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作文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4/20 19:36:09

少数民族的作文
作文.

哈萨克族风俗
“哈萨克”翻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勇敢的自由人”.哈萨克族是世界著名的游牧民族之一,同时又是一个重要的跨国民族,总人口现已超过千万.哈萨克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汉代,他们分布很广,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欧亚大陆中心腹地,从阿尔泰山、天山向西直到里海约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域,都有哈萨克民族活动的痕迹.目前仅在新疆的哈萨克族就有12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北部和东部地区.
一、文体娱乐
哈萨克族的娱乐活动,既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又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其娱乐方式与骑马、放牧、狩猎等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主要有赛马、摔跤、叼羊、姑娘追、马上角力等.据说叼羊活动起源于中世纪.当时,牧业上的狼害相当严重,牧民对狼特别仇视,一旦猎获了狼,大家便一涌而上争相抢夺,以此开心取乐.后来就逐渐由叼狼演变为叼羊的群众性娱乐活动. 在哈萨克族中,赛马不仅是参赛者个人的事,而且是关系整个氏族部落荣誉的事.赛马中得到的奖品,主人一般都不会占为已有,而是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分给亲人、朋友,和大家一起分享.
姑娘追:“姑娘追”哈萨克语“克孜库娃”,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喜爱的一种马上体育活动;也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特殊方式.青年男女通过“姑娘追”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姑娘追”一般在夏秋季节空旷、平坦的草甸上举行,远近牧民都骑马前来参观.据说很早以前,有两个哈萨克部落的头人结成了儿女亲家,在姑娘准备过门那天,来接亲的人有意夸赞他们新郎的马是最好的千里马.新娘的父亲听后便说:“我女儿骑的马才是最好的马,不信可以比一比,如果你们的马能追上我女儿的马,今天姑娘就过门,否则就改日再说.”于是比赛开始了.姑娘因为对小伙子早有好感,于是故意放慢速度假装让小伙子追上,借机进行交流和沟通,返回时她又让小伙子在前面跑,自己在后面追赶,结果把“追姑娘”变成了“姑娘追”.于是“姑娘追”就由此产生了.从此以后,哈萨克族有许多青年男女就是通过这种嬉戏式的相互追逐和交流产生了好感,萌发了爱情,并结为终身伴侣.如今的这种活动已不再拘限于青年男女,有时一些结了婚的成年男女也会参与其中,但一般要求男女双方要年龄相近,因为这样才可以随意的做游戏和开玩笑. 关于“姑娘追”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从前有一只白天鹅化为女子,和一位猎人结为夫妻,成为哈萨克人的始祖.他俩结婚那天,骑着两匹白色的骏马,像白天鹅一样,飞来飞去,互相追逐.据说这就是“姑娘追”的由来.这个传说反映了“姑娘追”这种马上游戏是从古代沿袭而来的习俗.“姑娘追”多在喜庆节日举行,是民俗风情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热情好客的哈萨克姑娘会邀请远道而来的游客共同参加这种马上娱乐活动.
叼羊:叼羊是哈萨克民族为祈祷祝福而举行的一种马上娱乐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对抗性强、争夺激烈、集勇猛、顽强和机智于一体的马背体育竞赛.叼羊是新疆各兄弟民族普遍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特别是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牧民更是擅长这种马上运动.盛夏时节,牧场绿草如茵,草茂马壮之际,牧民在休闲时,成群结队自发地组织叼羊活动.
摔跤:摔跤是哈萨克族传统的体育活动之一,是一种力量和技巧的对抗性运动.每逢婚礼、割礼、周年祭祀都会举行摔跤活动.马上角力,又称马上摔跤.其方式是参加活动的人分成两组,一对一进行比赛,二人比力量、比技巧,看谁能把对方从马背上揪下来,或直接拉到自己马上,即算胜利.
赛马:赛马是哈萨克族人十分喜爱的一项传统的体育娱乐活动.赛马有赛走马和赛奔马两种.赛走马,是比马的速度耐力、稳健美观.一般用的是五岁以上的成年马,骑手也是成年人.赛奔马也多用五岁以上的马,参加赛马的骑手大多是十二三岁的男孩.在哈萨克族中,赛马不仅是参赛者个人的事情,而且是关系整个氏族部落荣誉的事.赛马往往在婚礼和重要的节日里举行,而且经常是最后的压轴节目,也就是说,赛马一结束,庆典也就最终收场.
马上角力:亦称马上摔跤,其方式是参加竞赛的人分成两组,一对一进行比赛.两人比力量、比灵巧,看谁能把对方揪离马背并扔在地下,或抱到自己马上即算胜利.比赛时有许多人围观,围观者都希望本部落的选手获胜,不时地为选手呐喊助威.
马背拔河:两个人骑在马上,拉一条两米多长的皮绳,中间地上划一长缍为界,谁骑的马配合得好,谁就可以把对方拉过界河.
骑马抢布:这是哈萨克族年轻人锻炼身体骑马本领的娱乐活动之一.布长一米左右,颜色或红或绿.开始时,先由一个小伙子拿着布骑马飞跑,其他人乘马尾追.被追上人发现快要被追上,必须迅速将布交给先追上自己的人,然后大家继续追赶第二次拿到布的人.这样连续不断,犹如接力赛车一样.骑手们跨过河流,越过高山,冲破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险阻,直玩到大家尽兴方罢.这种活动主要是锻炼年轻人骑马的本领和意志.
射元宝:射元宝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箭射元宝;另一种是用枪元宝.前者是自古相传的选拔神箭手的娱乐活动;后者是近代形成的.古时候用箭射金葫芦,后来改作箭射元宝.其方式是立一高杆,上端拴一横木,把用红绸布包着的元宝用细绳拴在横木的一头,用箭射断吊着元宝的绳子.比赛者从百余步外策马飞奔,到五十步左右处向目标射箭.如射断绳子,元宝落地,则可得元宝,并被人们称为“神箭手”,以后这一活动改为步枪射银币了.
哈萨克族的“恰秀”:各个民族都有向人们表示祝福的方式,如藏族人献哈达、蒙古人敬奶酒,而哈萨克族在遇到喜事时,却要撒奶疙瘩、方块糖、水果糖、包尔沙克等,这种表示祝福和欢迎的仪式,哈萨克人称之为“恰秀”即撒的意思.哈萨克草原上遇到喜事,都要搞“恰秀”,让人们抢着吃,分享欢乐.草原上来了尊贵的客人,也要搞“恰秀”,表示尊重和欢迎.一般“恰秀”都是由妇女来搞,这位妇女必须是年纪较大、儿子齐全、丈夫健在、本人德高望重、深受群众爱戴者.人们相信由这样的妇女来搞“恰秀”,会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幸福. 有些“恰秀”则由自己人来搞.如在夏季第一次挤马奶时,则要在挤马奶的地点喝奶茶,并要邀请邻居和亲友们一起来喝.同时还要在马驹头上和拴马驹桩子上抹些酥油,这时,由家里的年长的妇女来撒喜食,以祈求人畜两旺,吉祥平安.
阿依加勒克舞:阿依加勒克舞,即月亮舞,是一种广泛流行于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民间集体舞蹈,可由男女几人或多人列队成环形圆月状共舞.舞蹈特点是两人对跳,多为拍手、踮脚,自拍、互拍、自点、对点、双双旋转,并排旋转,换位旋转,交换舞伴.节奏欢快,动作幅度较大,颇具美感,感染力强,且动作简单易学,初学者十分钟内便可掌握要领,半小时后便可成为熟练的舞伴. 月亮舞是哈萨克青年男女传递感情的一种方式.每年草原上举办阿肯弹唱盛会时,经过一天的热闹,老人和小孩们都已疲倦,回毡房休息,成年人聚在毡房里举杯畅饮,情窦初开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的精力仍然充沛未尽,他们随着欢快的音乐在月亮下翩翩起舞,成双成对消失在朦胧月色之中……游人可和当地的青年男女在额尔齐斯河畔的篝火边,尽情地载歌载舞.
阿肯弹唱会:阿肯弹唱会是哈萨克民族古老的、最具有群众性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乃至有朋友来临,亦或在每年山花烂漫之际,能歌善舞的牧民,聚集在一起,怀抱冬不拉,即兴作诗,自弹自唱,这就叫阿肯弹唱会.它的形式与规模大小不一,有数十人,百人,乃至数千人,具有娱乐性和竞歌性两种,场面欢快热烈,形成草原上一道奇异、优美的民族风景线,若此时游客亲临其境,一定会体验到原始、浓郁的民族风情,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