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帮网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浪费是可耻的(4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5/19 16:20:42 字数作文
浪费是可耻的(400字)作文字数作文

精选作文:浪费是可耻的(400字)作文

  今天是星期五,是开运动会的日子。我们学校在操场上举办了第六届的校园运动会。一上午,我们比赛的比赛,观看的观看,总之没有一个是闲着的。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我们大家都拿起了各自的面包开始狼吞虎咽了。正当我准备开吃时,眼睛的余光撇到了这样一个场景:隔我们班级一个座位之距的六(3)班的一个男生拿着其中一个面包抛来抛去,当玩具来玩,最后还做出了一个令人愤怒而又心痛的动作——把面包放在椅子上使劲地压,一个新鲜的面包就这样被糟蹋了。

  俗话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是农民伯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可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斥这两个字——浪费。我们的生活中随时可见到这样一幕:饭桌上,许多菜、肉还没动过就被扔了,吃剩下的饭渣随意地被倒入了垃圾桶里,白花花的米饭成了一堆垃圾……

  “民以食为天”,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为了粮食发动过无数次的战争,国家在前线奋力拼搏着,而有许多人却在后线里糟蹋着那来之不易的粮食。

  粮食是生命之源,是力量之源。人的生命是靠粮食来支撑的,人不能脱离粮食而生存。

  总之一句话,浪费是可耻的,我们要珍惜那来之不易的粮食。

篇一: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丢弃它,节约,其实就在一瞬间,在一念之间。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全国每人节约一滴水,那将会有13亿滴水;相反,每人浪费一滴水,那将有13亿滴水被浪费,这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节约不是一种约束。古人云:“俭,德之共之;侈,恶之大之。”浪费是不好的,在餐桌上,经常有剩饭剩菜,吃不完的就倒掉了。我们经常说:“浪费是犯罪!”的确,浪费,就是浪费国家的财产,丢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有损自己的形象。

因为浪费,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失误一次不要点太多,如果一次性点太多,反而吃不完的话,就会被倒掉。这些倒掉的食物也许能再吃一顿。并且,浪费的也有煤、气、油??

毛主席一生勤俭节约,一身衣服补了七十几次,穿了二十年。这就是最基本的节约: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从小事做起:节约水,合理地使用水资源;节约用电,充分利用自然光照;节约用纸、用餐。

世上有一种公式,那就是“小事乘以十三亿就会变成大事;大事除以十三亿就会变成小事。”在你眼里,一滴水、一张纸都不值一提,但是如果乘以十三亿呢?那结果可想而知。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如果一个国家能节约,那这个国家将会变得强大——灵魂。

湖北宜昌猇亭区实验小学五年级:李智星

篇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我们在电视中看到,在中日战争时期,老百姓们吃不上饭,饿啊!他们只能吃米糠,吃树叶、吃树皮。那时,人们多么奢望能吃上一顿饱饭啊!那他们就知足了。而现在呢?家家户户吃饭,最少要一个菜,甚至十几个。而且,吃不掉就倒了,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发恨的行为啊!如果,每位中国人每月节约粮食五百克,那么中国一年就节约了65万吨粮食!多么惊人的数字!而且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像我们这里,在那些偏远的小山区,那些穷乡旮旯里。上不起学的孩子,每天都在托着下巴渴望我们的帮助,那可怜的眼神,谁能不心碎?如果我们每天都节省下这一点,捐给他们,那这个社会不就和谐美好了吗?

“节约”,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要实际走进心里,从我做起,就有可能感染身边的人,甚至整个世界!只有人人在生活中养成一个自然的习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切实融入人们的生活,社会才有可能养成一个人人节约的良好风气。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什么都是来之不易的。学会珍惜尤为重要,我们这样声嘶力竭的劝导,浪费的人啊,你该觉醒了!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即便如此,也不能讲排场,不能铺张浪费;在任何时候办任何事情,能节约的尽量节约。因为任何一种财物,无论它是国家的、集体的、还是个人的,都是劳动的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随便浪费就是不尊重劳动人民,这不仅不是大方,还是非常可耻的。

我们要时刻牢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把它当作我们的座右铭!

篇三: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教学目标

认知:

l.知道有关节俭的格言、故事。

2.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

情感

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

行为:

1.自觉爱惜劳动成果。

2.生活节俭,不浪费钱物。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本课着重进行节俭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节俭与浪费的关系,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并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爱惜劳动成果,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

不论是从学生养成教育需要出发,还是从我国国情教育出发,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从小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都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以焦裕禄生活节俭的事例,说明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节俭习惯,做到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大手大脚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在五六十年代,人们出于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曾经有过“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心理。那时候,大人们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能省则省。整个社会通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对此,现在的小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如何让在蜜罐子里泡大的一代又一代新人从小养成生活节俭的习惯,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难题,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现在虽然有人理智地提出“再富也要苦孩子”,但身体力行的时候,和困难重重。很多家长在孩子提出

生活上的过高要求的时候,常常会以下不为例来放纵孩子。有的家长显然收入不高,怕自己没面子,也常常用花钱大手大脚来打肿脸充胖子。因此,本课教学必须找准本班学生的活思想。

从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阔气、大方与吝啬、小气的理解入手,把问题开门见山地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作出判断和说明。学生对这个问题会有很多看法。

教法建议

1.课文时节俭的含义作了一个界定,“节俭是指不该花的钱不花,不该扔的东西不扔”。为了表明这个定义的相对性,在这个定义前面,附加了“我们所说的节俭”。教学时要注意分寸,不能把节俭的含义说得太绝对。因为节俭的含义是相对的,其中的“该”与“不该”,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倘若说得太绝对,学生一旦找到反面例证,教师便会作茧自缚。

2.浪费的对象是人、财、物以及时间。由于篇幅的限制,本课课文及练习只涉及了财和物,没有涉及人力、时间的浪费。是否补充及如何补充,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酌情处理。本套教材有专门的惜时教育,教学时要注意把它们有机联系起来。

3.本课以明理为主,而激情是明理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对“节俭光荣、浪费可耻”产生情感共鸣,可以把练习“写一写”提前进行。学生搜集、赠送有关节俭的格言、谚语、警句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具体安排、指导学生搜集时,可把学生按“古、今、中、外”或按“人、财、物、时”分成若干小组,一个组有一个侧重点。指导学生赠送格言、谚语、警句时,可以让学生先说出所送格言、谚语、警句的意思,再提出自己对同学的希望,然后赠送。

4.如前所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在道理上,学生都能够说,问题在于口服心不服,或者是口服“行”不付。因此,教师要把本班学生在节俭、浪费上的实际状况看得明明白白,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或在教学本课之后,指导学生制订出本班的“节俭公约”,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教学设计示例

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

行为:

能自觉爱惜劳动成果,生活节俭,不浪费钱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对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则消息感触非常深,我想让同学们看看这则消息,听听同学们的意见。(课件播放:一则消息。)

消息:

2001年6月23日 星期六 某晚报

崭新毛巾 当作“一次性”抹桌布

小学生“潇洒”为哪般?

本报讯 几块钱一张的新毛巾,却被一些小学生当作了一次性抹桌布,在擦完了自己的课桌后当作垃圾扔掉了??如此情景,让本想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的班主任大跌眼镜。

据某小学四(3)班班主任介绍,为了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他要求每个学生从家里自带一块抹桌布,在6月20日大扫除时,将各自的课桌彻底擦洗干净,而后分别打分评比。不想,有5名学生带来的竟是崭新的长方毛巾,每块价值几元钱,在劳动结束后,它们都被扔进了教室一角的纸篓中。对自己此种浪费行为,5个孩子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生:我认为用新毛巾当作一次性抹桌布的行为是不对的。这样做太浪费了。

师:可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和这5位小学生一样,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认为花钱大手大脚,就是阔气、大方。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生:一块毛巾也需要许多的制作工序,随意浪费掉的行为是不对的。

师:归纳学生的看法,揭示课题,板书:节俭光荣 浪费可耻

二、合作学习,明白道理

师:先听课文录音,然后,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学习课文,讨论交流学习情况,解决以下问题: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焦裕禄的哪些事?

2.焦裕禄为什么要这么节俭?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师:口述合作学习的步骤: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2)组内发表意见。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4)组员补充说明。

师: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生活上严以律己,勤俭节约,为我们作出了表率。让我们再听听他是怎样看待节俭与浪费的吧。(课件播放:“在焦裕禄看来,生活节俭并不丢人,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是光荣的;而浪费财物,不该花的钱花了,不该扔的东西扔了,则是败家子的行为,是可耻的。”)

师:我曾记得毛主席说过一句话:“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拥有巨额资产,在我们看来,他 的生活一定很奢华,但事实并非如此。请结合陈嘉庚的事迹,谈谈你对他说的“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能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一厘也不要浪费”这句话的理解。

3.课件出示:陈嘉庚的相片及他说的话。

师(学生回答后):无论是焦裕禄还是陈嘉庚,在他们身上都具有了节俭的美德;无论在生活困难时期,还是在经济富裕的今天,我们都要养成节俭的习惯。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

课件出示:课文

小品2:小全与妈妈到饭店吃饭。饭后,妈妈要把剩菜带回家。小全说:“别这样!让同学知道了,会笑话我们的。”

小品3:小明与小刚给同学过生日,小明送的是自己做的小礼品,小刚却叫爸爸花钱买贵重的礼品。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都谈得非常好,小丽、小全、小刚他们的做法都是错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向焦裕禄、陈嘉庚学习,生活节俭,不浪费财物,把钱用在应该用的地方。

2.师:学习完课文,让我们静下来,回顾一下过去,以前,我在勤俭节约方面做的怎么样?再展望一下未来,今后,我该怎样做?(每组的小记者抽取一道题,现场采访同学。)

师口述采访步骤:

(1)每组的小记者根据老师提供的题目采访本组的同学。

(2)小记者收集采访意见。

(3)小记者汇报采访情况。

采访题目如下:

①你有没有浪费过电或看见过浪费电的现象?如果有以上情况,你觉得今后该怎样做?

②你有没有浪费学习用品或看到浪费学习用品的现象。如果有以上情况,你觉得今后该怎样做?

③你有没有浪费水的做法或看到浪费水的现象。如果有以上情况,你觉得今后该怎样做?

④你有没有浪费粮食的做法或看见过浪费粮食的现象,结合今天所学谈谈今后应该怎么做?

⑤过去你是怎样花自己的零用钱的?今后你怎样使用自己的零用钱?

师:同学们从节约水、电、粮食、学习用品、零用钱等方面都谈了自己今后的打算,我相信同学言出必行。为鼓励大家,老师赠送几条节俭的格言给同学们,让我们师生共勉。

3.课件出示节俭格言:

(1)对于浪费的人,金钱是圆的,可是,对于节俭的人,金钱是扁平的,是可以一块块堆积起来的。

下页

篇四: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

教学目标

认知:

l.知道有关节俭的格言、故事。

2.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

情感

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

行为:

1.自觉爱惜劳动成果。

2.生活节俭,不浪费钱物。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本课着重进行节俭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节俭与浪费的关系,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并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爱惜劳动成果,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

不论是从学生养成教育需要出发,还是从我国国情教育出发,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从小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都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以焦裕禄生活节俭的事例,说明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节俭习惯,做到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大手大脚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在五六十年代,人们出于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曾经有过“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心理。那时候,大人们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能省则省。整个社会通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对此,现在的小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如何让在蜜罐子里泡大的一代又一代新人从小养成生活节俭的习惯,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难题,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现在虽然有人理智地提出“再富也要苦孩子”,但身体力行的时候,和困难重重。很多家长在孩子提出生活上的过高要求的时候,常常会以下不为例来放纵孩子。有的家长显然收入不高,怕自己没面子,也常常用花钱大手大脚来打肿脸充胖子。因此,本课教学必须找准本班学生的活思想。

从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阔气、大方与吝啬、小气的理解入手,把问题开门见山地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作出判断和说明。学生对这个问题会有很多看法。

教法建议

1.课文时节俭的含义作了一个界定,“节俭是指不该花的钱不花,不该扔的东西不扔”。为了表明这个定义的相对性,在这个定义前面,附加了“我们所说的节俭”。教学时要注意分寸,不能把节俭的含义说得太绝对。因为节俭的含义是相对的,其中的“该”与“不该”,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倘若说得太绝对,学生一旦找到反面例证,教师便会作茧自缚。

2.浪费的对象是人、财、物以及时间。由于篇幅的限制,本课课文及练习只涉及了财和物,没有涉及人力、时间的浪费。是否补充及如何补充,教师可以

根据本地实际酌情处理。本套教材有专门的惜时教育,教学时要注意把它们有机联系起来。

3.本课以明理为主,而激情是明理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对“节俭光荣、浪费可耻”产生情感共鸣,可以把练习“写一写”提前进行。学生搜集、赠送有关节俭的格言、谚语、警句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具体安排、指导学生搜集时,可把学生按“古、今、中、外”或按“人、财、物、时”分成若干小组,一个组有一个侧重点。指导学生赠送格言、谚语、警句时,可以让学生先说出所送格言、谚语、警句的意思,再提出自己对同学的希望,然后赠送。

4.如前所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辨析节俭和浪费的现象,懂得节俭光荣、浪费可耻。在道理上,学生都能够说,问题在于口服心不服,或者是口服“行”不付。因此,教师要把本班学生在节俭、浪费上的实际状况看得明明白白,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或在教学本课之后,指导学生制订出本班的“节俭公约”,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教学设计示例

行为:

能自觉爱惜劳动成果,生活节俭,不浪费钱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对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则消息感触非常深,我想让同学们看看这则消息,听听同学们的意见。(课件播放:一则消息。)

消息:

2001年6月23日 星期六 某晚报

崭新毛巾 当作“一次性”抹桌布

小学生“潇洒”为哪般?

本报讯 几块钱一张的新毛巾,却被一些小学生当作了一次性抹桌布,在擦完了自己的课桌后当作垃圾扔掉了……如此情景,让本想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的班主任大跌眼镜。

据某小学四(3)班班主任介绍,为了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他要求每个学生从家里自带一块抹桌布,在6月20日大扫除时,将各自的课桌彻底擦洗干净,而后分别打分评比。不想,有5名学生带来的竟是崭新的长方毛巾,每块价值几元钱,在劳动结束后,它们都被扔进了教室一角的纸篓中。对自己此种浪费行为,5个孩子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生:我认为用新毛巾当作一次性抹桌布的行为是不对的。这样做太浪费了。

师:可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和这5位小学生一样,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认为花钱大手大脚,就是阔气、大方。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生:一块毛巾也需要许多的制作工序,随意浪费掉的行为是不对的。

师:归纳学生的看法,揭示课题,板书:节俭光荣 浪费可耻

二、合作学习,明白道理

师:先听课文录音,然后,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入学习课文,讨论交流学习情况,解决以下问题: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焦裕禄的哪些事?

2.焦裕禄为什么要这么节俭?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师:口述合作学习的步骤: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2)组内发表意见。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4)组员补充说明。

师: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生活上严以律己,勤俭节约,为我们作出了表率。让我们再听听他是怎样看待节俭与浪费的吧。(课件播放:“在焦裕禄看来,生活节俭并不丢人,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是光荣的;而浪费财物,不该花的钱花了,不该扔的东西扔了,则是败家子的行为,是可耻的。”)

师:我曾记得毛主席说过一句话:“没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拥有巨额资产,在我们看来,他的生活一定很奢华,但事实并非如此。请结合陈嘉庚的事迹,谈谈你对他说的“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能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一厘也不要浪费”这句话的理解。

下页 余下全文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