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确实伤了元气吗?明太祖休养生息 仁宣之治的积累吃完了.

来源:学生作业学帮网 编辑:学帮网 时间:2024/04/24 14:39:38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确实伤了元气吗?
明太祖休养生息 仁宣之治的积累吃完了.

明代衰落的根本就是其政策跟不上地方民间经济形式发展的需要.明代在维持封建小农经济上取得了成功,但这是以抵制商品经济发展为巨大代价的.典型的重农抑商政策虽然维持了帝国百余年的稳定,但结果就是明代的整体架构都建立在四个字基础上,即"维持现状'.
首先首先明朝对商业的控制是历代最森严的.洪武朝规定天下民分四户,商人最初在四户中没有任何归属,到永乐朝才被归为"杂户",其社会地位可见一般.古语云:士农工商,商居最末,是儒家思想重农抑商使然.
洪武朝还有个让人不可理解的规定,即全国禁止使用贵金属货币(包括白银,铜钱)进行交易.这在历朝历代都是绝无仅有的,永乐朝规定私下交易白银1两,罚宝钞万贯.这种荒唐的制度的终结也是相当荒唐,一个吴姓地方官上书恳请在该地允许贵金属货币交易,在经过一阵反复后这个提案被批准,最后在没有任何宣布的情况下全国都恢复了贵金属货币交易.毫无疑问这对商业活动是有极大的影响的.
明朝的税赋并不是很重,根据黄仁宇先生根据顺德县志的分析每年的税收大约占粮食产量的3%-6%左右.这是相当低的标准.但明代的财政经济危机却是历朝历代最重的.明朝经济危机的根本性原因不是重税,是自己没有一个统一的预算体制.有明一代从未将皇室收入和国家岁入分开过,国家也没有统一的国库来保管税银.这种体制的缺陷就造成了频繁向民间下达"坐办"任务,工部要修水利,向民间"坐办";礼部要办祭奠,向民间"坐办";皇帝要信佛,向民间"坐办";甚至连科举需要的笔墨,每年紫禁城额外需要的碳都要向民间"坐办".地方更是惨不忍睹,各地行政机关的一切开支都要从民间临时抽取;地方的船厂甚至连造船的木料都要船厂负责人自己征集.这正是低税额造成的预算不足,反而加大人民负担的典型例子.而这种例子的根本,就是儒家对低赋税的一种迷信.
经济政策上的失败还体现在宝钞这一官方货币上.洪武,永乐两朝大肆通过恩赏的方式额外增发这种法定货币,结果就是宝钞大幅度贬值.永乐末年宝钞已经贬值到面值的1/7甚至更低,这也是为什么明朝屡屡有禁止使用金银铜钱进行交易的政策的原因,目的都是为了挽救崩溃边缘的宝钞.但最终宝钞还是失去了货币的价值,甚至连零钱的作用都无法体现.宪宗实录中记载有官员说宝钞"甚至积于市肆而过者不顾".宝钞的失败让明代本就不完善的经济体制更加雪上加霜.
综上,楼主和楼上各位总以为某场战争就能决定帝国的兴衰.实际上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鲁登道夫的就是介绍了战争是经济,政治,科技等等综合国力的体现.土木堡之变,包括清军入关都有他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建立的基础就是明代种种制度上难以弥补的硬伤.

关键是自此以后皇帝手上没有可靠的兵力,就由得文臣武将胡搞了,最终亡国由此始。

伤了元气是肯定的,但是蒙古毕竟没有进入腹地,所以北京保卫战意义重大。之后成化年间政局、后宫虽然不稳,好歹有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之后弘治中兴,明朝元气逐渐恢复,正德虽然贪玩胡闹,应州大捷,平定诸王叛乱可是实打实得。嘉靖外患不断,好歹能打赢,之后隆庆新政到万历盛世,算是明代最后一次辉煌了。万历后期,文官越来越操蛋,军队长期没有战争逐渐失去战斗力,泰昌又混乱,天启时利用宦官打压文官势力,但是崇祯已经无力回...

全部展开

伤了元气是肯定的,但是蒙古毕竟没有进入腹地,所以北京保卫战意义重大。之后成化年间政局、后宫虽然不稳,好歹有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之后弘治中兴,明朝元气逐渐恢复,正德虽然贪玩胡闹,应州大捷,平定诸王叛乱可是实打实得。嘉靖外患不断,好歹能打赢,之后隆庆新政到万历盛世,算是明代最后一次辉煌了。万历后期,文官越来越操蛋,军队长期没有战争逐渐失去战斗力,泰昌又混乱,天启时利用宦官打压文官势力,但是崇祯已经无力回天。袁崇焕的胡闹又让辽东乃至朝廷文武离心离德,东林又越来越过分,于是……

收起

是的,那是大明王朝由盛向衰的转折点!!!