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读后感300--400字要罗斯著的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4/17 04:56:11

毛泽东传读后感300--400字
要罗斯著的

读了罗斯著的《毛泽东传》这部书,对毛泽东有了深的 了解.
这部传记将毛泽东放在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的历史起点上来客观地描述他的成长和成熟过程.毛泽东17岁才"出乡关",与早期其他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比较起来,他接触外部世界和新知识、新思想也许要晚一些.但是,从书中我们看到,他虽和同时代许多人一样经过一段曲折后才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否定自我的精神.这就使得他能做成前人未能做成的事业,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这也就使得当许多和他同时代的曾经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的时候,而他却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带领更多人取得成功.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生,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注重探求事物的"大本大源".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后,这一特质和思想源头得到了升华和充分的发展.他对问题从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去解决,而是力求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从理论上做出新的概括.书中对理论问题的叙述和分析,由于紧扣住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显得既深刻又生动,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也从一个重要侧面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这部传记没有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当做天生的"救世主"或"完人"来写,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努力反映客观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他的影响.对于中国革命,毛泽东也不是一开始便什么都成竹在胸,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审时度势,吸取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渐形成他的文韬武略.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他也不是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他自己还说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在工作方式上有缺点,长征中他也指挥打过败仗.这部传记没有回避这些,而是一一做了客观的叙述和评价,从而保持了全书的历史真实性.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这种境界,不是大家都能达到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启示.因此可以说,这部传记是一部毛泽东的启示录.
祝你成功朋友,加油.

作为传记类书籍,本书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记叙了毛泽东的一生,其中关注了毛泽东的个人生活、政治历程,由对事件的记述向人们揭示出毛泽东的独特思想和个性特点。
说实话,看多了作为主席颇具指点江山气概的毛泽东的画像,这个也有过“瘦弱而疲惫,眼神黯淡”的时候、也有过“开始怀疑自己”的时候的毛泽东更让人觉得真实。这样的毛泽东不再是一个万人膜拜的领袖,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或者更确切地说,他是一个历经大...

全部展开

作为传记类书籍,本书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记叙了毛泽东的一生,其中关注了毛泽东的个人生活、政治历程,由对事件的记述向人们揭示出毛泽东的独特思想和个性特点。
说实话,看多了作为主席颇具指点江山气概的毛泽东的画像,这个也有过“瘦弱而疲惫,眼神黯淡”的时候、也有过“开始怀疑自己”的时候的毛泽东更让人觉得真实。这样的毛泽东不再是一个万人膜拜的领袖,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或者更确切地说,他是一个历经大浪淘沙最终成长为领袖的普通人。
当然,一个普通人之所以成长为领袖,必有其不普通的一面,这正是“性格决定命运”。读毛泽东,我也的确常常被他的性格魅力所感染,这包括了很多方面,例如他的执着、他的坚韧、他的胆略……
能够创造历史,毛泽东的确是一个敢于突破的人。小时候他造过父亲的反,在学校的时候他造过老师的反,后来革命,他要造整个社会的反。年轻时毛泽东就说过,“我们尚能齐声一呼,将这历史的势力冲破”,这不是一个意气之言,毛泽东用他的行动向一个个旧势力做了坚决的斗争。
有理想也需要有行动,毛泽东的行动力是令人钦佩的。在接受马克思理论初期,他并不满足于理论上的研究,一旦认可他便迫不及待的将之付诸实践:毛泽东开办夜校、组织农民讲习班,他要将新的社会理论让更多的人了解;井冈山上,在确定了农民路线以后,他随即定下了队伍对农民群众的纪律,并在各种事情上维护与农民群众的关系……
毛泽东“不循规蹈矩”的特点也让人印象深刻。有些人常常满足于无论什么文件来到都按章办事,而毛泽东不是这样,这样的性格也使他在很多问题上与其他人有过冲突。然而,毛泽东是自信的,甚至是自负的,与遵从相比,他更相信自己的判断,即使在很多人反对自己,甚至在现实行动也让他倍感挫败的很多时候,毛泽东也颇为执着地坚持自己的想法。总之,毛泽东不会刻意曲意服从自己不认可的事情。现在看来,“不走寻常路”似乎也成了其创造历史的必备素质之一。
《毛泽东传》的主角是毛泽东,但读此书,我们所能了解的却并不仅仅只是毛泽东的个人经历,英雄创造时代,正因如此,毛泽东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也正同时向我们展现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每一段历程。因此,看毛泽东的少年,我们了解了即将走向终结的旧中国面貌;看青年毛泽东,我们了解了马克思理论如何在中国由理论一点点成为现实;看中年毛泽东,我们了解了中国对内如何自立自强、对外又如何挺起腰杆掌握话语权;看晚年毛泽东,我们了解到党在很多问题上的挣扎和斗争。曾采访过毛泽东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体会似乎能够很好的解释这一点——毛泽东的叙述,开始越出“个人历史”的范畴,并且以某种方式不知不觉地把个人历史融于一个伟大运动的历程之中,虽然他在这个运动中保持着主导作用,但不再是“我”而是“我们”了,不再是毛泽东而是红军了。在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传》不仅仅是毛泽东的人生故事,而更像是一部中国近代史。
读《毛泽东传》,自己都有些感动。它告诉我们伟人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告诉我们现在的中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这不像是在读一个与己无关的故事,而是经历一个洗刷偏见、重新认识伟人的过程,是一次打破旧中国开拓新世界的心理历程。
《毛泽东传》是值得细读的书。

收起

毛泽东出生在一个比较宽裕的农民家庭,是在冬至以后几天出生的。冬至是仲冬的一个大节日,在遥远的北京,光绪帝被簇拥在庄重的队列中,到天坛去祭祀,以感谢苍天保用下一年也平安度过。他父亲毛顺生喜欢精打细算,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吝啬,刻薄,且脾气暴躁的人。当时毛泽东并不喜欢在私塾中读书,十分厌倦传统的儒家文化,但爸爸并不同意他离开,因为这要花一大笔钱,在家庭争论后,毛泽东的爸爸终于让了一步,使他有了机会离开私塾...

全部展开

毛泽东出生在一个比较宽裕的农民家庭,是在冬至以后几天出生的。冬至是仲冬的一个大节日,在遥远的北京,光绪帝被簇拥在庄重的队列中,到天坛去祭祀,以感谢苍天保用下一年也平安度过。他父亲毛顺生喜欢精打细算,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吝啬,刻薄,且脾气暴躁的人。当时毛泽东并不喜欢在私塾中读书,十分厌倦传统的儒家文化,但爸爸并不同意他离开,因为这要花一大笔钱,在家庭争论后,毛泽东的爸爸终于让了一步,使他有了机会离开私塾,去城里读书。临行前,毛泽东冷冷的说了一声“我恨他!”
就此书而论,令我感悟最深的是毛主席前半生为理想和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在前进途中,他探究、思考、实践,终于超越很多人的预言,使中国更快摆脱了苦难的生活和外来的压迫,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他几起几落,无论多么的艰难,可是他,都不曾退出这支救国救民的队伍。此外,我认为主席还是一位立场坚定的,信念始终的人物。
我读《毛泽东传》,想到山的精神,想到安静的心绪。于是,我想,在烦躁时,更应该去看山,看水,而不是在无人的地方高声大叫。一定要攀于顶峰站在高岗,最近距离地感受大山,大河,水流带来的有着生机与乐趣的安静。享受安静,才不会大步地退却。毛主席以前,都是依山傍水生活着,在超越着自我。
我一直想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使毛泽东作出:“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这般论断?
其实,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是老虎”, 是因为他在年轻的时候接触了资本主义自由和民主思想,阅读了当时大量介绍西方国家的书籍。种程度上说,当时的他是很欣赏和羡慕的。也认为帝国主义很厉害。但是自从“巴黎和会”之后,他发现帝国主义的本质是“剥削、侵略和掠夺”,因此开始反帝,到接受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后更是强烈反对,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行为更让他坚定的与老虎为敌。
其次,他认为“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很大程度上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尤其是二战后世界的社会主义旋风摧毁了很多曾经的帝国主义,因此认为人民才是英雄,社会主义才是真理,所以才有“纸老虎”一说。
毛泽东并非那种天生的伟大领袖。在1911年时,他对于中国有着不成熟的向往。一直到1920年,他仍不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也没有给他带来足够的冲击,他是依靠被列宁批判的考茨基而非正统的马克思获知社会主义的。一直到1935年的遵义会议,中国革命似乎都不一定由他领导。一直到1949年,斯大林都更倾向于蒋介石。而毛泽东对于美国的感情则在相当大时间内都十分的高,1940年代,延安的官方报纸对美国民主的赞美达到了巅峰,在抗战胜利后,他与周恩来都如此想去美国会见杜鲁门;而在某一段时间内,他如此地讨厌,他厌恶别人将马列主义变成不可变更的法令或规则;对共产党仅通过三年战争就打败了国民党,他自己都觉得吃惊,他原认为需要更长,更久的时间……
毛泽东在一份遗嘱中写道: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几十年,把他赶到了几个海岛上去了......对这件事持异议的不多......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由这个遗嘱中,我们看到,毛主席在这种生着病的情况下,还关心着和国民党的斗争和文化大革命,是一种正如我们提到的立场坚定的,信念始终的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