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帮网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高中作文常见类型九种:定义及特点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6/01 02:36:30 体裁作文
高中作文常见类型九种:定义及特点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高中作文常见类型九种:定义及特点作文

高中作文常见类型九种

 

1、命题作文

定义: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的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特点:限制性、规定性比较强,但限制的条件越多,写作的范围就越明确,写作的内容就越具体。它直接体现作文命题的意图,有利于写作者思想迅速集中,在短时间内朝着一个目标思考、写作。往往不给材料、不给情境,只出一个题目,给出一定的写作要求。

 

2、材料作文

定义:只提供一个或几个材料(材料可以是文字、图画等),不给具体的话题,作为作文的限制性要求,作者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按要求作文。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围绕材料,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作文。

特点:材料是作文的核心,不能离开材料作文;作文必须在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之内。

 

3、话题作文

定义:就是给定一个话题,作为写作的中心,作文必须紧紧围绕话题来进行。

特点:提供写作围绕的核心,不规定作文的主旨;提供较宽泛的写作范围,所写内容与话题有关即可;一般不用话题做题目。

 

4、散文

定义:通过对生活中某些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情感,并揭示其社会意义。

特点:形散神不散。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篇幅短小,题材广泛;散而不乱,形式灵活;长于抒情,语言优美。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3)写景散文:以描写景物为主的散文。

(4)哲理散文:也叫议论散文。注重议论说理,或表达一个观点,或阐述一个道理,或议论某种现象的散文。它往往从人或事饱含深情的记述里,去发掘社会人生的大道理,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5、小说

定义: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特点: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学生一般写小小说。字数在千字左右,题材广泛,手法多样;当然也应具备三要素;出场人数少、不作细致的环境描写;多用白描、速写式的勾勒;情节特别集中,头绪不多。

 

6、记叙文

定义: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特点: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散文、回忆录、游记、人物传记-----

(1)写人记叙文: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对人物形象用多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描绘,选取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2)记事记叙文:通过对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来表现主题。以描写事件为主,要有清晰的线索,要有合理的记叙顺序,适当地抒情议论。

(3)写景状物记叙文:以描写为主,以景、物为主要内容。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7、议论文

定义:是以议论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文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体。

特点: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要有明确的论点、要有典型鲜活充实的论据、论点与论据要有逻辑关系、要有合理的结构。以理服人。说明事理、阐发见解、宣示主张。

包括,政论、社论、评论、讲话稿、杂文、演讲稿------

(1)阐述性议论文:就是要求对某一概念或某一观点进行阐述的议论文。特点是抓住概念或观点的基本含意,论证清楚“是什么”,要求阐述透彻而深刻。

(2)关系式议论文:就是揭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关系的议论文。特点是要揭示概念的实质,要着力论述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3)评论式议论文:包括社论、政论、述评等。就是就某一事件、某一事物、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申明观点,就事析理的一种文体。特点是具有概括性、论辩性、针对性、教育性;

评论要实事求是、从具体事物中引出普遍意义的结论。

(4)联想式议论文:就是从某一事情或事物,产生联想,借题发挥引出一个观点,联系实际进一步论述,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议论文。特点就是联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深入阐发。

(5)感性式议论文:就是阅读材料后写的心得体会,也叫读后感。特点是先写读的内容后写感的东西。感就是分析,是写作的重点;必须联系实际有感而发。

(6)批驳式议论文:就是针对对方的言论或错误的做法进行驳斥,论证它的错误。特点是推翻错误的言论;破中有立,边破边立。

(7)演讲稿:就是用于会议、广播中的讲话。特点是把自己的观点、主张传播出去,起到宣传、鼓励和教育的作用。有辩论性演讲、弘扬性演讲、揭露性演讲、就职性演讲-------

 

8、说明文

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释、说明性的文章。

特点:解说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类别为目的,以事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有: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介绍说明文、描述说明文、记述说明文、阐释说明文、科技说明文、应用说明文------

 

9、实用文

定义:是机关、团体或个人用以处理日常工作、办理日常事务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特点:写作格式约定俗成、固定化;语言朴实得体;有很强的时间性-----

包括,一般实用文和公文。

一般实用文有:调查报告、总结、日记、书信、计划、启事、读书笔记、申请书------

公文有:命令、指示、批示、通知、报告、请示、说明书-----   

 

 

 

篇一:【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常见类型解析】

【材料作文常见类型解析】

1、现实(历史)生活材料2、寓言故事材料比喻性故事,或是寓言故事,必须从中概括提炼出寓意(主旨、观点)。

★单一型(一则)材料,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例1: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材料分析;文中的人物有卖马人、伯乐和买马人(未点明),但主要人物是卖马人。中心事件是卖马人请伯乐帮忙,以好价钱卖掉了一匹劣马。据此可以确定材料的中心是谴责那种不择手段欺骗别人,从而谋取私利的人。

立意角度:可以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抨击不择手段害人谋利的行为;也可以从伯乐的角度立意,批评名人为劣质产品作广告的错误行为;还可以从买马者的角度立意,指出盲从的后果。

★正反对比型材料,则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但中心往往侧重表现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例2“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不团结、不齐心;三个皮匠能顶诸葛亮是因为齐心协力。正反对比,中心明显: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如果只从正面材料入手,把中心理解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显然属于离题。

★正面列举型材料,分析这类材料,应找到所列人、事、物的共同点,据此确定中心。

例3“蚕吃桑叶,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蜜蜂采花,所酿者蜜也,非花也。学习亦然。”

这里列举的两类事物,共同点都是吸收、消化、创新;再参考后一句提示,材料的中心应该是“在学习上,只有广泛地获取知识,并体会理解,才能学有所得,有所创新。

例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姚明率领中国男蓝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姚明郑重承诺,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弃一切,回国捐献。姚明还表示:除了捐献骨髓,他还将抽出时间,参与相关公益推广活动。

(2)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又是演唱会,又是美女赛车,又是慈善拍卖晚会,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个,慈善捐献。成龙表示带领更多好朋友参与慈善事业。

(3)苏有朋利用过生日时机,成立“苏有朋慈善基金会”,把生日收到的贺金作为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2006年全国卷(乙卷)的作文材料是一则寓言。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

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为什么小孩觉得乌鸦也很可爱呢?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2、从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例6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

有些多项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互补叠加法。

例10、①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这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走好人生之路的。材料①强调要有自己坚定的信念;材料②着重说明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是就某一方面而言,因此,综合两者就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坚定的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材料作文的基本行文思路

(1)引:开头概述材料大意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2)提:提出中心论点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确,文章就“跑”了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

(3)摆: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确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4)结: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

开头引材料从材料切入,简要分析,引出论点。

中间联材料说理议论的时候用材料的主旨或关键词来贯穿、衔接,如果能

把背景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镶嵌进去,那么会使文章与背景材料融

合得更为紧密;

结尾再扣材料,使材料与文章融为一体,同时又体现出文章对材料的引申、丰富和升华。

开头的写法:

先概括引述所给材料的内容,稍作分析引申,马上在

⑥这位女大学生,不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而放弃她执着追求的热情,换来了她笔试中的

因此,我终于明白了,花是如此,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的人生要活得更精彩,更辉煌,更灿烂,更美丽,就得把爱留下,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白朗宁说过:“把爱带走,我们的地球将变成一座坟墓。”而我们来到这个地球是为了感受阳光和留下爱心的。那就快点伸出我们的双手吧,把我们爱的阳光洒遍大地。

是谁?那曲爱的乐曲久久萦绕在空中永不散开;丛飞,是那个让我们看见地球上两个人(“丛”)相互取暖,相互关爱的丛飞。他从

下页

篇二:高考作文的三种常见类型(1)

高考作文的三种常见类

(作文

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特歌外,体裁不限。

分析题目可知:

1.何谓“我”:

“我”是这双具有领跑和导航的神奇力量的翅膀的主人,“我”可以有多角度的理解,而非一个固定的、单一的意象。首先,“大我”与“小我”均可。这里的“我”可以是中华五千年沧桑历史之“我”,可以是发展创新、宏大辉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我”,也可以是活力四射、平凡普通的微小个人之“我”。其次,“实我”与“虚我”均可……关键是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

材,选择推动“我”成长、激励“我”发展、鞭策“我”进步的“翅膀”,着重写出“翅膀”于“我”的价值和作用。

2.何谓“隐形”:

“隐形”说明它是抽象的或者是不易察觉的,需要用心品味、感悟的,精神的、意志品质层面的,“隐形”的不应是实体,如果是实体,也应回归到隐形上来。如想说毛笔是翅膀,则应落实到书法艺术是隐形的翅膀。

3.何谓“翅膀”:

“翅膀”是一个比喻或者说是象征,翅膀,是一种动力,隐形的翅膀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翅膀要真正能起到动力的作用。“翅膀”的意义或作用可以

与任何事物产生关联。选择“翅膀”一定要合理、新颖,应写出翅膀的内涵和特征。

审题偏误容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全篇不写“我”而写“他”,比如写奥巴马、霍金、普京等旁人;(2)不止写“一双翅膀”,而是写了多双翅膀,如分别论述了理想是“我”隐形的翅膀,乐观是“我”隐形的翅膀,智慧是“我”隐形的翅膀等等。

优秀作文举例:请看1号作品

再看半命题作文(以2009年福建作文题为例——当年全国只有福建和湖北两省出了半命题作文,有人评论说他们是吃了高考作文的螃蟹):“这

也是一种……”

优秀作文举例:请看2号作品

二、话题作文“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就是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是给

下页

篇三:高考作文题常见的类型

高考作文题常见的类型

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周红阳

(一)话题作文

【试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场突来的暴风雨,使一位诗人得到了一句诗:我的心在乌云上面。这是一句并不深奥的诗,却来自乘飞机的经验。航行在一定高度之上,向下望是一片铅灰的云层,诗人知道它正向下面的世界倾注着大雨,会是风雨交加,天色灰暗。而舷窗外却是几乎伸手可触的蓝天,纤尘不染,碧空如洗,凝重而空茫,那么均匀地充满透明的阳光。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心在乌云之上”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话题作文考查模式自1999年在全国高考试卷正式亮相,迄今已经十余年了。这种作文命题模式既具标题作文的明确性,又有原材料作文的限制性,很受各类选拔性考试的青睐,也是它风靡多年而魅力犹存的根本原因。话题作文的通常形式为“材料+要求(提示)+注意事项”,“材料”是话题的由来,也是选(取)材的范本;“要求(提示)”是话题确立、范围框定和构思指要等;“注意事项”则是完成写作被允许的自主性和须遵循的规范性。话题作文的“话题”是由有关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构的,能否恰当把握这些因素便是审题成败的关键。“心在乌云之上”这个话题,“心”和“乌云”两大要素,以及“心”和“乌云”之间的关系等均是审题思考的重点。细读材料不难发现,尽管材料中的“心”和“乌云”还有写实的一层意思,但出现在话题中的“心”和“乌云”已经不是它们的本义,而是比喻义了。“心”可以是态度、行为、情绪、志向、抱负等主观意志,而“乌云”可以是环境、遭遇、挫折、不测、磨难等客观事实,彼此的关系则是“心”已经到达了超越“乌云”的高度,不受“乌云”的影响和困扰,也就是说,在某个足够的高度,就不会再有风雨云层。由此可知,我们的生命中之所以被云层遮掩了阳光,那是因为我们的心灵还没有飞升到足够的高度。按照这样的思路去立意和构思,不突破话题边界,作文也就错不了。

(二)标题作文

【试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现代社会中,“绿色”是一个受到特别推崇和青睐的字眼,频频出现在从联合国文件到小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它的丰富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词汇意义。显然,“绿色”不仅仅是象征、比喻,更多的还是标志、方法、途径、理念、思想等。

以“向往绿色”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实感受,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标题作文,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写作命题模式,因而通常被称作“命题作文”。这种作文命题的主要特点是标题即中心,明确并规定了写作主题,而写作的角度、思路、范围、题材等可以自由选择。需要提醒的是,目前流行的作文标题,大多没有脱离“话题”的影子,“虚化”和“泛

化”现象比较严重,需要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后才能进行实际写作。从语法分析,标题“向往绿色”是个“动词+名词”的支配短语,“向往”是行为取向,“绿色”是目标定位;从含意分析,“向往绿色”则是一个不可割裂和拆装的整体,不能将理解成为“向往+绿色”的机械拼接,这是审题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必须警惕的常见误区。至于“绿色”是什么,作者可以依据自己实际情况灵活界定和诠释,可以是“象征”,如生命、生机、活力、自由、和谐、进步、希望、憧憬、理想等;也可以是“标志”,如科学、文明、卫生、安全、环保、快捷、通畅、优质、高效、发展等。这种标题,无论是论述类文章,还是文学类文章都比较容易,只要能围绕“向往绿色”这一中心,充分体现“人中有人(我)”,就完全可以打造出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而尝试“实用类文章”就算不上很智慧的选择了,

(三)新材料作文

1.图画类材料

【试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长大了当什么

[说明]据对1180名中小学生“未来做何职业”进行调查,热门职业中唯独没有科学家。

(材料来源:2009年4月22日《文汇报》)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图画(漫画)是常见的作文材料之一,曾经多次出现在全国高考及各类规格考试的语文试卷中。但由于图画信息的理解难度相对较大,导致不少考生审题偏失,不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正常发挥,因而命题人只得“割爱”放弃。而2007年高考全国卷中图画材料又重出江湖,不能不予以重视。图画作文的审题,首先必须“读懂”画面信息,以便正确把握寓意。而“读懂”画面至少要关注以下要素:一是留意图画题目(如《长大了当什么》)和有关提示(如图后的“说明”文字),二是重点揣摩出现在画面的各种形象(如人、物、景、事等)的含意,三是分析主体和背景(道具)、整体和局部(细节)等关系(若是多幅图画,还要看画面的关联性),四是了解一些绘画手法(如明暗、色彩、线条、角度、方位、映衬等)的基本作用。这幅题为《长大了当什么》的漫画,画面主体是一位长者拿着纸笔正在向一个孩子询问“长大了当什么”

,而孩子也轻

松地回答了问题,神态很自然,孩子后面的一些图像(背景),应该就是孩子想要“当”的“什么”。从头像看,不外乎是“官员”“老大”“老板”等角色,大概没有“科学家”,因为“说明”文字已经明确了这一信息。这也是画面信息和文字信息的核心内容。“读懂”了上述信息,审题就完成了。至于“立意”则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切入,对这种社会现象作出辩证思考和分析,但不要一概指责和否定(要注意,“热门职业”没有“科学家”,并不等于没有人想当科学家),最好是能够揭示出现此类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如在宣传、教育、成就、利益分配、人生价值等方面作一定的思索和剖析,也许更容易打造作品的亮点。

2.文字类材料

【试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位了不起的品酒师。一个收藏家朋友邀请他去自己家,因为收藏家有不少非常名贵的酒,想请品酒师看看。他很希望得到品酒师的赞扬,就拿出一瓶最名贵的酒。品酒师品尝了一口,却沉默不说话。见此,收藏家很纳闷,但也没有询问什么。接着他又拿出一瓶非常普通的酒。品酒师也品尝了一下,便说:“很好!非常好!”收藏家糊涂了。他忍不住说:“我真的不明白,我给你最名贵的酒,你一言不发;对这种普通的酒,你却赞赏有加。”品酒师笑笑回答:“对

篇四:材料作文常见类型

材料作文常见类型

1、现实(历史)生活材料

2、寓言故事材料

比喻性故事,或是寓言故事,必须从中概括提炼出寓意(主旨、观点)。

★单一型(一则)材料,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例1: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正反对比型材料,则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但中心往往侧重表现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例2“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正面列举型材料,分析这类材料,应找到所列人、事、物的共同点,据此确定中心。

例3“蚕吃桑叶,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蜜蜂采花,所酿者蜜也,非花也。学习亦然。”

例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姚明率领中国男蓝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姚明郑重承诺,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弃一切,回国捐献。姚明还表示:除了捐献骨髓,他还将抽出时间,参与相关公益推广活动。

(2)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又是演唱会,又是美女赛车,又是慈善拍卖晚会,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个,慈善捐献。成龙表示带领更多好朋友参与慈善事业。

(3)苏有朋利用过生日时机,成立“苏有朋慈善基金会”,把生日收到的贺金作为

★反面列举型材料

例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两个成语的共同点都是从反面揭示“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材料的中心应是:如不注意纠正小毛病,就会铸成大错,造成重大损失。

材料作文审题的切入点

◆1、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2006年全国卷(乙卷)的作文材料是一则寓言。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邻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了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从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例6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3、从辨明关系入手。

读材料时,如果善于分析材料中诸事物的关系,即可找到立意的依据。事物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7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

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只有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例8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4、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情感倾向,此时,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例9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5、从材料的互补关系入手。

有些多项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互补叠加法。

例10、①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作文的基本行文思路

(1)引:开头概述材料大意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2)提:提出中心论点

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确,文章就“跑”了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

(3)摆: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确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4)结: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

开头引材料从材料切入,简要分析,引出论点。

中间联材料说理议论的时候用材料的主旨或关键词来贯穿、衔接,如果能把背景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镶嵌进去,那么会使文章与背景材料融合得更为紧密;

结尾再扣材料,使材料与文章融为一体,同时又体现出文章对材料的引申、丰富和升华。

开头的写法:

先概括引述所给材料的内容,稍作分析引申,马上在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