛玉,并不让黛玉知道消息。黛玉在傻大姐处知道实情,梦幻破灭,迷失真性,焚烧诗稿;在宝玉成亲时,她孤苦而死。洞房之夜,宝玉见是宝钗也大惊,人也更加糊涂,哭闹着要去找黛玉,对袭人说:“你们把我抬去和林妹妹在一起就行了,反正我是要死的,林妹妹也是要死的……”宝钗见他闹得不像话,便严肃地告诉他林妹妹已经死了,宝玉听了,昏死过去,醒来后,坚持去了潇湘馆,哭祭黛玉。

以后不久,贾珍贾赦因为罪孽深重,被削了职,抄了家,充军边疆,凤姐贾琏放高利贷,又有其他罪恶,也被抄家,皇帝后来怜悯贾氏祖先的功劳,让贾政继承了世袭爵位,可是家事败落,已是不可避免的了,不久,贾母死了,接着凤姐也死了,鸳鸯也吊颈死了。宝钗对宝玉苦口婆心,终日以忠孝仁义等大道理劝说他,宝玉暂时收敛了胡思乱想,埋头读书,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作品还歌颂了贵族的叛逆者和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贾、林、薛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在写出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也流露出惋惜和感伤的情绪,蒙有一层宿命论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四、主要形象

1、贾宝玉

贾宝玉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家庭。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其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情趣相投而出身、地位寒微的人物。

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族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及家族的利益。他和林黛玉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和深厚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推动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叛逆的思想性格。但他的思想并未达到否定君权、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

2、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比贾宝玉更多一些悲剧色彩的艺术典型。她出身在一个已经衰微的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敢爱敢恨,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因父母相继去世,她不得不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里。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直率与锋芒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在这个冷漠的环境中,宝玉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她执著而强烈地向宝玉要求彼此知心、忠于自我的严肃专一的爱情。但两人的恋爱注定是一个悲剧。因为它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恋爱的叛逆思想内核又与整个封建主义相冲突,触及封建家庭的根本利益,毫无调和余地。终于,林黛玉怀抱纯洁的爱和对环境的怨愤永远地离开了尘世,实现了她的誓言:“质本洁来还洁去”。

3、薛宝钗

薛宝钗出身在一个豪富的皇商家庭,性格本质与林黛玉截然不同。她们都同样博览诗书,才思敏捷,但林黛玉一心追求美好丰富的精神生活,而薛宝钗却牢牢把握着现实的利益,孜孜以求的是富贵荣华。薛家母子三人在贾家长期住下的用意是要实现薛宝钗与贾宝玉的金玉良姻。薛宝钗虽然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但却握有实现婚姻的优势。她以自己的人品和才干,逐渐在封建家长的心目中造成了“宝二奶奶”非她莫属的牢固地位;再加上薛家拥有贾家所急缺的财富,她所追求的婚姻势在必成。然而“金玉良姻”只是徒具形式的婚姻,这种婚姻的成功意味着薛宝钗悲剧的开始。

五、艺术特色

《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的叙述和描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红楼梦》在艺术表现上普遍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安排了鲜明对照的两个世界:一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大观园,这是被统治者的世界;一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这是统治者的世界。作者还常常拿一个人对两件事的不同态度对比,拿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态度对比,在对比中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隐秘,表达作者的爱憎倾向。《红楼梦》善于处理虚实关系,它实写而不浅露,虚写而不晦暗,创造出一个含蓄深沉的艺术境界。作者善于运用春秋笔法,也就是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比如将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憎恶写得十分含蓄。《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画。《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全书的结构,新颖而奇巧,以神话故事,“假语村言”掩去内容的实质,将作品置入扑朔迷离的雾色之中,而改借用“真“假”观念,托言“梦”“幻”世界,使得整部小说按着这一以假寓真的结构铺陈发展,最后营造出一个“生活世界”。在《红楼梦》中,除却著名的金陵十二钗,其它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这众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决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一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

由于《红楼梦》内容的浩大,不同的人赋予它不同的主题,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闺秘事......在我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亦如王蒙所说:“它自成一个宇宙,一个世界,既丰富又复杂,既深邃又玄秘,既真实生动又意味无穷。”

专项训练

一、正误判断

1、《红楼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反映政治礼教、社会生活、经济制度及文化发展等等层面,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2、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其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

下页

篇三:广州二模作文:另类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曾经有人说,阮籍,郑板桥,布鲁诺是另类;也有人说,韩寒、李宇春、丁俊晖是另类;还有说,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广州亚运会的“水上开幕式”很另类……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另类”的看法,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属于800字。

二、写作点拨

对今天学生而言,写好这样的作文,应该心中有数,底气很足。因为,我们生活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不仅可以经常见到奇装异服,可以听到奇谈怪论,也经常碰到人们对谋个问题价值不同判断。传统与变革、经典与时尚、追随潮流与张扬个性,构成了我们当今丰富多彩的生活。对此,谁没有体验和感悟呢?所

以,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学生,大家都有话可说。

【审题重点】

1、首先明确材料作文的审题重点。材料给了我们提示,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命题人的情感的倾向。而“谈谈你生活中与‘另类’的看法”的提示语就是命题人对考生写作思维的引导;因此,作文的落脚点是“另类”,这是审题的

2、作文的关键词是“另类”,必须理解“另类”的含义。“另类”,是指另外的一类,指与众不同的、非常特殊的人或事物,是与传统,或者当今主流不一样的言行。

3、作文审题的重心不在于阐释什么是“另类”、而是要善于猎取生活中与主流相差甚远的“另类”进行现实意义和价值观的阐述,其重心应在于“怎么办”,即“面对生活中的

另类,我们该怎么去(以什么心态、方法、智慧)应对。

【审题思路】

1、阅读并理解材料意义。其材料或提示语往往隐含着命题者的思想情感倾向和思维方向引导,理解材料意义一则可以较好地规范我们审题立意的方向和范围,二则可以正确引导我们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路径。这则材料告诉了我们几个意思:一是我们

下页

篇四:作文:另类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曾经有人说,阮籍、郑板桥、布鲁诺是另类;也有人说,韩寒、李宇春、丁俊晖是另类;还有人说,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广州亚运会的“水上开幕式”很另类……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另类”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另类”的看法,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对今天学生而言,写好这样的作文,应该心中有数,底气很足。因为,我们生活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不仅可以经常见到奇装异服,可以听到奇谈怪论,也经常碰到人们对谋个问题价值不同判断。传统与变革、经典与时尚、追随潮流与张扬个性,构成了我们当今丰富多彩的生活。对此,谁没有体验和感悟呢?所以,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学生,大家都有话可说。

【审题重点】

1、首先明确材料作文的审题重点。材料给了

我们提示,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命题人的情感的向。而“谈谈你生活中与‘另类’的看法”的提示语就是命题人对考生写作思维的引导;因此,作文的落脚点是“另类”,这是审题的

“自己生活中与‘另类’有关的经历”,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的能力:①对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能力;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

3、作文审题的重心不在于阐释什么是“另类”、而是要善于猎取生活中与主流相差甚远的“另类”

怎么办”,即“面对生活中的另类,我们该怎么去(以什么心态、方法、智慧)应对”。

省略号表明除了以上列举的三类人物或事物之外,考生还可以由此联想,以其他“另类”的人物或事物作为立意的依据。考生写作时,可以写“另类”的人物,也可以写“另类”的事物,或二者都写;可以写正面的“另类”,也可以写反面的“另类”。所写内容必须在“另类”的范围内。

【“另类”的内涵及其外延】

另类,是主流生活的边缘,是对传统的否定和背叛,是现代的新潮和荒诞,是人性的彻底解放,是人生自由的一种呐喊;

另类,须是对政治文化的关注与忧思,对人性

生命的深层思考,只在意形式和感官上的快感,是徒有其表的另类。

另类,需要环境,需要金钱,需要尊严和名誉的不被侵犯,需要观念的彻底改变,需要人生无悔。

每一个人,都有另类的一面,都有另类的冲动和欲望。有的因为环境遭遇心态合适迸发出来,有的因为教育教养担忧约束突破不了自我的心理和周围的保守牵制一直包裹未曾显现。

【审题思路】

1、阅读并理解材料意义。其材料或提示语往往隐含着命题者的思想情感倾向和思维方向引导,理解材料意义一则可以较好地规范我们审题立意的方向和范围,二则可以正确引导我们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路径。这则材料告诉了我们几个意思:一是我们的生活时时处处存在“另类”;二是面对生活中的“另类”,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2、深入分析材料,将“另类”具体化。构思是必须思考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活中有哪些“另类”,诸如另类高考作文,另类衣着,另类言语,另类行动,等等。二是既然生活中有这些“另类”,那我们该如何对待、解决这些“另类”?宽容、信任、赞成、反对??换个角度思考“另类”,站在“另类”的一方,为他人着想??都是我们面

对“另类”应有的心态和处理的方式。

3、找准突破口,明确立论点。议论文审题三个突破口,就是问一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个作文如果仅仅从“是什么”来突破的话,可能写出来的作文会很肤浅,只会是表面地列举生活中的种种“另类”来办展览,文章会缺乏深度。如果从“为什么”的角度来突破,写“生活中为什么有‘另类’”,分析“另类”产生的根源,阐释生活中“另类”存在的必然性,文章可能有一定深度和价值。但是,比较理想的突破口应该是“怎么办”,即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另类”,在“另类”面前我们是宽容、赞成、扶植?还是视为洪水猛兽般反对、压制,这样的文章才会比较深刻而又有现实意义。

【立意角度示例】

立意一:辩证看待“另类”

1、造成“另类”的原因是什么;

2、“另类”与时尚,“主流”与传统;

3、“另类”与山寨文化;

4、“主流”“另类”都是潮流;

5、“出位”“叛逆”“另类”与“主流”;

6、善待新生事物,谈“主流”如何对待“另类”;

下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