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帮网 > 工学论文 > 教育资讯

工科论文 :发电厂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必要性与实践[1]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6/02 13:51:21 工学论文
工科论文 :发电厂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必要性与实践[1]工学论文
【找论文网 - 工学论文】
摘要:论述了发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发电厂开展状态检修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而且可以降低检修费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企业自身效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思维,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
关键词:电力设备 状态检修 安全生产
1 前言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不仅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确保企业安全的前提条件。发电厂的设备检修管理科学化是现代企业组织生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电力企业坚持自力更生方针,走向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搞好发电厂的检修管理工作是保证发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设备全过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更科学地管理好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安全可靠性,降低检修费用,已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沿用传统的以周期为标准的计划性检修制度,还是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以设备实际状态为标准的状态检修制度,需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决策。
2 实施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目前,各发电厂均按照原电力工业部颁布的《发电厂检修规程》执行计划性检修。《规程》规定,发电厂机组大修一般4~6年一次,每次50-80天,小修每天2次,每次10-12天(视具体机型而定),并规定:"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用以指导检修安排的依据就是这些时间量,只要检修周期已到,不管设备好坏,运行状态如何,就要检修。显然,这种检修制度有失科学性,而且存在如下负面影响。
2.1 目前计划检修的不完善性
1)淡化技术管理责任,不利于开拓进取。在传统的计划检修制度下,到期必修,按部就班,周而复始,拆拆装装,没有任何灵活的余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技术管理人员不思开拓进取,技术管理工作在原地打圈圈,僵化了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从目前情况来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自然与管理体制有关。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由于自己对检修工作的安排无权作主,设备得不到及时检修,检修错位,淡化了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设备出问题了,往"设备事故"上一堆了事。
2)不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往往会导致如下的现象:一是检修项目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不是检修过剩就是检修不足。二是由于计划检修时间安排一般情况都较充裕,有缺陷大修理,没有缺陷也修理的现象。本来设备状态还比较好,还有潜力可挖,时间安排了,还是拆开修修为好,怕的是今后设备出了问题说不清楚。三是由于过多的检修拆装,加速了拆装的磨损,本来好端端的设备越修越糟,人为地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不利设备的安全运行。
3)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计划性检修针对性不强,盲目检修过多,降低了设备利用率,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还增加了大量检修费用的无效支出,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2 实施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状态检修就是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状态监督,对设备运行状态、影响安全经济、可靠运行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设备进行前景预测,根据结果再拟定检修内容和确定检修时间,真正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实施状态检修的目地就是科学保养设备,在保障设备安全、经济、可靠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检修人、财、物的浪费和检修磨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显然,状态检修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两个转变"和电力行业"安全为基础、效益为中心"的原则相一致。
《发电厂检修规程》也提到:"运用诊断技术,进行预知维修是设备检修的发展方向。预知维修与状态检修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内容,这些都为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探索先进、科学的检修制度指明了道路。"国外一些高层技术管理专家也指出:"减少停电和缩短维修时间以提高有效性应战为商业经营的目标。"一些国家也都向传统的维修制度告别。显然,传统的计划检修不仅仅制约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3 对状态检修管理的实践
针对计划性检修制度存在的弊端,作为一个基层单位的电站,当然不能从宏观制度上去寻找改革的路子。近几年,在机组小修工作方面,峡阳水电厂在计划性检修制度的框架下,对具体的检修次数和天数作了重新安排和调整,几乎每年都取消一次机组小修机会(12天),每次小修的时间也根据实际状态有所减少,这主要是依据设备的健康状态作出的决定。对机组的大修周期也作了一些变动,如:我厂#2机到了大修周期,但设备健康良好,而#3机距大修周期还差一年,而设备的健康状况较#2机差,我们就作了调整,对#3机先进行大修。三年来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3.1 收集基础数据,完善原始资料
以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详细记录现场数据。采集设备实时状态数据,加强定期测试,累计试验数据。形成原始资料,利用这些工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